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輝
關鍵詞:中等職業道德教育 ? 挑戰 ? 革新
長期以來,中等職業教育未得到應有的重視,教師資源不足,經濟保障不足,教學適應性不強等問題。在中等職業教育中,存在著強調職業教育而忽視道德教育的問題,使得道德教育成為中等職業教育的一大缺陷。在中職院校政治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用科學的方法來解決好學生的德育教育問題,通過滲透德育教育更好的提升學生的素養。
一、新形勢下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面臨的挑戰
首先學生素質差。中等職業學校錄取分數線低于分數線,相當一部分學生入學的時候學習成績差,自控力也不足,他們有明顯的厭倦;其他學生由于家庭經濟困難,為了獲得早期工作不得不參加中等職業學校的考試,他們有明顯的自卑感,缺乏學習興趣,情緒低落。還有一些學生,屬于初中未畢業的問題少年,他們是好沖動,叛逆,被父母強制送入中等職業學校。此外,約有20%的中等職業學生已經在社會上待了一段時間,他們沒有時間感,自以為是,自由和無紀律,吸煙,遲到,早退,逃學,受不了任何限制。其次智能手機和互聯網對中等職業學校德育的影響。今天,中國已進入信息時代。據統計,國內互聯網用戶數超過7.5億,手機用戶數超過14億。這是一件好事,但許多中等職業學生沉迷于互聯網,大量不良信息,庸俗信息,甚至瀏覽色情,暴力內容;一些學生沉迷于玩游戲,觀看視頻和在手機上聊天。他們甚至低下頭來在課堂上玩手機。有些學生甚至從事非法活動(如在線賭博)。
二、運用體驗式的方式進行德育教育
體驗式的方式遵循課程屬性,教學和記憶的規則,使道德教育的教學過程和效果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體驗式教學可以納入德育課程,學生成為被動的主動課,作為主體參與課堂活動的建立,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獨立探索,體驗,理解自我價值,從而最終結合教師的引導,在新的認知基礎上學生自主嘗試進行知行合一。同時中等職業學生也逐步樹立正確積極的“三觀”,幫助他們不同的個體健康發展。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中更加積極主動,更加自覺,更好地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融合。中等職業學生的文化知識基礎薄弱,學習態度消極,習慣不良。如果不能用心去培養和教育,經過三年的學習,他們就很難成為高素質的專業工作者。因此,為了充分發揮中等職業學校德育的重要使命,即“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服務”,有必要改變學校教育與社會和家庭沒有緊密結合的問題。改變“教師上課學生只能夠被動接受”的現象,關注學生的內心,情感和成長。體驗式教學打破了僵局,開創性以人格發展為主,以新的教學模式為主,通過適當的情境進入或實踐,使教學變得更加趣味和豐富內容,教師可以激發學生深刻思考,讓知識內化,讓真實知識在社會實踐中受到考驗,在工作場所得到有效發揮,這樣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學習,提高自己,自發地去實踐。教師還可以通過體驗式教學,學生可以將學到的知識與職業生涯聯系起來,提高綜合素質。中等職業教育具有專業特色。它所學的是以就業為導向,這是一種與工業和專業相結合的跨境教育。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簡單地歸入理論和文化課程范疇,還應結合就業機會的專業和未來。因此,教師應重視體驗式教學中的道德教育,而不是不同專業的專業特征,在創造情境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體驗和理解,對學生的職業和事業的過程有深刻的理解。這樣中職院校才能夠發揮好自身的價值和功能,在終身教育的整個發展過程中進行道德教育。
三、加強網站建設,過濾在線信息
首先,優化學校的道德教育網站,引入健康陽光和令人振奮的內容,建立強大的網絡地位。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當前中等職業學生的成長環境,生活方式和接受信息的方式,學生的思維方式也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因此,中等職業學校應結合具體情況,與根據當地情況調整措施,為網絡教育平臺的師生建設有影響力和吸引力的方法,以及以德育為核心的平臺,加大對德育的宣傳力度。在了解師生的動態思想的同時,給出一些有針對性的思想指導。其次,深入研究道德教育的規律和內涵,引入先進的方法,開辟網絡道德教育的空間,邀請國內知名學者和專家,開發教育和有趣的信息資源內容,把它轉化為道德教育工作,全面展現道德教育的價值和意義。學校的德育工作網絡還應與其他媒體(如廣播,書籍,電視等)和戶外宣傳平臺相結合,實現線上線下方法的結合,加深中學德育的接受能力和吸引力。找到適合互聯網教育的處方,一是幫助中職學生樹立積極的,陽光網絡的視野,完善科普知識宣傳教育網絡,在信息時代為學生營造良好和諧的環境,讓學生發展信息化技術可以充分認識,還可以幫助學生實現網絡互聯,幫助學生分析互聯網中信息的真實性,引導學生如何正確使用網絡獲取知識,開放自己的視野。此外,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交活動,擺脫網絡的依賴,逐步回歸現實生活。二是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性知識,幫助學生培養健康人格。中等職業學校應根據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每個學生的不同性質和特點,幫助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和心理咨詢,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自主性。通過靈感將教育要求轉化為自己的愿望。這可以幫助沉迷于互聯網的學生擺脫網絡。
