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月
關鍵詞:糖尿病 ? 心理護理
很多期刊雜志上的材料數據顯示,糖尿病患者抑郁癥的患病率呈上升趨勢,基本上能達到正常人的三倍,焦躁的發病率也在提高?;颊叱1憩F出淡漠或情緒急躁,不愿參與治療,醫囑執行力較差?;颊叩囊钟簟⒔箲]癥狀會影響患者自身血糖的控制情況,兩者相互影響,引起激素水平發生變化,導致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變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是以,在糖尿病的治療過程中,加強心理、負面情緒方面的護理獲得了越來越多醫護人員的認可和重視。影響糖尿病病情和治療因素有很多,一般在治療上多采取綜合性療法。臨床觀察發現強化心理護理,加強患者的健康教育,尤其是基礎知識和疾病預防等方面的認識,對建立患者治療的信心及調節患者心理問題都有積極的意義,是其他治療的前提。因而可知,在糖尿病的各項護理措施中,尤其不可忽略心理護理。我們在護理中常根據患者心理問題及個人特點給予指導,并采取相應護理對策,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一、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點
(一)焦慮、恐懼:初患糖尿病的病人,由于其對糖尿病及其危害性缺乏認識,唯恐疾病不能根治,又有多種并發癥。一般會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情緒?;颊叱3R驗榛疾《鴵膯适ё晕夜芾砟芰Γ瑩牟〕痰耐纯嗪图膊∮绊懠彝?、工作,近而產生自責、急燥、恐懼的心理,這種心理反而會影響病人的康復。護士應多與患者交流,積極鼓勵患者傾訴自己的思想負擔。建議患者多參加活動,尤其是他們感興趣的活動,這樣有利于緩解壓力,釋放緊張,焦慮的情緒,建議家屬拿出充裕的時間來陪伴患者,讓患者在疾病治療過程中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感受親情的陪伴,多和患者交流生活中的趣事,進而讓患者在心理上有歸屬感。能夠克服焦慮、抑郁的情緒。制造一個自在、愉悅的治療環境,幫助患者盡快的釋放壓力,舒緩病情。
(二)絕望、抑郁:因患者需要終身治療、病程較久、還可能出現各種慢性并發癥,經常使患者對健康失去信心,常因疾病反復不能徹底根治而放棄治療,任其發展。有時患者也會產生消極抑郁的情緒,對自己的病情自暴自棄,在生活中不控制飲食,不規律起居,不遵醫囑服藥,即使治療措施合理,導致病情依舊得不到有效控制,造成患者出現沮喪、絕望的心態。 患者在疾病中心理壓力過大,如果心理調節能力差,就會導致糖尿病的病情加重。這樣的狀況下,護理人員如果能夠為患者提出有效的心理護理,有助于患者對疾病的恢復建立信心,緩解心理精神壓力,同時也有利于其他護理措施的實施。在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要用專業的技術,精準的操作,贏得患者的信任與配合。當然,在治療中,患者會有各種各樣的疑問,作為專業的護理人員,要用耐心去解決患者的問題,提出常規的處理辦法,在治療中取得好的療效時,要積極鼓勵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我們護理人員的態度、信心對患者病情的恢復是非常重要的。
糖尿病具有終身性,病情易反復,且易出現多種急慢性并發癥等特點,常常對患者造成的很大的心理傷害。這些負面情緒對糖尿病病情的整體發展、轉歸都有重要的影響。首先,患者的緊張、焦慮、抑郁、絕望的心理狀態,可以加重糖尿病的病情,引起各種急慢性病變。其次,糖尿病患者出現的臨床癥狀及并發癥又可以加重患者的心理問題。兩個方面相互影響,進而造成惡性循環。加強患者對糖尿病的正確認識,使其解除思想負擔,克服心理壓力,建立戰勝疾病信心。讓病人了解到該病并不是不治之癥,合理的治療措施是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發生、發展、療效及預后的。是以,對糖尿病患者采取合理的心理護理,對減輕患者的痛苦,避免各種急慢性病變,改善預后,提升病人的生活、生存質量意義非凡。
