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升
摘? ? 要:近些年,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下,我國的建筑行業不斷發展,社會對各項建筑工程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建筑事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良好環境。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工程質量監管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對建筑工程的高效、有序運行意義重大。文章結合工作經驗,淺談建筑管理中加強工程質量監管的措施。
關鍵詞:建筑施工;工程管理;工程質量
1? 引言
經濟的快速發展為建筑行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尤其是近年來房地產市場的火熱更是讓建筑行業成為高利潤的代名詞。巨大的利益不可避免地引發更加激烈的商業競爭,有些不良商家為了謀取快速利潤,背離職業道德,在建筑工程中偷工減料,造成工程質量存在非常大的安全問題,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重大威脅。
2? 質量管控體系建設
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后,則近道矣。構建完善的質量監控體系,以制度的形式將工程建設質量明確化、細致化。統籌兼顧,從全局而層層遞進,以落實每一個環節的建設質量。具體工作中,作為企業領導者,應注重工程的質量監管體系對工程后期效益,對企業長遠發展的重要性。提高思想認識,夯實質量基礎,構建出持續健康的質量監管體系。比如說,作為管理部門,應定期組織會議,在會議中就上一階段的施工狀況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分門別類的對各項工程建設問題加以研究,找尋出工程建設的質量問題,并積極的進行改進、優化,避免質量問題日積月累而難以轉變。監管部門應制定出詳細的項目檢測內容,檢測標準及方案,嚴格的加以執行,杜絕徇私舞弊的消極現象。數據資料是工程建設中質量保障與控制的重要因素,建立完整的數據調查明細制度十分必要。數據統計應從項目設計、施工、竣工方面分別進行檢測與記錄,從而實現工程質量的全程控制,以促進工程質量監管朝向更加科學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數據資料的搜集、記錄、統計,應由技術部的技術人員復雜,而數據信息整理則需要交由管理部門,從而各司其職,提升管理工作效率。此外,構建質量管控體系,需將工程質量監管工作中的各項職權進行明確的劃分。工程質量監管涉及到工程運行的多個方面,如項目設置、材料、工藝等等,因而需要明確崗位職責,將具體職權與責任人對應起來,從而高效的進行工程質量監管,達到如臂使指的良好狀態。
3? 建筑管理中工程質量監管存在的問題
3.1? 施工過程干預過多從而影響施工質量
在施工的過程中,業主總是擔心施工的質量得不到保證,所以在施工的過程中會對施工隊進行監管,這本是無可厚非,但是,在實際施工中業主總是會提出很多要求,這就容易擾亂施工的計劃,妨礙施工的進度導致工程質量受到影響。對施工單位來說,自己的工作總是被不專業的人打斷,就容易產生厭煩情緒,影響工程進度。此外,施工單位受命于業主,對業主服務,肯定是要按照業主的意愿施工,業主不專業的指導也會對工程質量產生一定的影響。
3.2? 工程質量監管體系不健全
隨著工程的規模越來越大、分工越來越復雜,工程的質量監督管理的難度也越來越大,建筑施工所涉及到的人員眾多、業務手續復雜,這種復雜的內部結構就容易導致施工的質量監管工作不好協調,監督責任難以落實。施工單位各部門之間缺少有效溝通,工作銜接不當,出現問題的時候相互推卸責任,質量監管工作名存實亡。此外,有些施工單位的質量監管只是掛名來應付檢查,實際上并沒有將質量監管工作具體落實,這就給建筑施工安全留下隱患。
3.3? 質量檢測環節不科學
