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曉彤
摘 要:隨著金融深化改革的不斷實施,盈利能力已經漸漸成為提高商業銀行競爭力不能忽略的標準之一,本文根據建設銀行盈利能力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在銀行的不斷發展中達到增強銀行盈利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盈利能力;建設銀行;對策;問題
一、銀行在資本盈利、經營能力和盈利水平存在的問題
(一)不良貸款率的上升
近年來建設銀行的業務總量逐日遞增,不良貸款總額的增加導致不良貸款率的上升。 建設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同樣也處于較低水平,因此,高不良貸款率和低撥備覆蓋率的存在使得建設銀行的經營風險系數逐年遞增, 最終會影響建設銀行內部的平衡。
(二)資本充足率的下降
建設銀行財務系統中的核心資本充足率的下降會制約銀行盈利能力未來的發展。 因為資本充足率是衡量銀行業風險的重要指標,在風險管理系統中,建設銀行的預期風險由準備金進行防控,非預期風險則是由準備金防控。也就是說,資本充足率過低會使得銀行盈利性下降。
(三)銀行內部流動性的降低
衡量銀行內部流動性指標包括流動性比率和銀行存貸比率。 因為近年來下降的銀行流動性比率和上升的存貸比,二者都加大了銀行的財務風險和流動性風險。這兩種風險會減少銀行的利潤,嚴重的甚至會造成銀行的資本的損失。 因此,控制銀行內部的流動性無可厚非。
二、提升建設銀行盈利水平的主要對策
(一)提升銀行存貸業務、發展銀行中間業務
商業銀行應在完善日常運營活動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存款金額。首先,銀行應降低吸收存款的成本,而不是單純提高存款金額,這樣才能利益最大化。降低存款成本方式主要在于改變存款結構,其次是增強銀行客戶的依賴性,和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模式。在中間業務發展方面,伴隨著互聯網高速發展下銀行應該注重直接融資模式,銀行外部方面商業銀行應該加快更新金融產品的步伐從而迎合客戶的喜好。同時改變銀行營銷方式,利用網絡營銷的方式,發揮其優勢,最重要的是優化運營管理模式,拓展用戶群體,將目光從單純的高凈值客戶擴大到中小客戶中去,加大對中小客戶的關注。
(二)實行有效的風險管理措施,增強銀行資產管理質量
從銀行的資產管理層面來說,不良貸款率的增加給商業銀行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因此,從風險治理的角度來說,建立一個完整的風險控制體系是有必要的、首先,為客戶創建銀行評級系統、增加減值撥備、規劃經濟資本等措施,與此同時,利用好大數據網絡進行風險管理,將銀行業務做到最好。大數據計算是商業銀行技術提升的代表,銀行在業務交易中所積累的大量的企業資金交易的信息記錄,這些信息如果能通過大數據手段被銀行內部合理利用,將會有很大的潛在價值。因此,通過使用大數據手段實行有效的風險管理措施,建立大數據應用體系,銀行內部可以更加準確及時的獲取顧客的信息資料,降低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風險。
(三)提升銀行間資本充足率,加強銀行資本利用效率
商業銀行應該從內部和外部兩方面提升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 從外部來看,為了吸引更多投資者,對于沒有獲得政府重點關注又缺乏資金量的銀行來說,外部的戰略投資能夠在控制資金流動性的同時降低商業銀行存在的風險。 其次從內部來看,銀行資金大部分為來源于銀行自身的留存收益,當銀行內部的留存收益不斷上升的時候,銀行資金量增加從而降低流動性。 需要注意的是,通過股權融資和債券發行的方式從外部融資屬于短期融資方式,應該建立長遠的眼光合理控制銀行資本。 現在銀行內資本消耗過快,應該放緩速度。總的來說,只有加強資本的利用率,才能更好的提高銀行資本充足率。
(四)保持適度資金流動性,增加資金變現能力
銀行的盈利能力和流動性變化程度成正比,在銀行的日常活動中,合理調動流動性會保持客戶的存取資金的需求從而防范流動性風險,這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應加強對銀行的流動性監管,銀行內部建立有效信息傳遞機制,便于銀行間內部溝通,從而及時準確的傳達信息增加資金頭寸預測的準確率。另外還要建立員工培訓機制, 通過加強員工的風險管理培訓,能夠讓員工在工作中能夠保持警惕性,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 其次,按照經濟周期變動規劃流動性也是有必要的。經濟好轉的時候,企業加大投資需求,增加貸款量,另一方面消費需求加大,儲蓄降低,銀行加大流動性。 反之亦然,當經濟衰退時,企業投資需求降低,銀行持有的資金減少,銀行應降低流動性避免出現擠兌危機。最需要注意的是應合理安排資產和負債的結構,注重銀行的流動性管理。 總的來說,商業銀行不僅要從流動性管理上加強風控避免危機發生,還要做好事后措施,增強其資產的變現能力和獲取負債的能力。
(五)銀行內部適時調整資產規模
銀行資產規模不斷增加令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下降,企業如果不斷擴大生產規模,技術的發展速度跟不上生產,最終會使成本管理的復雜度加大,時間一長,規模經濟會演變為規模不經濟,最終使得經濟效益逐漸下降小于零。 而銀行的經營規模逐漸擴大,致使銀行內部體量龐大,造成人員冗余、組織機構靈活度下降等后果。 如果銀行的內部結構過于冗雜,則管理和政策實行效率會不斷下降。 因此,銀行應控制其資產規模,首先應該限制銀行區域網點的個數,合理規劃物理網點的分布結構。 降低運營資金的成本首先是物理網點的建設、運營網點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成本,因此,物理網點建設結構要與該地區的人口密度和經濟發展程度相匹配。 其次,銀行應順應互聯網發展洪流,不斷創新技術建設。伴隨著社會的發展洪流,互聯網金融模式漸漸被人們認可,互聯網金融模式致使信息不對稱情況降低,用戶對不同的金融模式有更多可選擇的余地,銀行也應該順應。 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的普及,讓用戶可以隨時隨地辦理業務,給用戶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與傳統金融相比互聯網金融具有很大優勢。互聯網金融的模式慢慢成為了一種趨勢,互聯網金融的高效率可以使銀行充分利用互聯網, 降低固定資產容量,合理控制資產規模。
(六)適時調整經營戰略,適應經濟發展形勢
伴隨著世界經濟水平慢慢復蘇,銀行業也要隨之不斷發展,同時,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令我國經濟持續性增長, 但銀行業的發展也存在著許多問題,需要適時調整經營戰略。首先,銀行業應繼續服務實體經濟,協同一帶一路政策,推動人民幣境外流通的措施的實施,同時加強基礎建設,不斷推動產業結構升級。銀行應改變拼速度比規模的經營理念,加強創新,促進市場,利用大數據形式將粗放營銷優化成精準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