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彩琴 程軍梅


【摘 要】目的:探討顱內出血的急救護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對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療,且留存有完整治療與護理干預信息的112例顱內出血患者的信息進行整理并作為研究的基礎資料;按照患者入院時間的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n=56)與觀察組(n=56),對照組采用常規急救護理模式、觀察組采用急救護理流程優化方案。結果:觀察組患者的院前急救時間、院內救治時間、患者平均住院日,均短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滿意度達到94.64%,對照組滿意度僅為69.64%(P<0.05)。結論:實施急救護理流程優化方案能夠縮短顱內出血患者的急救耗時并提高患者家屬的滿意度。
【關鍵詞】 顱內出血;急救護理;流程優化
顱內出血是一種十分嚴重的疾病,臨床上導致顱內出血的病因較多,其中由高血壓引發的顱內出血現象十分常見。顱內出血患者的治療效果與治療的及時性密切相關,因此,縮短患者急救過程中不必要的時間消耗尤為重要[1]。為此,改善急救護理流程與實施方法,成為各方關注的重點。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療,且留存有完整治療與護理干預信息的112例顱內出血患者的信息進行整理并作為研究的基礎資料;按照患者入院時間的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n=56)與觀察組(n=56),所有患者均為初次出現顱內出血且均由高血壓引發。其中觀察組:男31例,女25例;年齡40~76歲、平均年齡(61.65±1.39)歲;平均BMI指數(25.31±0.45)kg/m2;農村戶籍患者29名、城市戶籍患者27名。對照組:男30例,女26例,年齡42~76歲、平均年齡(62.30±1.42)歲;平均BMI指數(25.27±0.44)kg/m2,農村戶籍患者26名、城市戶籍患者30名。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急救護理:護理人員嚴格依照科室的護理規定進行流程化護理服務;首先,接診后完成患者相關入院手續;其次,組織醫生對顱內出血患者進行檢查、治療;再次,遵醫囑輔助開展搶救的護理配合工作。
觀察組實施急救護理流程優化方案:1)重新梳理科室原有的各項護理工作規范,對于其中不合理的內容進行修改,完善急救護理細節內容并根據急救護理需求引入新的護理內容。從而首先確保科室各項護理工作制度科學合理,且以患者為核心。2)對科室護理人員進行急救護理流程的培訓,從而讓護理人員掌握必要的快速應急護理措施,確保護理人員在護理技能上能夠滿足急救護理流程的需要;從而降低護理過程中的無效時間耗費情況。3)接診后提前做好準備工作。例如,接診后及時做好手術室通道疏通工作,準備好手術所需的設備與耗材,及時組織醫護人員到崗就位;4)手術輔助護理。在手術實施過程中護理人員在旁協助醫生工作并關注患者的體征變化與需求,積極配合醫生開展輔助性治療服務;從而加快手術速度,減少傷口暴露時間。此外,對于患者家屬進行心理疏導。顱內出血的突發性對于患者家屬的心理狀況必然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并由此對患者家屬的治療配合性產生不利影響。因此,護理人員還必須考慮患者家屬的心理情況,對患者家屬進行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與疏導,讓患者家屬科學了解疾病的相關誘因、治療與護理配合知識,由此改善患者家屬的心理狀態,以更好地配合醫院的治療。
1.3?評價指標
本文作者從患者的:院前急救時間、院內救治時間、患者平均住院日、患者家屬滿意度等角度來進行評估。以調查問卷的方式收集患者家屬的滿意度信息,將患者家屬的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三個等級,統計選擇各等級選項的患者人數。
1.4?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 20.0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匯總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院前急救時間、院內救治時間、患者平均住院日
觀察組患者的院前急救時間、院內救治時間、患者平均住院日,均短于對照組患者且差距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患者家屬滿意度
觀察組有53例患者家屬表示認可醫院所提供的護理服務,滿意度達到94.64%;對照組有39例患者家屬表示認可醫院所提供的護理服務,滿意度僅為69.64%,差距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顱內出血在我國的發病率較高,且近年來隨著我國高血壓患者數量的不斷增加,因高血壓所致的顱內出血的發病率整體呈現上升的趨勢。為提高對顱內出血患者的綜合治療效果,挽救患者的生命以及降低患者的致殘率,急救人員采取多種措施以提高對患者的搶救及時性。
在顱內出血患者的急救中,優質的急救護理流程得到了臨床實踐應用,也成為當前縮短急救時間的有效方式。急救護理流程優化與傳統的急救護理流程相比,最大的差距在于將護理服務提升到患者入院前,并強化了對手術室護理的干預[2]。護理人員通過在患者入院前做好相關準備工作,能夠降低患者入院時可能出現的不必要時間耗費[3];而優化的手術室護理配合能夠提高醫生的工作效率,從而加快手術的進程以提高搶救的效果。林輝青[4]指出在腦出血患者的急救護理中護理流程優化,將直接關系到搶救的綜合效果。本文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的院前急救時間、院內救治時間、患者平均住院日等指標均優于對照組,而觀察組患者的家屬對于護理的認可度也更高。所以,實施急救護理流程優化方案能夠縮短顱內出血患者的急救耗時,提高患者家屬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董珂敏.急診科腦出血患者的急救護理及體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65):284-285.
[2] 龔龍飛,張幼麗,鄧麗萍,等.腦出血患者院外急救護理的效果分析[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5,10(09):864-866.
[3] 呂春燕. 急救護理對急性腦出血患者療效及預后質量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08):127-128.
[4] 林輝青.急診科腦出血患者的急救護理及體會[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05(01):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