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承軍 楊晨
有32年歷史的《中導條約》隨著特朗普的一聲令下,被美國單方面撕毀,隨后美國防長又立即宣布開始研發并將在亞洲部署中程導彈。此外美國當局還稱,即使在2021年美俄《新限制戰略武器條約》到期后,美國也將不再續約。這將意味著在洲際彈道武器領域全球也將進入新的軍備競賽。世界和平將被蒙上濃重的陰影,人類距離自我毀滅只有“一鍵”之遙。
美國此舉主要是針對中俄來的。早在《中導條約》簽署的32年前,美國在俄羅斯周邊地區就部署過大量中程導彈,雖然在這32年的履約期間美國沒有發展新的型號,但是美國的技術儲備是現成的,在短時間內就可以生產出多個型號的中程導彈。專家分析美國接下來將會發展具有多種射程的中程導彈,重要目的是覆蓋中俄淺近和縱深及經濟發達地區。這些部署在美軍基地上的中導與艦艇和戰略轟炸機上的巡航導彈相結合,具有很大的威懾力量。
俄羅斯也迅速做出了實質性反映,“俄羅斯可能在委內瑞拉和古巴部署‘口徑巡航導彈。”俄羅斯《獨立報》8月26日以此為題報道稱,俄羅斯可能對美國試射《中導條約》禁止的陸基“戰斧”巡航導彈做出回應。俄羅斯專家稱,俄羅斯可能采取具有地緣政治特點的回擊措施,在拉美國家部署中短程導彈,俄與這一地區的某些國家有國際法律基礎。
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8月2日宣布,正式退出與俄羅斯簽訂的《中導條約》,其新上任的國防部長也表示,希望盡快在亞太地區部署中程導彈。對此,中國核戰略及導彈技術專家楊承軍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美國此舉極不負責,必將在世界范圍引發新一輪的導彈武器軍備競賽。美國之舉同時也警示中國,必須要更有效的提高國家安全的自衛防范能力。
楊承軍教授認為,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必將產生一系列消極影響,將對世界核軍備和導彈武器的軍備競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導彈武器技術并不十分復雜,有一定經濟和科技實力的國家都可以研發生產,可以生產出射程為中程導彈上限、即5000公里左右的導彈。對這些國家來說,發展導彈武器本并不受《中導條約》限制,因為這個條約對他們并沒有約束力。美國退出條約意味著,他們將擺脫聯合國相關協議、特別是《中導條約》的約束,接下來可以隨心所欲的發展中程和中近程導彈了。
楊承軍說,導彈武器與其他任何常規武器相比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將直接影響戰爭的進程,甚至是結局,從而被發展中國家認為是一條“投資少、見效快,迅速提升綜合國力的有效途徑。如果多個國家都可以隨意發展各種導彈而不受國際社會的制約,這些國家又何樂而不為呢?因此,《中導條約》若將變成一張廢紙,勢必引起新一輪世界范圍的導彈武器的軍備競賽。
楊承軍認為,《中導條約》若作廢,地區安全也將大幅增加不安定因素。因為中程和中近程導彈實際打擊范圍最大為5000公里左右,用得最多的是地區武裝沖突,如果各國都放開發展,對于地區武裝沖突的強度、控制和升級都會帶來巨大負面影響。
楊教授說,事實上在美國這次撕毀中導條約之前,他們就已經在不斷研發、更新和完善各種中程導彈了,以至于特朗普宣布將退出《中導條約》后,緊接著在18號就搞了一次中程導彈試射。數十年來,美國射程2000多公里的陸基、空基和海基“戰斧”巡航導彈一直都在發展,并在多次局部戰爭中使用,還大量出口到多個國家;另外,他們還以研發各種“靶彈”為理由,仍在不斷的發展著陸基中程導彈。由此可見,雖然美國當年與前蘇聯簽署了《中導條約》,但是美國對中程導彈的研發、完善和更新始終沒有停止過。