四、生活化教學
在中等職業學校德育過程中,要積極轉變傳統的德育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德育知識學習過程,正確處理課堂教學與生活教學的關系,尊重學生的道德教育。在德育工作中占主導地位,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和成長。同時,要建立良好的德育評價機制,既要考慮學生基本思想政治知識的學習狀況,又要考慮學生的道德修養,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全面評價中等職業學校德育的有效性,避免前一個單一評估目標的不科學性。通過科學的德育評價形式,能夠發現德育中等職業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從而調整德育工作的策略和工作,使德育中等職業教育發揮作用。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進行積極健康的心理建設,啟發學生的智力,陶冶情操,鍛煉人格,磨練意志,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人才培養的需要。
五、加強德育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不僅要完成理論知識的教學,還要引導學生的生活和實踐。“雙師型”教師可以幫助中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傳授理論知識,這在當前的中等職業學生中很受歡迎。一方面,雙師型德育教師的建設需要學校積極創造條件,加強與企業的聯系,鼓勵教師進入企業。另一方面,教師還需要轉變觀念,主動參與企業實踐,結合理論知識,升華實踐經驗,提高自身素質。努力推進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解決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教師隊伍建設問題的核心是觀念的轉變。所謂教學觀念的轉變,就是要建立“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拓展德育觀念的內涵,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增強課堂的互動性和有效性。思想的轉變不僅需要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的政策指導,還需要德育教師尋求變革,及時完成教學觀念變革的主動性。首先要始終注意教師的道德建設和德育教師的優先性,教師只有不斷提高他們對道德教育的自我修養,不懈地治理,建立信譽,形成個人魅力,真正讓學生信服,以及對學生的影響。其次要不斷提高信息技術水平,積極運用多媒體教學方法,大膽創新教學方法,使道德教育課程真正貼近職業,社會和學生。
六、結語
總之,德育在中等職業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它可以促進中等職業學生不斷提高素質,為他們未來的就業和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在中等職業教育實踐中,教師應積極優化德育形式,提高德育整體水平,促進中等職業學生更好的成長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冠霖.淺析情感教育在中職德育課堂中的運用策略[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8,(06):130-132.
[2]楊湯穎.體驗式教學在中職德育課程中的實踐與思考[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5,(03):107-110.
[3]重慶市城市建設技工學校西部職教項目課題組,孫德魁.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的現狀、不足及改善對策探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21):75-80.
[4]于婷.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探討[A].//決策論壇——政用產學研一體化協同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哈爾濱市阿城區職業教育中心[C].2015:80-80.
[5]李楠.“互聯網+”時代下新媒體(APP)在中職德育教育中的作用與應用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8,(23):14-15.
[6]黃實.淺談滿族傳統文化在中職德育教育中的運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18):277.
(作者單位:山東省文登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