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軼彤
關鍵詞:《世說新語》 ? 人物形象 ? 美學意義
《世說新語》在中國整個文學歷史當中有著極為重要的成就和價值,在《世說新語》這本著作中,涉及到的歷史人物多達一千五百多個,每個歷史人物都有著鮮明的特點,所以,通過該書中人物的形象、語言等多個方面來剖析整個歷史時期內的時代特點,就顯得非常有價值。例如,在描寫王戎的貪婪、吝嗇和無恥的時候,僅僅用了16個字便將他的內心和外形表達的非常想象,成為時代的代表人物;而在另外一個方面,在描述謝安和孫綽等人遭遇風浪時的表現時,更是通過幾個詞便把人物內心的處亂不驚和從容不迫表現的淋淋盡致,由此看出,《世說新語》的作者在描寫事物和刻畫人物時,能夠緊緊抓住人物的特色,這也成為當代學者應該學習的榜樣。
一、《世說新語》人物的形體之美
我們通過《世說新語》中對男性形象的展現進行仔細分析,便不難發現,在這個時期,以瘦為美成為美男子的形體特征,也成為人們追捧的標準之一。“若不堪羅綺”,身形瘦削的衛玠受到推崇;而肥碩的庾子松卻為人恥笑;韓康伯甚至因為體型被譏諷沒有風骨。魏晉時期士大夫對男子形貌的嚴格要求自此可窺見一斑。
二、《世說新語》人物的學識能力之美
(一)人物的機智之美
《世說新語》是在一個非常混亂的年代誕生的,在這本書中,有很多對話、事情的展開都是在君王和大臣之間展開的,而在這種大環境之下,人物關系的復雜性就決定了人和人之間矛盾重重,甚至是劍拔弩張,所以,大臣和君主的對話就顯得非常微妙,大臣的說話如果稍有不慎,就可能有危險,甚至還有生命之憂,所以,如何巧妙的進行周旋就成為《世說新語》當中非常顯著的人物言語的對話特征。《世說新語?言語》中提到,禰衡被曹操貶為敲鼓的小官后,在正月十五那天演奏《漁陽摻撾》,鼓聲仿若金石之聲那樣深沉,感人至深。
(二)人物的詩情之美
在整本《世說新語》中,魏晉人士在日常言語中體現出來的詩情之美更多的是在日常事物的描述中體現出來,例如,《世說新語·言語》中記錄到:“王司州至吳興印渚中看,嘆曰:‘非唯使人情開滌,亦覺日月清朗。”(《言語》八一)。這句話的意思是,王胡之參觀吳興的小湖小島時,感嘆到:這個地方不僅洗刷人的心情,還使人覺得太陽和月亮都是清晰明朗的。
在個故事中,王胡之表現出來的對吳興印渚的欣賞和敬佩,在言語當中體現出了更美的詩意和辭賦,這也在很大的方面表現出魏晉人士在日常言語中來注重潤飾,并且能夠進行唯美追求的理念。
三、《世說新語》人物的雅趣嗜好之美
(一)人物的服藥和飲酒之美
《世說新語》中,有關酒的內容高達80次。由此可見,在整個魏晉時期,文人雅士對于酒的追求是非常明顯的飲酒是他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世說新語》對整個酒的描述也體現出了人物內心之美。例如,《世說新語·任誕》中記載了王孝伯的一句話:“作為名士,不需要是一個天生奇才,只需要在閑來無事之時,舉杯痛飲,熟讀《離騷》,就可以了。”
由此看出,在魏晉時期,成為名士身份應該具備三個重要的條件,首先,要成為那個時代的公務員,要有穩定的收入和相對空閑的時間,從而使自己在解決溫飽問題的同時有閑情雅致;第二個方面,則是需要熟讀離騷,所謂熟讀離騷就是要更好的去了解那種放任不拘的浪漫氣質;第三,“痛飲酒”,對酒,只飲是不夠的,還要“痛”飲,突顯一個“痛”字,就是要在飲酒時表達出酣暢淋漓的快感。這一點才是最為重要的。
(二)人物追求自然山水之美
《世說新語·言語》中記載,荀羨在北固山上,看到遠處的大海與云彩不禁感嘆:“雖然沒有親眼目睹三山,但卻不覺讓人有登臨云上之心,如果是秦始皇,漢武帝,想必要挽起衣物涉足之上了吧”。
通過上段話中荀羨對景色的一番感嘆,說明他更多的時候是沉浸在審美的愉悅的情緒基礎之上,尤其是能夠意識到自己登山覽勝和之前在秦漢時期的文人們尋求不老長生之道之間有本質區別,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魏晉人士在當時已經具備了相應的審美自覺,山水之美在《世說新語》中也體現的淋淋盡致。
四、《世說新語》中人物美形成的原因分析
在整個魏晉時期,人物美學形象開始呈現出多樣化和時代化,而造成這一實際問題出現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人們在整個歷史時期內被各種思想、輿論和階級所影響的直接結果,綜合分析,《世說新語》中相應人物美的形成與當時社會的動蕩、階級的分層以及封建思想通知下的中庸文化有著很大的關系。
