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一 韓玲芝 林娜娜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對急性腦血栓腦梗死的效果。方法:選擇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本院神經內科收治的急性腦血栓腦梗死患者80例入組,按照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對照組(n=40)、觀察組(n=40),分別采用早期康復以及早期綜合康復治療。結果:觀察組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低于對照組,觀察組出科室ADL評分、卒中90日ADL評分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卒中90日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早期綜合康復治療有助于急性腦血栓腦梗死功能的恢復,縮短了住院的時間。
【關鍵詞】 腦梗死;早期康復;綜合康復
早期康復的價值越來越受到重視,大量研究顯示早期康復是卒中90日患者預后的獨立影響因素,直接影響患者卒中后的生活質量、自理能力[1]。但是社會大眾對于早期康復仍然存在顧慮,對于早期綜合康復治療相對保守[2]。為進一步提升急性腦血栓腦梗死康復效果,醫院嘗試加強早期康復改進,實施早期綜合康復。選擇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本院神經內科收治的急性腦血栓腦梗死患者80例入組,評價早期綜合康復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本院神經內科收治的急性腦血栓腦梗死患者入組。納入標準:1)明確診斷為急性腦血栓、腦梗死;2)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病情不穩定;2)拒絕參與研究;3)無法獲得隨訪;4)存在原發性功能障礙,如老年癡呆、截肢、股骨頭壞死;5)出現腦干損傷,昏迷;6)其他重大致死性疾病,如有癥狀慢性心力衰竭、惡性腫瘤;7)繼發性的腦卒中;8)三無人員;9)養老服務中心、養老院等機構居住者。退出標準:1)出現醫療事故;2)嚴重影響研究的不良事件,跌倒繼發性損傷導致的骨折;3)沒有照料者,孤寡老年人;4)嚴重的住院并發癥;5)進展性卒中。入選對象80例,按照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分組。對照組40例,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齡(68.7±6.1)歲。初發31例,復發9例。入院時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為(9.4±2.1)分,入組時NIHSS評分為(3.1±1.7)分,心源性卒中7例。觀察組40例,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齡(69.1±5.6)歲。初發32例,復發8例。入院時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為(9.6±2.1)分,入組時NIHSS評分為(3.2±1.2)分,心源性卒中5例。兩組對象年齡、性別、初發以及復發情況、NIHSS評分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早期康復治療。病情穩定48h即可以開展訓練,提倡早期拔管、早期腸內營養支持以及喂養,配合攝食訓練、吞咽功能訓練,以及早開展小關節訓練。早期基本的抗痙攣、良肢位擺放,達到康復訓練的條件后,便進行被動訓練的小關節訓練,通過按摩等方式鍛煉健側的關節運動功能,預防肌肉萎縮。按照康復進程,循序漸進地進行床上翻身訓練、上舉上臂訓練、起身訓練,下床活動時進行被動訓練、主動訓練、扶持下訓練。充分地利用日常活動完成訓練,如日常活動上下樓梯、提物訓練。
1.2.2?觀察組?強化早期綜合康復治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綜合康復訓練內容優化:①除前文提到的運動訓練外,還增加肺功能康復訓練、認知訓練,包括腹式呼吸訓練、懷舊訓練、閱讀等,提倡在運動康復閑暇時間段進行訓練。在早期,家屬需要通過每日2~3d的溝通、聽廣播、看電視進行訓練。在可以起坐時,便可以一起看電視、自行閱讀,在可以下床活動時,可以進行散步等活動,家屬需要多陪伴患者,如一起看電視,并進行點評,聊聊家常。病情較輕的對象,可參加戶外活動;②普及肺功能康復訓練,早期縮唇訓練,后期可以配合器械訓練,每日2~3次,每次20~30min,逐漸增加強度;③在病房內可以給予有益的感官刺激,如在房間內播放舒緩的音樂、擺放患者喜好的裝飾物、一起觀看老舊照片。
2)保證訓練的安全性、有效性:①多階段的指導,強調康復訓練的必要性、安全性,特別是老年卒中患者,臥床過久與肌力減退、肌肉萎縮、壓瘡、肺炎等關系密切。“大病之后靜養”是片面的,病后康復需要強調動靜結合,靜養也不意味著一動不動;②適量的運動是安全性的,特別是在住院期間醫護監護下,可以保證患者的安全;③通過巡視、訓練計劃表管理方式,督促完成計劃的訓練,根據落實情況、患者及其家屬的反饋,調整訓練的強度;④通過列舉優秀的案例、展望未來等方式激勵患者,提高訓練的依從性。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出科室時的日常生活能力(ADL,Bathel指數)、卒中90日的ADL評分,兩組對象卒中90日的并發癥發生情況。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以及WPS表格進行統計學處理,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ADL評分服從正態分布,采用(±s)表示,觀察組與對照組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卒中90日內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低于對照組,觀察組出科室ADL評分、卒中90日ADL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觀察組90日并發癥發生率為2.5%(1/40)(肺炎1例),低于對照組的17.5%(7/40)(血管性癡呆1例、肺炎2例、壓瘡2例、營養不良2例),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急性腦血栓腦梗死的早期康復非常必要,但是在實踐過程中存許多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訓練的計劃完成差,許多患者依從性差,特別是臥床期間的訓練內容少;2)訓練內容以運動訓練為主,卒中相關的認知功能減退非常常見,直接影響康復訓練依從性,也影響自理能力的恢復[3-4]。為此,本院嘗試實施早期綜合康復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對象明顯獲益,觀察組的下床活動、住院時間縮短(P<0.05),提示早期綜合康復可以加速患者康復,有助于減輕經濟支出。從ADL恢復來看,觀察組也有明顯的優勢,有助于減輕家屬的照料負擔,增強患者的康復信心[5]。
綜上所述,早期綜合康復治療有助于急性腦血栓腦梗死功能恢復,縮短住院時間。
參考文獻
[1] 高一鸞,王文志.腦血管病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5,34(04):337-340.
[2] 肖斐.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急性期患者療效的Meta分析[J].湖南中醫雜志,2018,34(10):135-138.
[3] 蔣真真,許紅梅,王梅林,等.以醫院為主導的延續護理對腦卒中康復效果影響的Meta分析[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8,23(05):368-371.
[4] 朱文娟.早期康復護理模式在腦梗塞患者的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59):241.
[5] 沈玉萍,聶蓮蓮.居家康復腦卒中患者社區護理干預研究進展[J].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2017,12(05):464-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