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美金
摘要:我國正處于全社會改革的重要階段,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在不斷提升,繼而人們對于精神文明生活也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基層舞蹈活動要有創新和創意,但是同樣需要扎根群眾內部,深入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才能更好地為舞蹈活動開展出謀劃策。本文針對當前群眾舞蹈創作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探求群眾舞蹈創作與組織的優化途徑,為我們以后的群眾文化工作提供更多的思考角度。
關鍵詞:基層;群眾文化;舞蹈;創作
一、引言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百姓的物質生活有了明顯提升,因此對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也更加豐富,這也代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發展的雙向性,群眾文化活動在全國遍地開花,受到了廣大群眾的熱烈追捧。舞蹈作為一門特殊性的藝術形式,通過肢體進行傳遞舞者作品的中心思想,只有舞者將動作技巧與情感高度融合才能讓觀眾感受到作品的生命力,因此這也就需要創作人員在創作作品過程將自身與作品中的角色進行融合,做到“思之所思、相知所想”的境界,在無聲的表演過程中展現出豐富的藝術形象,通過生情、動情、傳情來表達作品的觀念,也要求舞者不斷修身煉心,做到心身交融為觀眾奉獻精美的舞蹈作品。
二、基層群眾文化舞蹈創作的價值分析
群眾文化是指特定的群體大眾自我娛樂、自我組織、自我放松的一種社會性活動,群眾文化起源于基層群眾的精神生活需求和演變,這也是現代社會中百姓安居樂業的重要體現,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環節之一。隨著人們對于業余文化生活的重視,在群眾范圍內的各層級文化館以及社區文化站當中,都針對群眾文化活動開展了舞蹈策劃與組織,舞蹈活動是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在舉辦過程中更加接地氣,也受到了廣大百姓的熱烈追捧。同時由于當前藝術形式的多樣化,促進了群眾的參與度,也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組織藝術活動的過程中還經常設置一些比賽、展示、展覽等競爭性活動,這也充分調動了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豐富的舞蹈活動當中,群眾感受到了藝術的魅力,同時也讓自娛自樂的活動更加充滿正能量。
群眾舞蹈藝術活動的主體必然是群眾本身,我們在組織和創作群眾文化活動的同時也積極鼓勵群眾參與表演和演出,無論是機關事業單位,還是離退休人員,都能有展示的機會。群眾文化活動不是針對某個單位或者某個行業,而是倡導全社會人員積極參加,在社區、街道辦等相關團體的組織下,很多群眾和居民都能夠參與進來,并也為群眾提供了足夠寬廣的藝術展示平臺,讓群眾有了更多的展示機會,也讓藝術形式多樣化和多元化,這對促進群眾藝術文化發展有著長遠性的意義。隨著我們對于群眾舞蹈文化活動的重視,很多群眾也自發地獻計獻策,為豐富活動表演提供了很多良性建議。我國大發展目標是偉大的民族復興,文化自信也是我們建設現代化社會主義的重要環節,因此在很多群眾文化藝術活動中都會結合我國的傳統節日,這不僅為群眾文化提供了更多的展示機會,同時也為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提供平臺。
三、新時代群眾舞蹈創作發展的方向
(一)要結合百姓生活實際
新時代我們的群眾舞蹈文化活動更加豐富多彩,但是群眾舞蹈的創意與策劃仍然要扎根群眾,從群眾的實際生活入手,以表現現代群眾生活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主要基調,并結合當前的社會熱點進行融合,同時要保證活動場地、活動經費、參演人員等方面能夠滿足主題表演的需求。群眾舞蹈文化的舉辦要注重長期性發展,建議采取小規模、高頻率的舉辦方式,降低組織成本,讓更多的基層百姓可以參與進來,讓舞蹈藝術活動更加貼合群眾的生活。