施工單位在施工前會跟合作商簽訂有關合作協議,施工方要嚴格按照施工要求的質量來施工,建筑的質量檢查也是按照合同來進行對比,假如存在建筑項目發生質量問題,那么施工方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有了合同的規定,大部分的施工單位都會按照要求進行施工,對施工質量給與高度關注。但是還是存在一些特殊情況影響施工質量,例如在測量中儀器的誤差、人為誤差,實際施工場地存與計劃存在偏差,或者相關工作人員沒有根據具體情況施工,這些原因都會對建筑項目的質量安全產生影響,而且這些影響往往很難被發現,對項目后期的維護造成較大困難。
4? 加強工程質量監管的措施
4.1? 強化對監管人員的培訓
工程質量監管工作,不僅具有高度的專業性,同時工作人員還需要與技術部門、施工部門、管理部門及外部人員等眾多單位進行信息的溝通與對接,因而監管工作較為復雜,需要工作人員具備良好的綜合素養。人才是一切工作得以高效運行的力量源泉,如缺乏人才隊伍,則即便擁有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生產設備,也難以切實發揮出應有的工作成效。為此,在工程質量監管工作中,管理者應注重對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從而打造出專業技能突出且可塑空間、發展潛力巨大的優質人才隊伍。在人才引進時,首先需對其專業能力進行考核,如工程質量監管的理念、意識及信息化水平等均是考核的重點內容。對于新近人才,在其上崗之前,應設置出科學的培訓方案,包括企業文化、質量意識、監管技能及安全生產理念等方面。培訓過程中,需理論聯系實際,讓工作人員除了掌握理論知識外,更能將其與工作實踐結合起來,互相印證、補充、對比。理論指導與工作實踐之間存有一定的差異性,巧妙的把握其中的平衡節點,舉一反三,靈活變通,方才能夠快速的適應監管崗位。培訓應劃分為模塊一一進行,而每一模塊培訓結束后,應設置相應的考核,以最終的考核結果而將工作人員安置于適宜的崗位。二十一世紀是信息大爆炸時代,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全面而深入的滲透于社會運行的各個層面、角落。為此,在工程質量監管工作中,對于工作人員的培訓應強化其信息技能訓練,循序漸進,促進工作人員養成嚴謹、科學的監管意識,以規范化、標準化的技術手段應用于實踐工作中,切實保障工程質量監管效率。
4.2? 規范建筑質量監管行為
建筑工程的質量監管從工程的設計、采購、施工等方面都要做好檢查工作,施工中要用到大量的建材,要使建材的質量能被充分檢驗,需要質檢人員進行靈活抽查,對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進行檢查,對存在的質量問題能及時發現,同時也最大程度確保工程的質量安全。為避免質檢人員自身存在的問題,施工單位要注重提升采購人員的專業素質,在質量檢查中能夠快速鑒別建材的質量,同時可以采用多組質檢人員輪流檢查,確保工程質量的安全可靠。最后,質檢部門要善于學習先進的質檢方法,利用科技來服務質檢工作,減少人為檢測代理的誤差,提高檢測效率。
4.3? 工程施工中,分清人員崗位安排,明確職務劃分
在工程施工過程中,現場施工人員無疑是工程建造者,他們對建筑工程質量影響力不可忽視。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長,根據他們的優勢,對他們進行職務安排,對他們崗位科學嚴謹地劃分,并告知他們職責和工程質量的重要性,使他們擁有責任感。在施工時,要有專人負責,將施工責任切實交給某個人,避免工程領導者互相推卸責任,找不到問題負責人,讓他們尋找到法律條規的監管漏洞。
5? 結語
工程質量監管要發揮監督者的積極性與責任意識,工程質量監管的方法更主要的還是參建企業的自我品牌意識的認識提高。工程質量是企業的“口碑”,是強化品牌的“籌碼”,是企業打開市場的“利器”。我們要進一步樹立政府投資建設工程“精品質量”的意識,堅持以“釘釘子”精神,鍥而不舍、持之以恒地打造讓民眾滿意的精品工程、陽光工程、百年工程、民心工程,為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 牛駿.建筑工程質量監管現狀及發展方向探析[J].建材與裝飾,2018(51):159~160.
[2] 張建業.試論建筑管理中的工程質量監管措施[J].建材與裝飾,2017(10):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