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尹
【摘?要】美工區是幼兒園一般的常設區角,而繪畫也是比較常見的幼兒藝術活動的表現形式之一。在創設條件后,幼兒可以在這個區角內,按照個人的意愿、興趣以及用色習慣等自由的表達對創作的熱情,獲得心理上的滿足。
【關鍵詞】美工區;藝術活動;創作
幼兒對于環境的需要,就像花朵需要陽光,魚兒需要河水,對于幼兒來說,幼兒園應該像家、像花園。幼兒園特色文化的傳承來源于學校自身的校園空間環境,是學校的長久累積,所以每個校園都會有自己的區域特色。
美術活動區角可以布置各類美術作品,如繪畫、雕塑、剪紙作品,還可以放置有插圖的書。教師應定期更換區角中的作品,讓幼兒了解更多的藝術作品以及藝術作品的不同風格。幼兒的美術活動是一種操作活動,離不開對多種美術工具和材料的使用。幼兒通過操作、探索和使用各種工具材料,運用不同的技法表現自己獨特的思想和感受,體驗美術創作的快樂。教師需要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因此,教師在美術活動區角內應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工具和材料,同時也可以發動幼兒和家長一起收集。教師為美術活動區角準備的材料主要有欣賞類、繪畫類和手工類三種。
美工區是幼兒園一般的常設區角,而繪畫也是比較常見的幼兒藝術活動的表現形式之一,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創設條件后幼兒可以在這個區角內,按照個人的意愿、興趣以及用色習慣等,自由地表達對創作的熱情,獲得心理上的滿足。
一、合理美術區的布局
美術區角的區域活動比較安靜,可以把這個區角與圖書區、益智區等架設在一起。其區角對燈光的要求比較高,應設置在光線充足、靠近水源的地方。光線充足有利于幼兒觀察和創作,靠近水源,則方便幼兒洗手、清洗畫筆、情節桌面和地板。
教師可根據本班幼兒的需要和場地的許可來設計和布置,也可以根據本班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及活動材料等情況來綜合考慮。
如果幼兒園有較大的的活動空間,且對美工區感興趣的幼兒人數較多,幼兒園就可以根據幼兒的興趣和活動的需要設置成專門的畫室,可將畫室分成繪畫室以及手工室兩個部分,讓幼兒能夠在這個空間內感受美術帶來的樂趣。
二、根據幼兒不同發展時期和水平選擇材料
《綱要》指出: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在投放區域材料時,教師要考慮不同年齡段幼兒在發展水平上的差異以及同一年齡段幼兒之間的能力差異,采用層次性策略,努力滿足每個幼兒不同程度上的發展需求。投放的材料既要符合幼兒的原有水平,又能起到提升幼兒經驗、促進幼兒發展的作用。
不同幼兒的發展水平存在著差異,個體的興趣愛好也有所不同,有的幼兒造型能力強,有的色彩感強,有的性格大膽奔放,有的動作精細。教師必須了解以上因素,為幼兒提供不同性質的工具材料和不同的表現方法,允許幼兒自主選擇偏愛的表現方法,使幼兒體現自身的價值,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開發幼兒的創造潛能。
美術活動區角的各類材料對于幼兒來說應該是開放的,這就需要教師合理地整理、歸類,便于幼兒自由取放。美術活動區角內的家具高度要適合幼兒的身高,同時放置某類材料的地方應相對集中、固定,并且各類材料均應貼上不同的標簽,用圖片標示,讓幼兒一目了然。
三、適時引導幼兒美工區角活動
在美術區角活動中,有的幼兒因為技能方面的問題或新工具使用方法的問題,在操作中手忙腳亂;有的因為預知圖式模糊,影響了圖像的再現,在操作中無從下手。對于那些經過嘗試、探索仍然不清楚的問題,或是大多數幼兒易出現的錯誤,教師應及時地給予適當的幫助、點撥或示范,不然會導致幼兒盲目摸索,走彎路,既浪費時間又體會不到成功的快樂,以至失去參與活動的興趣和信心。
四、及時組織幼兒交流感受
美術區角的活動不是放任自流的,從環境的設置、材料的提供,到幼兒的活動及活動后的交流,都應在教師的計劃之中。在活動后的交流中,幼兒可互相介紹自己的活動過程及作品,互相欣賞,互相學習。教師對幼兒的作品不做直接的定性評價,而是與幼兒交流,在交流中進行鼓勵和建議,只要幼兒能把自己作品要表達的意思說出來,就要給予肯定,對于有創意的想法更應鼓勵。
總之,美工區能讓幼兒充分感知和理解美,逐步養成積極主動、敢于創造的良好學習品質,使他們身心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方園園.淺談幼兒美工區材料投放的有效措施[J].課程教育研究,2017(34):195.
[2]葉嬌.幼兒園美工區的創設與指導探微[J].成才之路,2016(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