我們注意到,美國宣布將退出中導條約后,美國防部長立即宣布希望美國的中程導彈盡快在亞太地區部署,這充分證明美國是要通過中導部署加速推進它的亞太戰略:強化繼續主導亞太事務的能力;強化與其各個盟國之間的關系;強化對中國發展和崛起的遏制,這些因素促使美國將加速在亞太地區部署中程導彈。
在美國向它在亞洲的盟國提出部署中導的想法后,很快,韓國、菲律賓和澳大利亞就宣布拒絕在本國部署美國的中程導彈。楊教授認為這些國家的決策非常明智,因為他們清楚的認識到,本國與中國的關系,在很多領域都非常重要而不可缺少;中國絕不會對著自己家門口部署美國的中程導彈聽之任之而無動于衷,必然會做出強烈反應;美國一旦在該國領土上部署中程導彈,勢必也會將自己的國家置于遭受中國戰略打擊報復的目標;美國在關鍵時刻,也只會犧牲盟國利益而不會真正去保護盟國;在本國部署美國的中導,一定會遭到中國多方面的反制,例如韓國,已因部署薩德反導武器在經濟上蒙受了重大打擊,而當初批準薩德入韓的韓國前總統樸槿惠也淪為階下囚,這樣的前車之鑒已經讓美國在亞太的盟友有所顧忌,這些國家看清這些,因此不會輕易做出允許美國在其本土部署中導的決定。
但目前日本是否允許美國在其領土部署中導,目前其立場還不夠明朗,相信他們也會慎重權衡這一重大問題對本國核心利益的影響。
楊教授談到,回顧1962年舉世震驚的古巴導彈危機,當時美國在確認了蘇聯導彈已經部署到了自己的“后院”古巴之后,對此采取了零容忍的國家立場:稱蘇聯如果不撤回部署在古巴的導彈,不惜使用核武器對其實施打擊,同時命令相關部隊全面進入高戒備狀態。蘇聯當局經過反復權衡之后,還是撤出了剛剛部署在古巴的所有導彈,這次危機前后僅僅才13天。同樣,美國今天任何在亞洲地區部署中程導彈,也就相當于是在中國的家門口玩火,中國對此絕對不能、也絕對不可能容忍。
談到中國對此將會做出哪些反應及反應形式,楊教授談道,除了政治、外交和經濟上一定會做出的強烈反應、闡明國家立場之外,我認為必然會在軍事上進行全面的反制:一是我們會增強對相關戰略方向的戰略偵察能力和手段,對美國駐亞太基地的各種動向、特別是中導武器的動向了如指掌;二是我們會向美國部署中程導彈的方向加強軍事部署,增強軍事反擊力量;三是我們會加速發展和提升自身的防護、反制的作戰能力和手段,組織有針對性的演習,加強反導和反衛星武器的部署;四是我們會做好各種實戰準備,有能力對同意美國部署中程導彈的國家能夠實現有效威懾和火力覆蓋;五是我們會組織必要的全民性演練演習,形成人民戰爭的防護壁壘和反擊鐵拳。雖然中國的導彈武器數量規模和美國要少的多,但是我們的導彈力量是可靠、可信和有效的,一旦美國膽敢使用中程導彈打擊中國,他們必將遭到毀滅性、致命性的還擊。對此,楊教授告誡美國,千萬不要做出對中國進行軍事打擊的愚蠢決策,否則等待他們的是幾代人的追悔。
《中導條約》現已淪為廢紙,楊承軍認為對中國的國家安全既增大了威脅,同時也為我們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促使他們更加有針對性的發展國家的戰略防御能力。楊承軍教授認為,中國與美國的國家性質不同、追求的戰略目標不同、國家利益不同,因此各自的軍事防范也有很大的區別。我們有著2.2萬多公里陸地邊防線,有1.8萬多公里的海岸線,中國維護國家安全的任務非常艱巨;而且周邊并不太平,無論是臺海方向、南海方向,還是印度方向和東北亞方向,中國面臨的周邊國家安全威脅,比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嚴峻。相比之下,美國并沒有受到來自多個方向的軍事威脅而是給別國造成威脅。因此我們必須根據維護國家安全的需要,適度發展精度高、反應快、靈敏高效的中程導彈和中近程導彈,這是我們有效維護國家核心利益和國家安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