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葛鑫
關鍵詞:學生 ? 習作 ? 生活經歷 ? 語言表達 ? 想象力
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根據日常生活實際情況,能夠采取不同的方式,把學生自己所見所聞和一些感受,敘述清楚,并能形成一篇小短文,日積月累,最終就形成了一篇質量較高的學生作文了。
讓小學生,特別是小學中年級學生懂得寫作,也是為了使學生學會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現在的小學生,特別是小學中年級的學生,每到作文課,相當一部分學生不知如何下筆,坐在那里發呆,不知今天的作文究竟該如何寫完,還有一部分學生,直到下課鈴響了,還是一個字也沒有寫,只能到課下去找作文選抄范文或者拿學習好的同學作文來仿寫了。這樣很容易造成惡性循環,時間久了,小學中年級學生的寫作水平會越來越差。為此,語文教師要努力提高小學生,特別是小學中年級學生的習作水平和能力。
一、教會學生尋找習作的源泉
生活,就是習作的源泉。作為小學中高年級的語文老師,必須引導學生帶著慧眼去觀察生活,從生活中通過觀察尋找習作素材。
要讓學生學會從生活中的片段尋找寫作素材,語文教師首先要教會學生會觀察生活,讓學生先學會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事事留心,時時注意,并養成一種良好的觀察習慣。教會學生用眼睛看藍天白云、紅花綠草,用耳朵聽蟲啼鳥鳴、泉水叮咚用鼻子嗅淡淡花香,用嘴巴品人間甘味……長期堅持下去,小學生自己頭腦中的素材庫就能逐漸豐富、充實,寫作時才不至于搔頭托腮、“無米下鍋”,才能寫出貼近生活、生動傳神的好習作來。
只有熱愛生活的小學生,去觀察生活才會有收獲。要教會小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并從觀察生活領悟出對寫作有用的寫作素材,必須先教育小學生要熱愛生活。這就是說,要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讓外面世界的精彩陽光照進小學生的心里去。
小學生學會熱愛生活了,再去觀察生活才會真正有收獲。這樣以來,小學生上習作課,也就不會再坐在那里愁眉苦臉,不知該如何動筆了。在觀察中,要讓學生邊觀察邊記錄,回去之后再進行分類整理。
所以說,讓小學生學會寫作,要先教會他們熱愛生活,并會生活中的片段感悟對自己有用的寫作素材來。其次,在教會學生熱愛生活觀察生活的基礎上,要讓小學生養成記日記的良好習慣,把平時觀察到的習作素材都記到日記上。這樣既可以練筆了,又積累了很多寫作素材。
其實,一個有經驗的語文教師,一定會要求學生在熱愛生活并會觀察生活的基礎上,堅持持久地記日記的。并且,會要求小學生把記日記當成課外作業的。小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生活和記日記,就會不經然地發現寫作課上不再那么難受了。老師布置習作題目后,小學生的大腦里就會出現通過觀察生活和記日記獲得的寫作素材片段來。因為現實生活中的習作素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只要認真觀察,就會有不菲的收獲。
當然啦,小學是受年齡特點的限制,剛開始,是不怎么會去觀察生活,也不會從觀察生活中感悟出寫作素材的,所以進行觀察生活感悟生活之前,要先教給學生這方面的方法和技巧。比如:課本中的人物對話模式、從生活的實際出發按一定的順序寫出自己的感受的模式等。
二、創設情境,感受真實生活
魯迅先生說:“如要創作,第一需觀察。”我們的生活就像一個無所不容的“大寶庫”,里面充滿了五彩繽紛、琳瑯滿目的“珍寶”,有寫不盡的人、事、景、物……要從中選取能夠為我所用的寫作素材,就一定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慧眼,養成留心觀察的好習慣,有意識地記錄生活和學習中所發生的一切。
(一)在情景中學,情景中用
要想在課堂上培養小學生的習作能力,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習作情景。通過對教室內的物品和小學生熟悉的人或事,用恰當的語言進行描述。也可先讓習作水平高的學生來描述,其他學生進行補充和點評。例如,讓學生學習描寫動物的習作,就可以先設置一個去動物園的情景。用肢體語言,動作配合場景很容易理解一些組成一段話句子的含義。單調的講解和單純的機械訓練,只能使學生感到習作課枯燥乏味。
(二)整句學、整句用
在情景中先學句子,由句子組成一段話,由幾段話就可以組成一篇小短文了。在學習寫一個新的作文題目時,語文教師要先給學生示范一下,教會學生怎樣先用句子組成段落,再把段落用恰當的語言進行銜接。以句帶段,段不離句,句不離境,在句子中學會習作。
例如:上作文課時,我先請學生聊一聊“在你的身邊有哪些小人物?”
