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慧子
摘 要:目前我國經濟發展迅速,我國中小企業也得到了很大發展。當科技創新活動在全國遍地開花并逐漸形成浪潮之時,對于科技金融創新背后的風險管理的關注度卻不高。本文通過分析風險的內在產生機理,尋找風險漏洞的控制以及高風險行為的解決方法。以改善科技金融活動各主體的主動性,并推動其不斷拓展,解決高科技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真正實現科技金融創新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科技金融;中小企業;困境;應對
引言
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融資條件,優化創新創業風險投資機制,促進中小企業的科技成果逐步實現資本化和產業化。科技金融是一條有助于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融資新道路,為解決其長期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開出了一劑良方。
1我國科技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
1.1科技型中小企業風險高
中小企業的高風險主要是兩個方面造成的,中小企業自身特點和信息不對稱。中小企業具有高成長性、高風險、無形資產高于實物資產等特點。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生命就在于技術,而所擁有的實物資產也是服務于科技創新。與傳統企業相比,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高技術產品和生產高技術產品的知識產權,知識產權、生產技術、科技創新人才等無形資產是企業發展最寶貴的財富,而那些廠房、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投入相對較少。這些特點決定了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獲得金融資源時具有特殊性。信息不對稱問題。銀行等金融機構在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時處于信息的弱勢方,無法獲取反映企業真實發展狀況的確實可靠的數據,從而無法準確評估企業的真實情況,從中遴選出優質企業。
1.2科技金融人才奇缺
科技金融類的專業人才匱乏制約了我國科技創新與金融資本融合的進程。造成我國科技金融人才匱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科技金融人才所要求的知識體系不是單一的,既需要掌握科技知識還需要精通金融方面的知識,對個人素質要求極高。除掌握多方面的理論知識外科技金融人才還須具有非常突出的個人綜合能力。科技金融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始終處于發展的過程之中,這就需要科技金融類的人才能夠根據現實中科技創新的需要不斷進行科技金融產品和業務創新,滿足不同類型科技型企業和科技型企業不同階段的需求。除此之外,科技金融人才還須具備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敏銳的洞察力、以及持之不懈的創新意志等等。這些極高的標準使培養科技類人才變得困難重重。另一方面,科技金融在我國發展較晚,為了追趕發達國家的發展步伐而只重視科技金融產業的發展速度忽略了科技金融人才的培養,致使科技金融人才的培養數量與市場的需要產生了供需矛盾。
2對策建議
2.1構建科技金融信息共享平臺
建立以數據共享與服務企業為宗旨的信息平臺,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更好地把科技型中小企業與金融機構緊密連接起來,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信息共享平臺在保持獨立性的同時對申請加入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進行信用審查并建立企業信用數據庫。把已經納入到信息平臺中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數據經過信息化處理形成大數據,以此反映科技中小企業的真實經營情況。螞蟻金服就是建立在淘寶海量交易數據上的,通過大數據分析企業成交量,它掌握著對金融機構貸款來說最具有價值的評價信息,從中挑選出優質的企業為其提供金融服務。信息共享平臺利用所搜集的數據或聘請外部權威機構對企業進行評級,挑選出最具有投資價值的企業,從源頭上降低信用風險的發生。對提供資金的一方來說,最擔心的就是貸款無法收回。信息平臺把具有違約行為的中小企業列入黑名單,并在平臺公布具有潛在違約風險的企業,提醒金融機構及時采取措施防范風險的發生,把損失降到最低。平臺還可以發布優質的中小企業融資需求信息,或投資機構的投資意向等,促成企業與投資機構之間合作意向的達成,降低企業和機構的搜索成本。此外,要完善科技金融信息共享平臺配套措施,如信息技術支持。
2.2擔保機構風險控制
由于擔保機構所面臨的風險具有雙向性,融資擔保中,擔保公司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擔保,科技型中小企業向銀行貸款,銀行付資金給科技型中小企業。因此,擔保公司事實上承擔著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償還債務的風險。這種風險來自于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銀行兩個方面。首先是來自于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如果不能按期償還銀行貸款,則擔保公司就要代替其償還。這是擔保公司要面臨的主要風險。其次是來自于銀行。擔保公司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銀行沒有貸款風險,或貸款風險很小,所以非常愿意向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甚至希望盡可能多地提供貸款。因此,銀行很可能向科技型中小企業傾斜,降低貸款標準。其結果,有可能使較多的不具備擔保條件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獲得融資擔保,加大了擔保公司的融資擔保風險。所以其風險控制也更為復雜。要明確自己的擔保比例,擔保機構應該根據相應的貸款主體信用狀況、貸款規模和期限給予不同比例的擔保貸款,但應該設有一定的上線;健全分工化的風險管理機構,讓公司內部的人員參與到風險管理中,并采取責任制,間接激勵員工的自制和風險意識。
2.3加強科技金融人才的培養與引進
一是利用高校優質的教學資源,積極配合市場的需要,在研究生階段設立以科技金融為研究方向的碩士點或博士點,培養一批既具有專業知識又掌握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二是科技型中小企業、金融機構等組織定期開辦科技金融培訓班或研討會,提高科技金融從業者的知識層面和業務層面,激發創新意識。國內的高校、企業等機構通過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明確的發展規劃等優惠政策來吸引高層次人才,比如設立科研啟動資金、提供住房補貼等正向激勵,特別是針對那些出國留學的高端人才。高端人才在促進我國科技金融發展的同時,還帶來了國外最新的科技金融理論,開拓國內科技人才的視野。
結語:
國際經驗表明,政府政策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支持在促進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必須以市場為基準,由政府主導與完善,建立政策性金融服務體系從而促進企業在這方面的科技投入。此外,政府還需建立中小型科技企業政策性金融支持機制,設立政策性貸款機構和擔保機構,從而保證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戴淑庚.我國高科技企業融資與金融創新[J].科技與經濟,2004(03).
[2]唐雯,陳愛祖,饒倩.以科技金融創新破解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J].科技管理研究,2011(07).
[3]方文麗.科技金融創新中的問題和建議[J].中國科技投資,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