二、通過心理護理樹立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一)患者入院時的心理護理:當患者被確診為糖尿病時,往往在內心很難接受,常存在否認、懷疑、拒絕、焦慮的心理。這時,向患者詳細講解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有效的治療護理措施,可以建立和諧信任度高醫患關系,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有利于治療措施的開展。對糖尿病缺乏認識,希望醫生護士給予同情幫助,難以接受現實。此時,護士應幫助患者盡快進入角色,讓患者接受疾病事實,從心理上給予細心疏導,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疾病的過程,建議護士多用簡單易懂準確的語言對患者疑惑的問題給予細心的解答。在疾病治療過程中,護士要多注意患者的病情變化尤其是心理上的問題,雖然疾病尚不能完全治愈,但是通過努力也可以使病情得到控制。鼓勵患者擺平心態,正確的對待現實,延緩病情的發展。
(二)患者治療中的心理護理: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更加關注,病情一旦出現任何變化,血糖控制不穩定,就會對治療產生懷疑,不信任藥物治療效果,不再規律服藥,不愿配合治療。當患者出現情緒不穩定、痛苦、抑郁等心理時,作為護士我們在護理開始時就讓患者對糖尿病有基本的了解,告知患者可能出現的病情變化及各種并發癥,使患者及家屬有一定心理認知,并告知患者對其疾病詳細的治療措施,引導患者正確對待疾病,配合治療[2]。有些患者考慮長期治療可能會對家庭造成經濟壓力,會產生焦慮的心態。這時,護士要多交流、多溝通,能體會患者的難處,同時也要使患者了解治療的必須性,如果隨意停藥或中斷用藥會對病情造成嚴重后果。在治療中,根據疾病發展的情況選擇價位易接受的藥品,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檢查,緩解患者的經濟壓力。做好耐心解釋溝通工作,讓患者接受糖尿病屬于慢性疾病,需要接受長時間治療。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積極配合治療。
健康教育是整個糖尿病治療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告知患者正確認識糖尿病,包括如何身體鍛煉,如何預防感染及其他并發癥,尤其是針對藥物治療中胰島素的治療,告知患者胰島素治療并不會導致成癮等?,F在網絡比較發達,患者常常會通過上網等途徑了解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對自身經常用到的治療藥品一知半解,心理過分依賴價格較貴的藥物,忽視了對癥用藥。存在一定的心理偏差,容易聽信一些虛假廣告如“靈丹妙藥、祖傳秘方”之類,濫用藥物,偷偷試用,造成耽誤病情的后果。此時,護士一定要向患者及家屬講清楚每類藥物的藥理用作,選擇合理的藥物對患者病情控制有著十分重要意義。每位患者都存在個體差異性,這就要求患者在治療中一定要堅持科學合理用藥,告知患者濫用藥物會出現的危害,從根本上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通過誠懇親切的交談取得病人及家屬的信任,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使患者愿意交流內心的看法。根據其心理活動,使患者對糖尿病的病因及發病機制有正確的認識,糾正患者治療過程中的心理偏差和錯誤認知,使患者明白調控飲食、運動、正規治療的意義及其不注意會對身體造成的危害。鼓勵患者正視病情,調整心態,樹立信心。鼓勵患者在家中用試紙自我監測血糖水平,定期復查。發揮病人的主觀能動意識,積極參與自我管理,充分配合護士護理治療,盡量減少并發癥的出現,提升生存質量,減輕家庭經濟負擔,達到康復的目的。
糖尿病是需要長期治療的疾病,具有全身性發病的特點,在疾病中血糖控制的情況非常重要,血糖控制不好會導致加重并發癥甚至影響病情恢復。根據每位患者的個體差異及性格特點,掌握患者的心理特點,幫助其了解病情,正確的對待病情,調節好自己的心態,積極的應對病情變化,使治療護理措施得到最好的發揮,把患者的身體狀態調理到最佳。合理的心理支持對糖尿病病情的好轉,軀體的康復都有積極的意義,也是其他護理措施的基礎,配合其他護理措施為疾病的康復提供一個好的前提條件。是以,我們要在治療中,多關注對患者,多進行心理支持,注重患者的心理護理。
參考文獻:
[1]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編寫組.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5:165
[2]梁夢瑤,林雪英,葉志東等.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09,(11):22-24.
(作者單位:鐵嶺衛生職業學院護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