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數據呈現爆炸式增長。教育信息的海量化、分布式、冗余化和非結構式給信息的整合帶來了新要求。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人們現在有能力對這些海量數據進行整合和分析,進而方便學習。分析目前教學資源整合存在的問題,基于大數據整合模式下整合教學資源,對高校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大數據 高校 教學資源整合
高校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大量教學資源,這些教學資源數量龐大,且有一定重復性,給我們利用這些資源造成了不小的麻煩。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海量的數據催生出大數據技術[1]。大數據技術給教學資源的整合提供了技術環境和手段,教學資源的整合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對于高等院校來說,開展教學資源整合時間相對較短,缺乏經驗。因此,高等院校應該積極借鑒其他高校成功的經驗,與時俱進,積極利用大數據技術等現代技術整合教學資源并構建符合本校特色的平臺,加強專業領域內優質教學資源的傳播和利用,使師生得到更多優質教育資源。
一、高等院校整合教學資源的作用
教學資源的整合是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符合現代社會快速發展和信息化技術不斷創新的要求,也符合新時代教育改革的目標和要求。但是大部分高等院校缺乏教學資源整合的意識,相關人員缺乏與時俱進的意識,或者部分院校由于教學資源整合需要投入較多資金,導致學校沒有能力進行教學資源整合及相應共享平臺的開發。目前高校中獲取資料的方式較單一,主要通過去圖書館查閱相關書籍或者在期刊網站找尋相關理論,資源比較有限,并且不同學校之間獲取資料的能力存在較大差異,例如一些雜志需要付費,并且價格不菲,普通學校難以承受昂貴的費用[2]。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部分學生意識到通過互聯網獲取教學資源,但是他們缺乏相應的理論知識和手段,在找尋資源過程中處于漫無目的的狀態。
大數據背景下教學資源的整合實際上是將優質的教學資源進行匯集整理,然后通過共享平臺進行傳播,使廣大師生方便地下載、獲取優質資源,通過互聯網,這些優質的教學資源可以更大范圍傳播,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通過匯集教學資源,學生可以選擇感興趣的資源學習,提高主動學習能力。教學資源整合和共享平臺搭建雖然會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是平臺搭建好以后,優質資源作用可以呈現出幾何放大,有限的優質教學資源在培養人才時可以發揮無限的教學作用[3]。
綜上可以看到,進行教學資源整合可以為廣大師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促進學生強化主動學習能力,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高等院校教學水平,實現高等院校教學改革。部分高等院校例如地方院校優質教學資源缺乏,部屬高校優質教學資源豐富,通過教學資源整合和共享,可以縮小它們之間優質教學資源的差距,促進高等院校可持續發展。
二、教學資源整合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資源眾多但存在一些重復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海量教育資源出現在網絡中,但是這些資源存在一些問題,例如雖然數量眾多,但是部分是重復的,教育資源水平難以保證,任何人都可以上傳教育資源到互聯網中,教育資源沒有統一的規范等。給教育資源尋找者帶來一些困難,難以在海量資源中找到優質的自己需要的資源,給學生帶來資源冗余繁多難以取舍的困擾,甚至一些假的資源會誤導學生的學習。
2.教學資源分類不科學
信息化時代,整合教學資源十分有必要,無論是高校老師還是學生群體,都希望獲得更多的教學資源。在當前高校中,學校的教學資源分類不科學,部分教學資源網站只提供教材和課件,缺乏學生和老師需求的其他內容。通過對高校老師和同學的調查,他們還需要一些諸如教材素材、動畫素材、案例素材等教學資源,但是目前部分高校資源平臺提供的內容單一,甚至落后,部分學校資源平臺已經很多年沒有更新過。部分資源平臺缺乏科學的分類和基本檢索功能,使搜索者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找尋需要的內容,影響資源的查找和下載,浪費搜索時間,這種落后的資源提供方式急需改進。
