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宇波 石麗
【摘要】目的 分析融入人文關懷的人性化護理模式對腦卒中住院睡眠障礙患者的影響。方法 選擇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腦卒中患者278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常規組給予常規護理措施,人性化組在常規護理出上開展融入人文關懷的人性化護理,使用PSQI評價患者睡眠質量,記錄兩組患者入睡時間、睡眠時間和覺醒次數,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結果 在睡眠質量方面,護理后兩組PSQI評分均得到改善,人性化組PSQI評分改善更為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睡眠指標方面,人性化組患者入睡時間和覺醒次數有明顯減少,睡眠時間延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護理滿意度方面,人性化組護理滿意度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腦卒中患者給予融入人文關懷的人性化護理模式,能夠使患者睡眠質量和睡眠指標得到改善,提高滿意度,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融入人文關懷;人性化護理模式;腦卒中;住院睡眠障礙;影響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9..02
腦卒中屬于神經內科疾病,在臨床較為常見,發病率和死亡率高,對中老年人群生命健康有嚴重影響。腦卒中患者往往會伴有一定程度睡眠障礙,不僅給患者正常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甚至還會給患者造成沉重的精神和身體壓力[1]。有研究表明,腦卒中患者睡眠障礙受到患者疾病、環境以及心理等多個方面因素影響。腦卒中住院睡眠障礙患者,護理人員臨床工作中必須要對患者睡眠障礙問題有足夠重視[2]。本文選擇近年來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腦卒中患者進行研究,分析融入人文關懷的人性化護理模式對腦卒中住院睡眠障礙患者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腦卒中患者278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常規組患者139例,男82例,女57例,年齡48~76歲,平均(61.5±3.6)歲,人性化組139例,男84例,女55例,年齡46~80歲,平均(61.8±3.9)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對比差異不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患者經頭顱CT及頭部MRI檢查病情確診;(2)符合腦卒中相關診斷標準;(3)初次發病。排除標準:(1)重度腦卒中;(2)認知功能低下,無法配合;(3)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
1.2 方法
1.2.1 常規組
常規組給予常規護理措施,給予腦卒中治療藥物,做好患者健康指導和用藥指導。
1.2.2 人性化組
人性化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開展融入人文關懷的人性化護理:(1)生活習慣護理,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生活習慣,睡前排盡小便,身體允許情況下適當活動,給予針對性康復訓練,消耗體力,增強睡前疲倦度,避免患者睡前處于過度興奮狀態,家屬可在睡前使用溫水幫患者泡腳,促進患者血液循環;(2)環境因素護理,腦卒中患者血管壁彈性較差,血液循環較慢,同時機體體溫調節能力與正常人相比有一定差距,體溫容易受到環境方面因素影響,因此,需要做好環境溫度和濕度等控制,室溫可控制在18~24℃,濕度維持在50%~60%,更換舒適床單,枕頭硬度和柔軟度適中,睡前關燈或者將燈光調暗,如果患者有需要,還可以播放一些有助睡眠的音樂;(3)飲食干預,避免患者在饑餓或者在飽食情況下入睡,建立良好飲食習慣,注意脂肪攝入量的控制,加速血清素分泌,發揮鎮靜睡眠作用,使患者心境得到改善,食物可選擇牛奶等含鈣豐富食物,能夠與血清素協同發揮作用,改善患者睡眠;(4)心理護理,腦卒中患者進入醫院會因為陌生環境等影響出現一些不良情緒,出現抑郁和焦慮等表現,降低患者睡眠質量,護理人員人性化護理工作的開展需要結合患者實際情境做好心理方面的溝通和疏導,盡量滿足患者合理要求,幫助患者對積極治療的意義和作用有清楚認識,使患者盡早適應醫院環境,使患者抑郁和焦慮等情緒得到緩解和改善。
1.3 觀察指標
使用PSQI(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問卷)評價患者睡眠質量,得分越高患者睡眠質量越差;記錄兩組患者入睡時間、睡眠時間和覺醒次數,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試驗數據均運用SPSS 20.0數據統計軟件進行處理,其計量資料通過t來進行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睡眠質量情況