學生興趣很濃,七嘴八舌說了很多小人物,比如:生活老師,清潔工,賣菜人,乞丐等等。
我又追問學生,“這些小人物身上有哪些性格特點、品質特征?”
請學生用兩三個詞概括,討論后,我讓學生隨機選擇一個自己想寫的小人物,刻畫出他們的形象特點。
要使小學生寫出優秀的作文,必須讓他們學會,寫作高于生活。如:學生作文《幸福物價》,作者擷取了三幅生活畫面,描寫了爸爸帶給我的不同幸福感——單車上,爸爸繪聲繪色地給我講故事,讓我懂得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在我失意時,爸爸悉心鼓勵;我得意忘形、犯錯誤時爸爸婉轉提醒、教育。通過場面的描寫,讓我對幸福有了更深的感悟:幸福是無價的,那無價的旋轉在單車里的幸福,還在繼續……
生活中,我們能夠接觸很多種藝術形式,如書報雜志、影視劇目、歌舞表演、人物訪談等等。其實,寫作本身也是一門藝術,和其他藝術形式息息相通。因此,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下意識地研究和揣摩、借鑒各種藝術語言和形式上的表達特點。
三、課堂上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小學低年級、中年級和高年級這三個階段,小學生的習作要求是不完全一樣的。
因此語文教師就要經常性地引導學生,當然語文教師自己要率先垂范,或者教給學生回答問題時的一些常用句式,如:“因為……所以……”“先……后……最后……”“要求……必須先求……”“根據……可以得到……”等等,逐步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內心表達。
教師的示范作用是不用懷疑的,但是學生的示范作用也很重要。有時候,習作水平高的學生站起來讀讀講講他所寫的習作,對提高全班學生的習作水平是有很大作用的。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應多鼓勵學生,讓學生沒有恐懼感,使師生關系更為和諧。因為有很多小學生,在課堂上不知該發言或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
根據我十幾年的小學語文教學經驗,絕大部分的小學生不是不會說,不愿表達的原因是不敢說,怕說錯了會挨老師批評或被同學笑話,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想切實培養學生的習作能力,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創造出師生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能夠做到在課堂上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并充分尊重每個學生,鼓勵每個學生積極發言。
小學語文教師上課時,一定要有親切的教態,對待學小生更要有耐心。即使小學生答錯了,也不要給予過分的批評,最好是對他參與發言表示肯定,以鼓勵他再次發言。尤其對于不善于表達的學生,教師不但要有足夠的耐心,而且還要細心地挑選一些難度較低的話題,給他們提供表達的機會,讓他們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他們的表達興趣。
四、培養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小學生的習作,最終是以語言的形式表達出來。只有教會小學生用語言準確表達一些人或事,才能使他們的習作水平從具體直觀上升到語言的思維水平,這是經過十幾年的小學語文教學獲得的經驗。所以,教師要教會小學生準確的語言去說清楚一件事、一個人或一個情節。
另外,我在小學習作教學中,十分重視課外閱讀的,讓小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增長智慧,從而提高習作能力。但僅僅靠多讀是不夠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說:“學以為耕,文以為獲。”這是說閱讀是習作的先導,沒有讀的“耕耘”,就沒有寫的“收獲”。因此強調學生對所讀之書還要進行熟讀精思,融會貫通,積累材料,讓它成為自己寫作的“源頭活水”,學會遷移,并運用到小學習作教學中去。
因此,學生自己看到、聽到、想到的內容豐富了,親身經歷的事情多了,并掌握良好的積累方法,養成良好的積累習慣,習作的素材也就多了起來。然而,在小學習作教學中,語文教師除幫助學生獲得足夠的素材外,更應教會小學生真正的習作技巧和方法。
總之, 小學中年級的習作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只要語文教師做作文教學中的有心人,耐心不斷的摸索,真正教會學生習作的方法和技巧,習作教學的質量一定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沂市臨港經濟開發區繡針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