羅玉明
【摘要】應用型課程建設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本文依據國家教學質量標準和工商管理專業的特點,明確了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課程體系構建的基本理念及標準,探索了制定特色鮮明的培養方案、優化整合課程體系架構、打造專業課程為“金課”、完善課程建設保障體系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工商管理;應用型課程;路徑
根據2018工商管理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的規定,工商管理類本科專業具有兩個主要特點:一是應用性,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旨在培養和訓練學生的管理技能和決策能力;二是綜合性,注重管理學與哲學、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等理論和方法的綜合應用。工商管理專業作為工商管理類的典型專業之一,要求學生通過基礎性知識、專業性知識和通識性知識的學習,具備相應的知識獲取能力、知識應用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目前工商管理專業的總體課程體系包括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理論教學課程體系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 專業必修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和通選課程;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包括實訓課程、實習、社會實踐及畢業論文。
課程是地方本科高校教育教學的基礎,構建應用型課程體系是實現應用型辦學定位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相一致的關鍵。應用型人才是指具有扎實的學科知識素養并且能高效地運用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職業能力人才。應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課程體系構建要以學生發展為基本理念,要將學生職業需求、學生發展需求以及學科課程系統性融于一體。
其構建基本標準為:第一,學生知識體系的形成與專業課程系統性相結合。工商管理專業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專業,該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應依循管理知識認知的規律,不僅要發揮教師引導作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精神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又要注重課程的系統性,系統性的課程有助于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更有價值的知識,構建學生的專業知識體系,滿足該專業“一專多能”的需要。第二,實現專業課程知識體系與學生職業崗位需要相吻合。依據社會發展需求、該專業畢業生職業崗位工作需求構建應用型課程體系。要在調查用人單位崗位需求的基礎上,注重與行業企業聯合,確定專業核心技術能力,進而確定學生專業知識與素質需求,設計該專業應用型課程體系,更新課程內容并積極開發課程資源,實現專業課程知識體系與學生今后職業崗位需要相吻合。第三,培養專業應用能力滿足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求。要實現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學習的能力,為學生今后專業知識的自主拓展和更新打好基礎。所以,要以學生應用能力培養為核心,整合優化課程內容,加強實踐教學,拓展課程資源,適度緊縮課堂教學總學時,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第四,加強專業知識傳授與人文素養教育相結合。工商管理專業培養的職業工作者要求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這是管理工作的特殊性所決定的。所以,該專業的應用型課程體系建設過程中一定要將人文素養教育滲透到課程教學各項內容中,積極促進人文素養教育與專業知識教育的有機融合,滿足該專業較強的綜合性、人文性的要求,為學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順應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的時代要求,將應用型課程體系的構建作為突破點,是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養的必由之路。經深入探索與實踐,洛陽理工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在應用型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取得了一定進展。
(一)制定特色鮮明的培養方案
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專業教育活動的開展需要一個專業的培養方案引領。因此,要按照國家對各專業的質量標準的要求,結合各高校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培養方案。洛陽理工學院根據國家質量標準和學校自身的實際情況確定了“1234·四合”人才培養模式,具體如下圖所示:

該模式是在充分調研用人單位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專業素養要求,有效結合本校的辦學定位和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特色的基礎上確立的。該模式設計從驅動力出發對教學理念、教學過程到教學效果制定了明確的定位和標準,為本專業應用型課程體系建設提供了科學依據。
(二)優化整合課程體系架構
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必須立足當下,面向未來。為培養出合格的工商管理人才,經過充分的調研,洛陽理工學院將本專業的課程學分合理劃分為:通識教育平臺47學分,學科大類教育平臺42.5學分,專業教育平臺36.5學分,集中實踐平臺34學分,素質拓展平臺5學分。應用課程體系建設主要體現在專業教育平臺和集中實踐平臺上,專業教育平臺的學科專業基礎課包括專業導論、管理學、經濟學、商務辦公軟件、會計學、管理運籌學、經濟法、組織行為學、統計學、人力資源管理(校企)、市場營銷學、創業學;專業必修課包括運營管理、市場調查分析、證券投資學、企業戰略管理、管理信息系統與ERP、國際貿易實務、公司治理、財務管理、管理溝通;專業選修課中包括了企業運營管理(質量管理、項目管理、企業經營模擬、企業文化)和人力資源(員工開發與培訓、績效與薪酬、員工關系管理)兩個方向各8學分專業方向課和供同學們自主選擇的10門專業選修課,保證專業課程體系能為學生選擇專業方向提供機會支持,滿足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要求。專業課程的開設嚴格按照知識學習的邏輯關系遞進安排。集中實踐平臺和專業課程的學習匹配推進。具體安排如下:

(三)打造專業課程為“金課”
“金課”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迫切要求,工商管理專業課程教學必須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授課老師要積極提升自身素質,不斷豐富自身的實踐教學經驗,從管理實踐出發,綜合考慮學生實際狀況和本校的授課制度以及教學條件,系統研究、安排、講解專業課程的課程理論知識,不斷豐富、完善有針對性的本土化案例進行靈活的案例教學,積極探索和改進課程教學方式,充分利用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從而高效地完成應用型本科院校專業課程“金課”建設的目標,建立高效的應用課程授課體系,更好地支撐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作為與社會發展、市場需求結合最緊密的領域,新商科也正在全國高校被提出并得到廣泛認可。作為工商管理專業中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性學科,新商科人才不僅要具備專業知識“硬技能”,更要具備溝通交流、團結協作、愛崗敬業、學習創新等“軟技能”,單純地通過課堂講授難以實現對學生“軟技能”的培養。這與工商管理專業的“金課”建設的創新性、挑戰性和高階性的要求是一致的,基于這兩個方面的要求,洛陽理工學院建立了經濟管理實訓中心,建設了包括創業實訓室、沙盤模擬實驗室等,保障學生能夠將課程內容通過虛擬仿真平臺進行業務實踐。該學院以校企合作基地為基礎,以職業能力養成為核心目標,形成了校內實訓平臺、校外實習基地、學科技能大賽、職業資格認證、專業素質拓展層層推進的遞進式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模式。以“金課”建設為抓手,大力推進教師對專業課程教學的改革,開展教學大比武,加大對優質課程的獎勵,提升課程的創新性、挑戰性、高階性,培養高素質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
(四)完善課程建設的保障體系
課程建設的保障體系主要包括教師隊伍、教學條件、網絡教學資源平臺和教學制度保障等方面。洛陽理工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已獲得河南省“省級教學團隊”“省級特色專業”“專業綜合試點改革”。本專業的18名專業任課教師都能做到一人擔任2~3門專業課,其中14名教師為雙師型教師。該學院鼓勵教師大量參與專題培訓學習和專業社會實踐,滿足了教師在專業應用性課程教學中既熟知教育教學規律及專業知識,又具有精深的行業技術的需要;教學設施、教學經費等教學條件滿足國家質量標準要求;在網絡教學方面,學校投資建成了先進的網絡基礎設施和網絡教學平臺,鼓勵教師充分利用互聯網豐富教學資源,開展互聯網背景下的教學方式改革,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國家慕課平臺相關網絡課程,主要核心課程在學校網絡教學平臺上建成了在線課程;在教學制度上,學校建立了完善的教學規章制度,本專業依據國標建立了專業教學的相關規章制度。
應用型課程體系建設工作要既滿足學生的知識傳授、專業素養的打造,還要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保證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有能力自主更新知識,做到終身高效學習,為學生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何曉瑤,段美萍.地方本科高校應用型課程體系構建的路徑與實踐[J].高教學刊,2018(11).
[2]王桂云,王明明.構建地方本科高校應用型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107(18).
[3]陳國平,汪小飛,王瑞樂.高校轉型背景下的應用型課程改革思路[J].科技視野,2016(19).
[4]林怡.應用型本科課程體系轉型研究與評價[J].高教學刊,2016(17).
【本文系洛陽理工學院教研項目“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課程建設及其標準研究與實踐”(18JYYB-37)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洛陽理工學院經管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