(二)要結合百姓文化需求
群眾舞蹈藝術活動源于群眾自身,也要讓群眾自身受益,舞蹈藝術活動要盡量地深入了解群眾對于藝術活動的需求都有哪些,并鼓勵和倡導群眾自身進行藝術加工和藝術表演,只有群眾本身才最了解群體的藝術喜好和需求,策劃與組織要烘托群眾主體,將群眾的生活用藝術手段表現在舞臺上,傳遞我們身邊的生活正能量。因此我們在舞蹈主題策劃、舞蹈內容編排上都要基于群眾為出發點,讓百姓喜愛的藝術形式在群眾活動舞臺上開花結果,并深入了解群眾的文化訴求,有效地進行舞蹈組織。
(三)要融入百姓的具體生活
群眾舞蹈形式最早出現時主要源于生產與生活,是人們對于生活方式的藝術加工,也是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因此現代群眾舞蹈文化活動要更多的貼近生活,從生活中挖掘素材。對于群眾藝術生活工作者而言,首先要深入到百姓中間,在社區里、在百姓家、在學校中,充分了解群眾的日常生活并從中選取一些熱點話題或群眾需求作為藝術加工主題。其次要鼓勵更多的民間舞蹈藝人、群眾藝術愛好者加入群眾文化活動組織中來,引導群眾自編自演,展現出基層群眾舞蹈文化風貌。最后要著力建立、健全群眾文化志愿者體系,充分開發社會資源力量,建立完善的服務體系,讓更多的熱心人員加入文化事業中來,打造以基層為主的群眾文化事業體系,讓志愿者服務工作全面開花。
四、新時代下的群眾舞蹈文化活動創作與組織策略
(一)提升群眾舞蹈文化活動參與范圍
群眾舞蹈文化活動在我國各地都如火如荼地開展,但是數量多并不代表著質量高,我們不僅要注重群眾文化藝術活動的舉辦頻率,還在保證群眾需求的基礎上實現群眾文化活動的質量不斷提升。因此開展大范圍內的群眾文化交流活動就必不可少,例如在社區之間、城際之間可以更多地舉辦舞蹈交流活動,特別是農村地區是我們現階段的重點的群眾藝術活動舉辦地,開發農村文藝匯演,加強城鄉藝術交流,對于群眾舞蹈藝術普及化、區域互聯化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打造多元群眾舞蹈文化活動載體
在傳統的群眾舞蹈文化藝術活動中,組織者和策劃者常常將目光局限于唱歌、跳舞等傳統表演形式,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對于精神生活需求提高,以往的藝術表演形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藝術渴望,而是要更多的開發多元化的舞蹈藝術形式,保證內容的豐富性。例如我可以將舞蹈和“美食節”結合起來,不僅帶動區域內的經濟發展,還在美食節上舉辦一系列的文藝表演,讓飲食文化與藝術活動互相輝映,這是一種全新的群眾舞蹈文化活動體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文化還會根據群眾需求和社會群眾做一些小眾文化活動,例如舉辦廣場舞大賽,平常還會做有關舞蹈藝術的管理、培訓班的管理、資料的整理、文化的宣傳等,讓文化站的社會價值充分體現,也讓群眾文化藝術活動的形式不局限于傳統方式,使得群眾舞蹈文化活動工作扎根群眾、繁榮社會。
(三)開展品牌性舞蹈藝術節活動
各地的群眾舞蹈藝術都具有一定的地方屬性,舉辦不同類型的地方性文化藝術活動,既是對本地區文化的宣傳,也是加強自身文化認同感的重要手段,只有不斷開發各地區的品牌藝術活動,才能更好地體現群眾藝術文化的魅力,以此達到廣泛吸引群眾參與的目的,也是為地方品牌創造社會效益的重要方式。例如定期舉辦國家級非遺裝泥魚大賽、正月十五春節大巡游、曲藝大賽等,都是以群體性活動的方式展示群眾活動魅力,既能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也為地方鍛造出了專屬于自己的“品牌名片”[1]。
五、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群眾舞蹈藝術的蓬勃發展,我們的未來的工作任務還很艱巨,在新時代的背景下,需要相關的工作人員扎根群眾,以繁榮群眾舞蹈文化為己任,不斷拓展群眾文化藝術活動的豐富性,注重群眾的參與性,并為群眾建立一個更加完善的舞蹈表演舞臺,充分調動群眾的參與熱情,同時也滿足群眾的基層舞蹈文化需求,采用符合實際情況的群眾文化活動策劃方式,讓文化活動組織方案體現出時代的新風貌。
參考文獻:
[1]孫霞.基層群眾舞蹈編排的選材與創作分析[J].文藝生活·下旬刊,2019(1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