3.教育觀念落后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地區之間差距逐漸拉大,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更加集中于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之間的交流距離被無限縮小,通過互聯網可以實現遠距離的信息交流,給減小教育資源差距帶來一定的機會。若部分高校的觀念和教學環境不積極轉變和改善,教育資源的分布不均和不平衡將進一步加大[4]。但是部分高等院校依然存在以下問題:由于地理位置限制及信息流通不暢,部分高等院校老師對大數據陌生,部分老師疏于學習最新的知識,對新時代新的教學觀念缺乏認識,難以有效推動教學改革:部分高校教學資源更新不及時,甚至很多年都沒有更新過,難以滿足學生基于大數據背景下個性化學習的定制:一些高校的教學模式單一且常年不變,難以迎合學生學習的偏好。久而久之,教學資源平臺沒法融人日常教學中,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三、高等院校教學資源整合策略
高等院校教學資源的整合需要有廣闊的視野和更大的格局。在大數據背景下,整合好教學資源以后,不應該局限于本校資源分享。應該通過校際合作,擴大資源的分享范圍,實現自己的社會功能,同時在優質資源傳播過程中,提升學校的聲譽。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1.高等院校教學資源內部整合
優質教學資源共享的前提是將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及搭建相應共享平臺,同時是實現不同學校之間信息共享及高校資源社會化的重要前提。信息化時代進行教學資源整合必須借助現代信息技術,例如大數據技術、互聯網技術和通信技術等對海量教學資源進行科學的整理和分析。積極調動相關學科教師參與其中,發揮他們的特長,實現高效、高質量整合,同時在整合過程中使他們認識到本領域其他老師的長處,進一步提高自己。具體整合內容包括:第一,規劃好資源整合平臺的框架、存儲方式、網絡帶寬建設和平臺安全建設。加強網絡寬帶建設,使使用者可以方便快速地下載和分享資源,特別要注意留出一定的訪問余地,防止訪問量過大造成系統崩潰。通過加強平臺安全防護,防止被黑客或者病毒攻擊;第二,做好教學資源建設,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教學資源的整理,教學資源是這個平臺的核心內容,但是不應該局限于整合現有教學資源,鼓勵一線教師積極參與教學資源建設。在教學過程中制作教學課件,錄制視頻,與教材內容相呼應,及時更新知識。不僅教學資源需要不斷補充和延伸,還應該建設一些知識延伸庫,供學有余力的同學學習。在平臺建設過程中,不應該僅僅著眼于校園共享平臺的建設,還應該建設相關學科專題網站、教師個人主頁等,努力打造一個立體共享平臺。
2.結合本校特色整理教學資源
高等學校在教學資源整合過程中,應該發揮自己學校的特色優勢,在資源共享時突出自己的特色,給資料使用者帶來更加深刻的知識體驗,同時給學校帶來良好的聲譽。高等學校是培養高技術人才的重要地方,是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貢獻力量。隨著時代的發展,每個行業都會進行技術更新,相應的知識和技能也會更新換代,在資源整合和共享過程中應該予以體現。還必須結合行業最新標準,通過校企合作,結合本學校和本專業特色,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人才。對于同屬于一個地區或者行業部門的學校,可以由上級部門同意協調,共同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教學資源整理和共享。
四、結語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教育資源呈現出幾何式增長,這些教育資源雖然較多,但是存在一些重復性,并且優秀教育資源較難獲得,學生和老師獲取優質教育資源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這對高等院校的教學發展是不利的。隨著大數據的發展,可以通過大數據技術整合與共享許多優質的教育,不僅有利于本校教學水平的提高,更能體現出高等院校的社會擔當。但是大數據背景下的教學資源整合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術,結合行業的最新動態,在實踐中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吳黔云,陳敏康.基于大數據下農業職業信息化教育教學資源建設的現狀及分析[J].中國農業教育,2015 (03).
[2]歐志亮,基于云計算區域民辦高職院校教學資源整合模型研究[J].武漢輕工大學學報,2017(03).
[3]郭能強.基于中職院校專業課程在大數據下教學資源的建設與共享[J].教育現代化,2017(35).
[4]馮向春,肖希明,論高校校內數字化教學資源整合的環境與策略[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