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靜


【摘?要】 目的:研究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在產婦產后出血中的應用效果,為后期開展護理工作提供依據。方法:選取本院在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6例產后出血產婦,采用拋硬幣的方法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產婦各23例,對照組產婦采取常規護理干預措施,研究組產婦在此基礎上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研究比較兩組產婦護理滿意度以及產后2h、24h出血量。結果:研究組產婦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產后2h、24h出血量低于對照組,數據差異顯著,統計學分析比較具有實際意義(P<0.05)。結論:產婦產后出血中應用針對性護理措施能夠減少產后出血量,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產后出血;針對性護理;應用效果
產婦在完成胎兒分娩后24h內出血量高于500mL可診斷為產后出血,產婦在產后2h以及24h產褥期子宮出血量過大屬于分娩期極其嚴重的并發癥[1],具有極高的死亡率。現階段,醫療技術水平逐漸提高,產后出血死亡率顯著降低,但該疾病對產婦健康產生的影響仍不容忽視[2]。在常規治療方法的基礎上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能夠顯著提高產后出血的治療效果,減少產后出血,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本次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46例產后出血患者,研究針對性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為后期開展護理工作提供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在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6例產后出血產婦,采用拋硬幣的方法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產婦各23例,兩組產婦均符合產后出血臨床診斷標準,并簽署治療研究知情同意書。研究組產婦年齡為23~36歲,平均年齡為(26.84±2.59)歲,孕周為36~42周,平均孕周為(38.95±0.37)周。對照組產婦年齡為21~37歲,平均年齡為(26.79±2.51)歲,孕周為37~42周,平均孕周為(39.02±0.41)周,兩組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
1.2?方法
對照組產婦采取常規護理模式,密切監測產婦各項生理指標,護理人員對產婦及其家屬進行健康知識宣講,詳細告知飲食等日常生活注意事項,協助產婦完成各項基礎檢查。
研究組產婦在此基礎上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主要措施包括心理護理、陰道和子宮護理、產后護理等。產婦在出現產后出血后,普遍會出現緊張、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機體由此產生應激反應會增加出血量,為此護理人員應當采取積極的心理護理干預,詳細告知產婦穩定的情緒對控制產后出血的作用,主動與產婦進行溝通,了解產婦的年齡、性格、病情等基本信息,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協助患者建立正面情緒,提高治療護理依從性。
為保證產婦的舒適度,護理人員應當對產婦腰腹部進行專業按摩,指導產婦深呼吸,緩解產婦疼痛。及時清理會陰部位的血液,加強陰部消毒和清理,避免出現感染。產婦完成胎兒分娩后對子宮位置進行必要的按摩,實現宮縮止血,針對部分宮縮乏力產婦和服藥促進宮縮類藥物。產后護理人員需要密切觀察產婦各項生命體征,為及時應對各類突發狀況,需要事先做好產后出血的搶救準備,縮短救治時間。為產婦家屬講解產后飲食注意事項,告知其關注產婦的情緒變化,鼓勵產婦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促進身體恢復。
1.3?評價標準
統計兩組產婦在產后2h、24h出血量,利用醫院自制的表格統計兩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90分以上為滿意,60~90分為較滿意度,60分以下為不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1.0分析,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分別使用(±s)和%表示,行t檢驗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
2?結果
2.1?比較兩組產婦護理滿意度
研究組產婦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數據差異顯著,統計學分析比較具有實際意義(P<0.05)。
2.2?比較兩組產婦產后出血量
研究組產婦產后2h、24h出血量均低于對照組,數據差異顯著,統計學分析比較具有實際意義(P<0.05)。
3?討論
產后出血屬于產科分娩期嚴重并發癥,主要病因為產婦宮縮乏力、胎盤因素、軟產道裂傷和胎盤凝血功能障礙,大出血如不能得到及時控制,將會誘發嚴重并發癥甚至產婦死亡。現階段,臨床治療產后出血主要通過葡萄糖酸鈣、宮頸鉗夾、子宮按摩、促進子宮收縮,子宮動脈栓塞、宮腔填充紗布,盡快使胎盤胎膜娩出,軟產道裂傷縫合,輸注凝血因子條等措施,部分病情危重患者需要直接切除子宮,在常規治療措施的基礎上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對產后出血的治療具有促進作用[3]。
在產中護理期間,需要結合不同產程制定護理方案。第一產程需重點關注緩解孕婦緊張心理,注意產婦飲食,密切觀察胎心和宮縮情況,了解胎先露降低和宮口擴張狀態,記錄產程圖,及時發展停滯或延緩的現象[4]。第二產程需要保證護理操作在無菌環境完成,協助產婦完成屏氣和腹壓,在完成胎兒肩膀分娩后及時為產婦注射縮宮素,促進子宮收縮。第三產程需要護理人員準確識別胎盤剝離征象,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協助完成胎盤分娩,避免不合時宜的牽拉臍帶和揉擠子宮,準確測量產后出血量,觀察胎盤胎膜完整度。如產婦第三產程持續時間超過10min,出血超過400mL,可診斷為失血過多,需及時采取處理措施。產后將產婦安排至觀察室,監測各項生命體征,每小時按摩子宮4次,記錄陰道出血量,觀察膀胱充盈以及子宮復位情況,及時將膀胱排空。加強對乳頭的初期刺激,與嬰兒早期皮膚接觸及目光交流,早開奶,降低產后出血發生的機率。在護理期間,對產婦進行心理疏導,避免不良情緒引發出血控制難度增加。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產婦護理滿意度以及產后出血量均優于對照組,因此針對性護理應用與產婦產后出血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 劉西果.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療產后出血療效觀察[J].河北醫藥,2015,37(12):1823-1825.
[2] 鄭鳳英,孟彤,周麗.剖宮產術中延遲結扎臍帶與新生兒Hb水平、黃疸、Apgar評分及產婦產后出血關系的研究[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9,40(02):250-253.
[3] 馮曉云,韓冰,徐桂冉,等.縮宮素聯合馬來酸麥角新堿預防宮縮乏力產后出血的療效及安全性探討[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9,37(01):111-113.
[4] 溫淑賢,林發妙,葉玉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聯合縮宮素在預防剖宮產產后出血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03):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