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金濤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和普及,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學生進入高校學習,因此,加強少數民族學生對黨的認識,培養少數民族學生黨員是全國高校的重要任務。本文主要探討了加強少數民族學生黨員發展工作的意義、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希望能為高校推進少數民族學生黨員發展工作提供政策建議,使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學生了解黨、親近黨、加入黨,加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融合。
【關鍵詞】少數民族學生黨員;發展工作;民族團結
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和普及、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學生進入高校學習。為了促進少數民族學生的全面發展,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全國高校要承擔起培養少數民族學生黨員的責任。發展少數民族學生黨員,不僅能夠培養少數民族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且能夠促進民族團結融合。
(一)民族團結融合的需要
我國處理民族關系一直秉承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高校發展少數民族學生黨員可以加強少數民族大學生對黨的認識,使其親近黨。培養出的優秀少數民族學生黨員可以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引導更多的少數民族學生形成對黨的正確認識,帶動其他少數民族學生入黨的積極性,構建和諧校園,同時也有助于促進民族團結,構建和諧社會。
(二)推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需要
近幾年,我國不斷重視西部地區的發展,對少數民族高素質大學生的需求也隨之增多。少數民族學生了解本民族的宗教信仰和民族文化,對推進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發展少數民族學生黨員,可以培養優秀的少數民族畢業生,使少數民族學生黨員成為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中堅力量,從而達到更快、更好、更全面推進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教育等的發展。
(三)優化黨員隊伍結構的需要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發展少數民族學生黨員不僅有利于為黨員隊伍注入新的活力,還有利于均衡黨員的發展,優化黨員隊伍結構。
(一)少數民族學生缺乏對黨的正確認識
受本民族文化影響較大,教育資源的相對缺失,導致了少數民族學生對黨的認識比較模糊。因他們系統地學習黨的知識較少,導致他們對黨的認識不夠深入。這些因素使得他們和黨產生了距離感和陌生感,導致他們沒有很強烈的入黨意愿。
(二)少數民族學生入黨標準缺乏
很多高校缺少專門針對少數民族學生入黨的標準,忽略了少數民族學生的特殊性。少數民族學生因語言、文化、生活習慣等,對大學的生活不能較快適應,在學習、生活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因此要考慮其特殊性,制定相應的標準和實施辦法。
(三)缺乏對少數民族學生的入黨教育
高校黨務工作主要由輔導員和黨務工作者負責,他們工作繁重,而且少數民族學生的人數只占全院學生的一小部分,這就導致了輔導員和黨務工作者不能及時了解并解決少數民族學生黨員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打擊了少數民族學生入黨的積極性。
(一)加強少數民族學生輔導隊伍建設
在學業上,成立“一對一”幫扶小組,挑選出成績優異、品德良好的學生 “一對一”幫扶少數民族學生,引導他們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在生活上,設立少數民族學生的生活顧問,少數民族學生遇到問題可以去咨詢生活顧問。
(二)加強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服務工作室建設
高校可以成立少數民族學生黨員發展的工作室。聘請少數民族輔導員開展入黨啟蒙教育;舉辦黨的知識競賽、民族融合才藝表演、主題辯論賽等活動,讓少數民族學生和漢族學生共同參與,既能促進文化交流,又能激發少數民族學生入黨的積極性。
(三)完善少數民族學生黨員發展路徑
少數民族學生的入黨標準,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對于入黨積極性高的少數民族學生要幫助其提高成績,肯定他們對黨的熱情、真誠以及在生活中待人熱情、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在入黨的標準上可以給予適當的政策傾斜。
參考文獻:
[1]朱靜娜,馬愛杰.論民族高校培養少數民族學生黨員隊伍的機制[J].學理論,2017(7).
[2]廖夢雅,邱開玉.三扶一帶:內地普通高校少數民族學生黨員培養機制的創新研究——以麗水學院為例[J].麗水學院學報,2016(5).
(作者單位:廣東工業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