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向雨
摘 要: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必須從教學實際出發、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必須尊重教學規律、以科學的方法作指導,必須運用系統優化的觀點來提高課堂效果。
關鍵詞:高中;政治;教學效果;對策
在新課堂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好地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是新課堂教學中必須關注的一個問題。為此。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從教學實際出發、尊重差異
從學校的實際、班級實際、學生實際出發,尊重學生差異。結合不同層次的學生的不同情況,采取與之相適應的不同的方法和措施。
在普通班級應更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感受和體會學習的快樂、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學生建立融洽、和諧、親密的師生關系。老師要善于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爭取學生的理解和配合,引導學生站在老師的角度思考問題,使學生能夠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減少學生的抵抗心理。
在尖子班則更加注重對學生的鼓勵和點撥。鼓勵學生樹立更加遠大的理想和目標,因為有了目標也就有了更大的動力;注重啟發學生思維,化繁為簡和化難為易,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使學生領會到知識的奧妙。同時點撥學生答題的方法和技巧,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和能夠更好的運用知識去分析和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有效性和實用性,真正體會到學習的價值、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愿望。
二、尊重教學規律、以科學的方法作指導
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著手,遵循事物發展和認識發展的客觀規律,以教學相長為目標。
1.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將其與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有機結合起來。
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學生是學生的主體,這種地位是教師無法取代的;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教師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教師引導和指導只有真正被學生理解和掌握,才能起到切實的作用。
2、堅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事物發展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學習重視基礎、從基礎做起,重視知識的積累、堅持不懈、持之以恒。
3.要講究科學的方法。由個別到一般、再由一般到個別是認識的一般秩序,所以在教學中應該做到抓典型問題,并引導學生做到舉一反三,提高教學效率;老師跳進題海,學生跳出題海,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善于總結教學規律和指導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學效果。
認識來源于實踐并指導實踐,教學中要注重問題的生活化設計,緊密聯系實際,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并用于指導實踐,去分析和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體現知識的有用性。
三、運用系統優化的觀點來提高課堂效果
事物是普遍聯系的。這就要求用系統優化的方法來看問題,注重系統的整體性、有序性和結構的優化趨向。教學效果的提高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應該從基礎知識的掌握、思想意識、方法技巧、有效訓練等多方面進行系統研究。
(一)探索增強學生學習愿望的方法(學習動機的激發)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習活動的最主要的參加者。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就需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激勵和鼓舞學生的學習,使學生愿意學習,能夠主動地,而不是被動地去學。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做到通過激發興趣和和樹立遠大的理想目標來使學生“愿學”,主動去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產生了興趣,才會自覺地,主動地而不是被動地學習,從而增強教學的效果。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這就需要廣泛地搜集與所講授內容有關的材料,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和新奇的因素,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能夠感受到快樂,從而對政治課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只有使學生體會到所學知識的趣味性和有用性,才會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愿學”。
(二)探索指導學生學習方法的措施(學習方法的指導)
要想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就需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做好學生學習的引路人,使學生“會學”。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方法對頭,事半功倍。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可以大大地提高學習的效率。
當學生已經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的時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使學生掌握學習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使學生“會學”。
(三)教學活動的設計(學生參與的途徑)
1.相信學生有學習的潛能。教師要相信學生具有學習的天性和能力。在教學中應該盡最大可能地激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最大可能地從思維到行動都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教學中,學生能說的,盡可能應該讓學生來說,學生能做的,盡可能應該讓學生去做。
2.組織學生活動。教師在教學中使學生通過活動、形成知識、增長能力、培育情感、實現自身的更好發展。
這就要求教師要學會組織學生的活動,通過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來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好 探究性地學習,鼓勵和調動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教育和教學活動中來。重視學生的自學、討論、探究和展示。做到給學生以時間,使學生有話說;給學生以舞臺,使學生能說話;給學生以方法,使學生會說話。
3.發掘學生中的智慧。在教學活動中可由學生自己提出學習的問題,并進行討論,鼓勵學生自己解決學生中提出的問題。通過學生本身進行自我教育和學生對學生之間的相互教育,可以促進后進生的轉化和學生的整體進步。例如開展學習經驗的交流活動讓成績優異的學生在班級進行學習經驗和方法的指導;開展學生小課題研究、探究活動,提供展示學生的聰明才智的舞臺;開展“我做小老師”活動,比較簡單的知識內容由學生講,學生和教師進行評價;復習課中的“知識接力活動”,教師開頭,后由學生對學生提出問題;填空式出題,由學生到黑板上填寫;學生互相提問、互相出題等。這些活動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增加了學生的參與度,提高了學生成績和教學效果。
(四)通過有意識的訓練來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有效訓練)
1.做好試卷講評。探究命題規律,引導學生總結和掌握答題的一般方法和技巧,從而提高學生熟練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試卷講評前,通過試卷的批改,發現學生在做題中出現共性的問題,并在試卷的講評時進行及時的答題方法的指導。認真研究試卷,探究命題的規律和總結題目的類型。
試卷講評分成選擇和非選擇題兩部分進行。選擇題采取分類講解的方法。
具體做法:首先分成幾類,然后就每一類引導學生和老師一起總結,并引導學生在今后的做題中也要自覺地、有意識地去做。
針對問答題部分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知識系統綜合的能力,引導學生在所規定的知識范圍內,多方面、多角度和多層次地思考問題,圍繞中心問題和關鍵詞語,從所規定的知識范圍內搜索和檢索相關的知識點,然后把這些符合要求的相關的知識點進行綜合并分成要點,結合材料分析問題,最后落實到卷面上。
2.上好習題課。習題課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可以幫助教師有效地檢測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發現教學中的不足,也可以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及時發現教學中的薄弱環節,查漏補缺,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總結答題規律,熟練掌握答題方法和技巧。
在通過學情調查了解到哪些習題需要講之后,教師既可以按順序講,也可以分類講;既可以直接講也可以采取由學生先講,然后教師點撥和補充講等。在講的過程中要注重總結易錯點和加強學法指導。
以上是我的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還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研究來進一步提高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