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雷

摘 要:為了明確藥品檢驗中偏離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質量控制措施減少偏離的情況,本文針對藥品檢驗進行了研究分析,通過分析總結了結果偏離的因素以及質量控制措施,為藥品檢驗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參考,為提升檢驗工作的準確性。
關鍵詞:藥品檢驗 結果偏離 質量控制
引 言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醫療行業受到了更多的關注,人們對藥物的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藥品生產中需要規范進行藥品檢驗,使藥品的療效得到保障。在藥品檢驗中,由于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藥品的檢驗結果出現偏離,這對藥品檢驗工作有著不良的影響。為了保證藥品的檢驗準確性,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質量控制,使檢驗更加的可靠,提升檢驗的水平。
1試驗過程
1.1試驗基本信息。在研究中選取檢驗中獲取的藥品樣本進行試驗,共200份,其中包括中成藥120份,化學藥80份。
1.2試驗方法。將藥品樣本作為研究對象,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譜法進行檢測,將結果進行比較分析,判斷樣本是否存在偏差,對偏差的原因進行判斷,制定有效的方法進行質量控制。在檢測中按照相應的規定操作。
1.2.1紫外分光光度法。配制對照品溶液以及供試品溶液,通過檢測確定對照品溶液中的成分數量,發現數量為規定量的(100±10)%。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檢測儀器進行檢測,在規定的波長中對溶液的吸光度測定,計算溶液的濃度,用Cx代表。
1.2.2高效液相色譜法。稱量對照品和供試品,將其配制為溶液,取適量注入儀器中,并且記錄色譜圖,測量成分峰面積。
1.3試驗觀察指標。經過兩種方法的檢驗,其中的中成藥檢驗結果和標示藥品的含量的偏差期待值≤ 2.0%,化學藥的檢驗結果中偏差期待值≤ 1.5%。在質量控制的前期和后期對偏差情況進行觀察,采用相同的標準,分析偏差的原因。
1.4統計學處理。將檢驗的數據采用SPSS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當P<0.05的時候說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試驗結果
2.1試驗結果
2.2質量控制前后檢驗結果偏離比較分析。在質量控制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進行檢驗,偏離的情況有13次,其中包括實驗室污染、有效成本檢驗錯誤、操作錯誤和儀器故障原因。在質量控制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進行檢驗,偏離的情況有3次,其中不包括操作問題的因素。分析發現質量控制之后的偏差明顯減少,同時差異具有顯著性。
3討論分析
3.1藥品檢驗方法。在臨床藥品使用中,對疾病治療和身體調節具有重要良好作用,在制藥技術發展中,藥物的種類逐漸增佳,為了加強藥品的質量,建立了管理機構,對藥物生產和銷售等環節進行監督管理。采用檢驗的方式對藥物進行檢測,經驗合格之后再進行銷售。根據國家的藥品管理規定,制藥企業需要建立相應的質量管理機構,對藥品生產進行全面的管理,對藥物的含量和純度等進行檢驗。在研究中,通過對藥品樣本進行檢驗,對藥品的檢驗結果偏離原因進行分析,其中紫外分光光度法的使用成本較低,檢測的效率較高,能夠保證準確性,可以用于有機物的檢驗分析。當前這種方法在化工行業和食品行業等都得到了應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在應用中具有高速的特點,靈敏性較高,同時色譜柱能夠多次使用,樣品的量較少,易于進行回收。高效液相色譜法在化學和農業學等領域中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
3.2檢驗結果偏離的原因。根據分析發現,在中成藥和化學藥的檢驗結果中,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譜法進行檢測的差異比較小,對偏離進行原因分析,包括:首先,人為影響,檢驗人員在藥品的檢驗中的操作規范性對檢驗結果有著較大的影響,一些檢驗人員的專業性不強,難以正確的使用儀器。部分人員在檢驗中的責任心不強,導致操作中出現了錯誤。另外,在藥品的檢驗中項目比較復雜,標準較多,人員需要進行大量的檢驗工作,在壓力的影響下可能會造成偏離。其次,在設備的使用,由于資金投入不足,一些設備比較落后,難以滿足檢驗的需求,設備檢測不準確。最后,在藥品材料使用中,如果存在保存不當的情況,也會影響檢驗的結果,當使用的試劑不符合要求的時候,會出現偏差。例如,在止咳膠囊中,對馬來酸氯苯那敏進行檢測的時候,溫度沒有得到合理的控制,會使樣本的萃取出現不完全的問題,影響了結果的準確性。藥物含量在受到環境的影響下會出現變化,導致檢測的結果出現偏離。
3.3藥品檢驗質量控制措施。在藥品的檢驗過程中,從樣本的獲取開始到檢驗完成的階段具有連續性,需要全面的進行質量控制。經過研究發現,采用質量控制之后,藥品樣本的檢驗結果的偏差率降低,這表明在質量控制對藥品檢驗的結果的準確性有著有效的作用。首先,在檢驗之前,需要考慮到抽樣的代表性,對人員進行技術培訓,使人員對抽樣工作產生重視,參考國外的技術,將其融入到檢驗中,提升檢驗人員的知識水平,規范的進行檢驗。對不同的檢測內容,需要采用不同的抽樣方式進行,使抽樣能夠達到要求。同時需要考慮到環境的影響,包括溫度和濕度等,合理的控制這些因素,避免藥品在檢測中受到影響,使檢驗結果能夠更加的準確。
完成了檢驗工作之后,需要對過程進行評價,采用書面形式對評價進行闡述,在檢驗報告的編寫中,人員應認真的進行編寫,按照要求規范的書寫,避免之后隨意更改,將其交給負責人員。將檢驗中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出原因,并且制定有效的措施,為之后的檢驗帶來更多的經驗。還應對檢驗的制度進行完善,讓人員了解制度內容,加強觀念,之后對檢驗的過程進行監控,包括技術和匯報等環節,保證檢驗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建立質量管理機制,對檢驗進行嚴格的管理,并且將檢驗結果和人員的待遇聯系起來,提升檢驗工作質量,針對其中出現的問題,應追究責任,采取適當的方式進行處理。
結 語
在藥品檢驗中,需要加強檢驗工作,保證檢驗的準確性。應嚴格的控制檢驗的規范性,對藥品和設備等進行質量控制,提升檢驗人員的技術水平,為檢驗工作帶來有效的保障。在檢驗中通過各方面的管理,可以提高檢驗的水平,避免出現偏離的問題,對藥品的生產和使用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為人們的用藥安全提供了條件。
參考文獻
[1] 張愛芳.藥品檢驗中結果偏離的原因分析及質量控制探討[J].中國處方藥,2019,17(08):40-41.
[2] 宋曉峰.藥品檢驗中結果偏離的原因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21):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