(一)社會動蕩下的個體自覺得到喚醒
在整個魏晉時期,社會極為動蕩和混亂,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和背景之下,人們的個體自覺意識被極大的喚醒,在人們的思想深處,是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和憤怒,而從內心所折射出來的外在表象就是個體自覺意識的進一步升級。本人認為,人物美的形成和個體自覺意識的不斷強化的方向和社會發展的規律以及大環境下的經濟發展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所以,《世說新語》中人物美形成的首要原因就是與當時社會的意識形態和發展規模相關。《世說新語》中關于人物美的表露,是研究學者對整個文學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也是對整個時代和當時時期的社會形態的更好體現。由此看出,不同的歷史時期和不同的社會意識形態對于人們的內心影響是顯而易見和最為直觀的,而與之相應的人物外在美也就會逐漸的凸顯出來。
(二)門閥政治下的活動空間和能力得到保證
魏晉時期,社會中的門閥政治最為突出,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很多的文人雅士的活動空間更大,活動能力也更強,從而就導致了他們能夠更好的去欣賞大好的河山,也能夠更好的在自己的門第圈子里去相互的溝通和交流,這也導致了在《世說新語》作品中很多人與人之間的排擠。通過以上分析看出,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人們在門閥政治的影響下,圈子文化一直存在,而在當時的文學作品中,雖然沒有直接提及,但深入分析,便可發現其中的端倪。另外,后期的研究學者在對人物美學進行分析的過程中,也會認為門閥政治對于文人雅士自身形象的塑造是最為直接和直觀的,從這個角度出發,《世說新語》中人們的形象美也是呈現出階級分層的,而導致這一形象分層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門閥政治下人們之間交流圈子的分化所導致。
(三)玄學與佛道思想下的人物的自我關注和鑒賞得到激發
在魏晉歷史時期,玄學思想和佛道思想開始逐漸的流行并稱為統治階級控制人們思想的主導工具,們開始懂得自我關注和自我鑒賞,慢慢的和玄學思想和佛道思想所提倡的高尚情操和道德品質所比較,希望成為這樣的高尚的人。另外一個方面,魏晉歷史時期人們對于飲食文化和服藥文化的追捧也是非常明顯的,這也與佛道思想的盛行有很大的關系,而在這個過程中,玄學和佛道思想在得到統治階級的認可之后,以此為引導的茶道、服藥文化開始對人們的形象美有所影響,并直接形成了整個魏晉歷史時期人們的酒文化和服藥習慣,這也從一個側面體現出了人物在自我關注和鑒賞之下的形象美學發展。
五、結語
《世說新語》正是憑借著非常豐富和生動的內容、以及傳神的藝術手法,更加全面、細致的為我們描繪了當時魏晉時期文人雅士的精美的畫卷,而其中,這也蘊藏著非常重要的哲學意義和美學價值,尤其是在現如今科技高速發展,人們欲望不斷膨脹的歷史時期,個人或自我是迎合這個時代還是試著嘗試改變,就成為未來發展的關鍵之所在。回顧在《世說新語》中所折射出來的魏晉人士的人物形象之美,就能夠感受他們將個人的生命歸附與自己的精神追求,這也是《世說新語》所折射出來的時代價值,也是帶給我們現代人的最大的生命智慧和生活藝術。
參考文獻:
[1]朱鑄禹.世說新語譯校集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13.
[2]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M].中華書局,1983:126.
[3]楊伯峻譯注.論語?子路[M].中華書局,1980:68.
[4]陳鼓應譯注.莊子今注今譯[M].中華書局,1983:14.
[5]陳伯君.阮籍集校注[M].中華書局,1987:335.
[6]劉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龍注釋[M].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43.
(作者單位:湖北省襄陽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