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嫦娟


【摘 要】目的:研究骨科綜合康復護理中功能鍛煉的效果,為后期臨床治療提供依據。方法:選取本院收治的120例骨科疾病患者,采用拋硬幣的方法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各60例,對照組患者常規康復護理措施,研究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采取功能鍛煉,分析比較兩組患者下床時間、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關節功能恢復時間、護理滿意度,P<0.05為數據差異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結果: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關節功能恢復時間、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下床時間低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骨科綜合康復護理中加入功能鍛煉能夠縮短患者住院治療時間,改善治療效果,提高護理滿意度,對患者疾病的康復效果顯著。
【關鍵詞】 骨科;綜合康復護理;功能鍛煉;效果分析
近年來,隨著交通和建筑行業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顯著加快,骨科疾病的發病率顯著升高[1],骨科疾病包含的種類較多,包括頸椎病、股骨頭壞死、手足外科、滑膜炎、頸肩腰腿痛、類風濕等[2],給患者生活帶來諸多不便,也造成了嚴重的身心痛苦。治療骨科疾病除采取合理有效的臨床治療措施之外,還需要配合綜合康復護理措施,通過各種形式的功能鍛煉,縮短患者臨床治療時間,提高患者生活質量[3]。本次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120例骨科疾病患者,分析功能鍛煉在骨科綜合康復護理中的效果,為后期臨床治療提供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在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20例骨科疾病患者,采用拋硬幣的方式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各60例,所有患者均簽署治療知情同意書。研究組男性患者數量為37例,女性患者數量為23例;年齡為56~79歲,平均年齡為(66.6±3.1)歲;其中手外傷3例,四肢骨折38例,脊柱骨折19例。對照組男性患者數量為36例,女性患者數量為24例‘年齡為55~78歲,平均年齡為(68.9±3.4)歲;其中手外傷3例,四肢骨折40例,脊柱骨折17例。兩組患者年齡、病變、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數據差異比較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措施,醫護人員對患者骨折情況定期評估,詳細記錄患者藥物使用情況,遵醫囑指導患者進行肢體康復性訓練。
研究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進行功能鍛煉,在采取鍛煉措施前期,醫護人員需要充分了解功能鍛煉的概念,親身參與到制定功能鍛煉執行表的過程中,保證護理工作順利完成?,F階段骨科患者臨床治療主要包括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兩種,醫護人員在制定功能鍛煉路徑時需要結合患者的實際護理要求,在編制完成后交由主治醫師審查,確保功能鍛煉措施完善合理。在患者入院治療初期,醫護人員需要對患者病情進行深入評估,患者出現劇烈疼痛以及不適癥狀應當及時處理,通過柔和的語言平復患者情緒。醫師根據患者病情確定治療方案和功能鍛煉路徑,向患者詳細講解鍛煉的基礎知識和主要內容,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在患者進行鍛煉時進行指導,糾正錯誤動作,幫助患者掌握正確的鍛煉時機,詳細記錄患者身體機能恢復情況,確保功能鍛煉的順利完成。
具體功能鍛煉的方法為:在患者骨折第1星期內,主動收縮和舒張肌肉,可以采用用力握拳和活動踝關節的方法,保證關節不活動。第2周可以逐步活動關節,讓患者練習自行行走。出院后,指導患者進行全面的關節肌肉鍛煉,重點練習存在一定障礙的肌肉和關節,活動的范圍和次數逐漸增加,以患者不感到劇烈疼痛作為主要的活動標準。對于脊柱骨折的患者盡量采用硬板床,仰臥位,保持身體平直,一字形翻身。
1.3?評價標準
統計兩組患者下床時間、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P<0.05為數據差異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
1.4?統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處理,用(±s)表示計量資料,用%表示計數資料,并分別采用t和χ2進行檢驗,若P<0.05代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康復效果
研究組患者下床時間、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
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各類骨科疾病具有恢復緩慢、病程長等特點,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身體健康,近年來呈高發趨勢[4]。常規的骨科疾病臨床治療方法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在臨床常規治療措施的基礎上加入綜合康復護理對患者疾病康復的效果顯著[5]。功能鍛煉具有連續性、針對性、系統性的基本特點,醫護人員通過對患者病情的綜合全面評估,能夠制定出不同恢復階段的鍛煉措施,顯著縮短患者的整體治療時間,改善生活質量,幫助患者減輕痛苦。在進行功能鍛煉過程中,醫護人員需要密切觀察患者鍛煉情況,逐漸增加鍛煉強度,避免患者在鍛煉過程中感覺距離疼痛,保證鍛煉過程順利完成[6]。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采取功能鍛煉的研究組患者下床時間、住院時間、關節愈合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比較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在骨科綜合康復護理中加入功能鍛煉能夠顯著降低患者治療時間,加速關節愈合,提高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陳曉玲,黃天雯,劉巧梨,等.日記式康復指導對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功能鍛煉依從性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8,33(20):8-10.
[2] 袁甜,左昌蘭.品管圈在降低骨科患者術后功能鍛煉缺失率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59):204-205.
[3] 王飛鳳.利用品管圈活動提高骨科住院患者髖關節置換術后健康教育知曉率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55):239,241.
[4] 陳曉華,陳春杏.墊枕功能鍛煉聯合中藥熱敷護理治療胸腰椎屈曲型壓縮性骨折療效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20):192-193.
[5] 蘇祥正,李眾利,李冀,等.玻璃酸鈉聯合藥物和功能鍛煉治療早中期膝骨關節炎的療效分析[J].解放軍醫學院學報,2018,39(06):484-486.
[6] 李海蓉.護理干預措施對骨科手術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探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36):19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