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洋 舒良良 李強



摘? ? 要:本文對柳鋼燒結廠污泥池礦漿泵的故障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降低礦漿泵的故障率,從根本上消除設備隱患,減輕維修人員工作強度,提高礦漿泵作業率。
關鍵詞:污泥池;礦漿泵;故障;改造
1? 引言
柳鋼燒結廠每臺燒結機現場建有2座污泥池,一座大污泥池接收轉爐污泥并攪拌,另一座將混勻好的污泥通過抽漿泵打入混-1皮帶進入二混圓筒進行混合,從而確保污泥濃度的穩定。大污泥池直徑4米,深度2米,配套有50XHKNGL-22礦漿泵共計6臺,4臺為攪拌泵、2臺為抽漿泵。改造前礦漿泵油封容易損壞,導致泥漿進入軸承腔內,長時間的使用導致軸承爛振動大,設備故障頻繁,備件損耗嚴重,維修工作量大,使生產組織十分被動。為此,我們對礦漿泵使用壽命進行攻關,并實施應用改造。
2? 改造前的概況與分析
礦漿泵損壞分析與調查
礦漿泵轉軸部位均為滾珠軸承,型號SKF6312-2RS軸承。油封和填料是阻止水和污泥漿進入軸承內部的主要保護屏障,改造前礦漿泵主要靠50mm長填料和4個普通骨架油封來進行密封。當電機以1450轉r/min高速運轉時,油封和填料不動,軸套和軸一起高速運轉,導致軸套與油封和填料磨損加快,50XHKNGL-22礦漿泵揚程22m,葉輪背部形成高壓區,隨著軸套與油封和填料同時磨損,就導致污泥水通過軸套與油封、填料磨損間隙串入軸承腔內,軸承轉動卡澀、磨損泵體振動直至軸承報廢。這樣不僅增加備件消耗與維修費用、同時加大了維修人員勞動強大。為了不影響系統運行效率,提高設備作業率,降低備件維修保養成本,我們組織人員提出改變油封的材質及密封裝置的介質,利用高壓空氣來密封。
通過統計調查燒結廠其他生產車間的礦漿泵使用更換情況表如表1。
調查結果表明:265m2燒結機礦漿泵的月更換臺數是其他三條生產線的2倍,而二燒3#360車間在9個月的調查時間內出現未更換過一臺的記錄,265m2燒結機在10月份也出現過更換記錄為0的好成績。
同時通過跟蹤更換下故障礦漿泵的維修記錄情況,對礦漿泵的損壞原因1.軸承損壞,2.葉輪磨損3.污泥堵管。
3? 改造方案及實施后效果
3.1? 改造一、油封材質
通過查找資料,找出以下三種常用的橡膠材質的性能資料并在倉庫找到三種材質的油封安裝在三臺礦漿泵上使用并記錄。(1)天然橡膠(NR)以橡膠烴(聚異戊二烯)為主,另含少量蛋白質、水分、樹脂酸、糖類和無機鹽等,彈性大、拉伸強度高、抗撕裂性和電絕緣性優良,耐磨性和耐寒性良好,加工件佳,易于其他材料粘合,在綜合性能方面優于多數合成橡膠。缺點是耐氧及耐臭氧性差,容易老化變質,耐油和耐溶劑性不好,抵抗酸堿的腐蝕能力低,耐熱性及穩定性差。制作輪胎、減震制品、膠輥、膠鞋、膠管、膠帶、電線電纜的絕緣層和護套以及其他通用制品。(2)丁腈橡膠(NBR)以丁二烯和丙烯腈的共聚體組成,耐汽油及脂肪烴類的性能好,僅次于氟橡膠;而優于其他通用橡膠;耐熱性、氣密性、耐磨及耐水均較好,粘接力強。缺點是耐寒及耐臭氧性較差,彈力及彈性較低,耐酸及耐極性溶劑差,電絕緣性不好,主要用于制作各種耐油制品,如耐油膠管、密封圈、儲油槽里襯,也可做耐熱輸送帶。(3)氟橡膠(FPM)是含氟單體共聚而得的有機彈性體,耐高溫達300℃,耐油性是耐油橡膠中最好的,耐酸堿、耐化學腐蝕、耐臭氧、耐老化都很好,耐絕緣性、機械性能、抗輻射及高真空性優良。缺點價格昂貴,加工性差,耐寒性、彈性和透氣性低。主要用于耐真空、耐高溫、耐化學腐蝕的密封材料、膠管及化工襯里。
三種材質在各3臺泵上使用情況記錄:2#泵油封材質天然橡膠(NR)使用壽命1個月+5天,3#泵油封材質丁腈橡膠(NBR)使用壽命6個月+5天,5#泵油封材質氟橡膠(FPM)使用壽命3個月+8天。
通過對比,丁腈橡膠(NBR)材質的油封使用的壽命最長,效果最好,于是我們將丁腈橡膠(NBR)材質的油封定為礦漿泵專用油封。
3.2? 改造二、高壓空氣密封
容易損壞的都是長期浸泡在污泥液下的軸承先損壞,進而影響到其他軸承損壞,如果繼續使用骨架油封和盤根密封的方式只能起到短期效果,通過在礦漿泵軸承座所在位置的部件連接管處引一根與外部連接的導氣管,在使用的過程中向礦漿泵內部輸入氣體形成氣壓,阻止礦漿進入到軸承,起到保護軸承的作用。礦漿泵運轉時高壓空氣流量控制在0.5m?/h~0.7m?/h,停機時高壓空氣流量0.2m?/h。
根據265m2燒結機礦漿泵2016年1月-2016年10月維修記錄,實施后礦漿泵的維修次數明顯降低了。礦漿泵的更換情況如下:
4? 結束語
通過改進油封的材質和增加高壓空氣導氣管,礦漿泵的故障率明顯降低了,減少了設備故障率。設備備件成本大大降低了,減少了維修次數,降低了維修作業人員的勞動強度。
參考文獻:
[1] 周志安,蘇道,張思平,李繼淦,李文林.燒結余能高效循環利用技術研究與應用[J].燒結球團,2019(2):69~73.
[2] 岑亞虎.高效節能燒結技術的開發與應用[J].科學技術創新,2019(1):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