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琦
摘要:新形勢下,油田企業在主市場經濟中競爭壓力越來越大,企業的黨建、團建工作面臨著巨大挑戰。黨建、團建在制定具體工作方案時,把理論與實際有機結合,充分考慮油田企業發展的狀況,并與油田發展相適應;本文從新時期油田企業開展黨建、團建工作的意義入手,找出油田企業黨建、團建創新工作的路徑,并加以分析。
關鍵詞:油田企業;創新;黨建;團建
一、新形勢下,油田企業開展黨建、團建工作的意義
(一)思想指導
宣傳是黨建、團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貫徹黨的方針路線政策的重要方面,是樹立黨的形象、激發黨的內在生機與活力,激勵各級黨、團組織和廣大黨、團員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永葆先進性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廣大職工政治意識,大局意識重要方法,對于企業基層職工的思想提升,覺悟提升以及奉獻意識的提升也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油田企業的轉型升級,企業黨建、團建應以輿論宣傳為陣地,發揮導向作用,引領企業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二)引導國有企業的發展與進步
油田企業無論是在我國經濟還是國防事業中,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黨建、團建工作在油田企業中傳播黨的思想理論,幫助員工理解、感悟企業文化,培育企業的價值理念和員工的價值取向,有利于企業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目標,激發企業黨團組織的內生活力,為油田的持續發展提供助力。
二、油田企業黨建、團建工作的創新
(一)運用網絡平臺使黨建、團建管理工作科學化
新形勢下,網絡信息技術是先進生產力的重要因素,是黨建、團建工作開展不可或缺的工具,習近平指出:“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其蘊含的強大生產力、文化力,是我黨執政的變量因素。油田企業可以將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與黨建、團建工作相結合,打造一支具有專業素質的黨員、團員隊伍。黨團組織在平臺上應與職工群眾積極互動,傾聽來自基層的心聲和政治訴求,使平臺成為職工群眾的精神家園,同時豐富職工的業余文化活動,讓職工群眾主動參與到黨建、團建工作中來。
(二)寬嚴結合,加強國有企業思想政治作風建設
油田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設應結合企業實際,不做表面文章,滿足于口號宣傳。實踐出真知,為實現企業思想政治作風建設目標,必須做到知行合一,而關鍵在于寬嚴結合。企業領導應具有強烈的企業歸屬感和社會責任感,出現問題不退縮,勇于承擔責任,嚴于律已,寬以待人;明確工作規劃長、中、短期目標,并分級細化;以上這些都是對企業思想作風建設進行考驗的具體措施。嚴就是嚴肅、嚴謹、嚴格,寬就是寬厚、包容、寬松。企業的管理應給予職工相對寬松的環境,對職工提出的意見、建議及合理要求,應以積極的態度予以包容,積極采納。一名合格的企業管理者,工作中要嚴格要求自己,嚴謹工作細節,嚴肅處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別人的事情幫著做。敢于擔當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能夠拍著良心完成自己的工作。
(三)具備大局觀念
新形勢下,油田企業的發展已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核心思想及核心觀念,它們是制定企業發展方針及組織大型活動的主要依據。為保持油田企業的社會主義主方向,黨建工作一定具有大局觀念,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發揮其核心作用,“縱覽全局、協調各方”。油田企業為適應國企改革的發展戰略,積極部署,在各級黨員干部的帶領下將各項具體工作落到實處。需要不斷構建“干部帶頭,班子成員分責抓,政工部門具體抓,基層部門聯動抓”的立體管理模式。加強黨員干部的戰斗堡壘作用,構建新的評價體系和評價制度,從上至下,全面推行。以星級創評方式不斷激發干部組織的晉升活力,全面加強干部組織之間的聯系,維持骨干隊伍之間的活力。建設一批具備較強熱情以及帶動作用的干部做好示范工作。
(四)重視理念學習研究
一般任為,油田企業不重視黨建、團建工作的理念,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企業黨建、團建工作的開展,先進的理念是基礎。油田企業只有結合具體實際加強理念的學習和培訓,才能在職工思想教育和處理突發狀況時做到有據可依,有理可循。
(五)堅持以人為本的黨建、團建觀念
企業的發展導向是職工群眾的思想發展根源,“以人為本”是油田企業黨建、團建活動的基本準則。油田企業黨建、團建活動需要圍繞職工而展開,完善職工自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確的開展企業發展路線,遵循黨的要求和基本方針路線,結合現下的實際工作,與職工開展一定的思想教育課程。這就要求企業能夠認清職工的價值體系,認清職工的思想狀況,只有這樣才能夠幫助職工進行思想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塑造。
三、結束語
新形勢下,油田企業黨建、團建工作的開展不僅需要貼合時代需求,職工需求,結合黨的思想政治理論進行指導,創新工作方式,拓寬開展平臺,努力針對自身進行相應的優化和創新,才能使得油田企業改革轉型新發展穩步推進。
參考文獻:
[1]田有國.社會轉型期共青團組織職能轉變研究[D].碩士.長沙:湘潭大學,2014 (5).
[2]余逸群.共青團組織凝聚青年的策略——以北京共青團社區青年匯建設為例[J].青少年研究(山東省團校學報),2013 (6).
[3]谷朋舉.共青團基層組織創新聯系群眾機制案例研究——基于滬渝粵豫四地共青團組織的改革經驗[D].碩士.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1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