常規組和人性化組護理前PSQI評分分別(12.3±3.4)、(12.2±3.7),護理后兩組PSQI評分分別(11.4±3.2)、(3.9±2.5),護理后兩組PSQI評分均得到改善,人性化組PSQI評分改善更為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睡眠指標情況
常規組患者入睡時間、睡眠時間和覺醒次數分別(42.8±9.0)min、(4.8±0.6)h、(4.6±1.4),人性化組患者入睡時間、睡眠時間和覺醒次數分別(34.7±7.2)min、(5.4±0.7)h、(4.3±1.2),人性化組患者入睡時間和覺醒次數有明顯減少,睡眠時間延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
常規組與人性化組護理滿意度分別(81.5±3.6)、(92.7±4.3),人性化組護理滿意度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當前腦卒中發生率有明顯升高,發病人群以中老年為主有著非常高致殘率和致死率,腦卒中患者往往會伴有不同程度睡眠障礙,有研究表明,超過95%腦卒中患者存在有一定程度睡眠障礙,對患者臨床治療和生活質量有嚴重影響,甚至會增大高血壓、再梗死等風險[3]。另外,腦卒中患者睡眠質量還很大程度上受到治療以及預后等因素影響,患者睡眠質量差將直接增大神經興奮性,出現情緒異常等表現,增大腦耗氧量,進一步加重患者病情。因此,腦卒中患者睡眠質量的改善十分關鍵[4]。腦卒中患者睡眠障礙的出現有以下幾個原因:(1)患者心理方面因素,腦卒中患者存在有一定程度癱瘓等,缺乏良好自理能力,會存在有一定的抑郁和焦慮情緒,嚴重影響患者睡眠質量;(2)疾病因素,腦卒中患者下丘腦受損,病灶容易累及睡眠覺醒系統,影響神經遞質的正常分泌,降低患者睡眠質量;(3)環境因素:醫院環境陌生,患者需要頻繁進行治療和護理,容易影響患者睡眠質量[5]。
腦卒中睡眠障礙患者僅給予藥物治療不僅會造成患者藥物方面依賴,長期服藥患者耐藥性還會有明顯增加,停藥后病情反復,加重患者睡眠紊亂程度,導致患者日間行為功能受到影響,無法取得理想預后,增大社會和家庭方面心理壓力和負擔[6]。因此,臨床上不僅需要重視腦卒中患者的治療,同時還需要做好患者疾病護理,使患者睡眠質量得到改善。融入人文關懷的人性化護理模式能夠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從生活習慣、環境、飲食、心理等方面出發給予患者人性化護理服務,使患者睡眠質量得到改善,提高臨床治療有效性。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適當運動,消耗多余精力,促進患者血液循環。環境因素護理需要做好溫度和濕度的控制,為患者營造一個舒適的治療環境,促進患者睡眠。飲食干預主要是提高患者飲食搭配合理性,做好各類營養物質攝入量控制,改善患者心境,幫助患者更好的進入睡眠狀態。還需要注意患者不良情緒護理,使患者抑郁和焦慮等情緒得到改善,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提高患者臨床治療積極主動性,更好的配合護理人員完成治療和護理,促進疾病的康復,最大限度降低腦卒中影響,改善患者腦卒中睡眠障礙。
本次研究表明,在睡眠質量方面,常規組和人性化組護理前PSQI評分分別(12.3±3.4)、(12.2±3.7),護理后兩組PSQI評分分別(11.4±3.2)、(3.9±2.5),護理后兩組PSQI評分均得到改善,人性化組PSQI評分改善更為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睡眠指標方面,常規組患者入睡時間、睡眠時間和覺醒次數分別(42.8±9.0)min、(4.8±0.6)h、(4.6±1.4),人性化組患者入睡時間、睡眠時間和覺醒次數分別(34.7±7.2)min、(5.4±0.7)h、(4.3±1.2),人性化組患者入睡時間和覺醒次數有明顯減少,睡眠時間延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護理滿意度方面,常規組與人性化組護理滿意度分別(81.5±3.6)、(92.7±4.3),人性化組護理滿意度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腦卒中患者給予融入人文關懷的人性化護理模式,能夠使患者睡眠質量和睡眠指標得到改善,提高滿意度,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黃琳竣,胡 鴻,季一飛,等.睡眠護理干預對腦卒中住院患者睡眠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成都醫學院學報,2016,11(3):391-393.
[2] 曾冬梅.延續護理對腦卒中患者睡眠質量及神經功能康復的影響研究[J].養生保健指南,2019,(4):160.
[3] 俎若男,陳小芳,汪學英.住院腦卒中患者睡眠障礙的原因調查[J].醫學信息,2015,(17):330-331.
[4] 黃秋梅,林淑玲,蘇碧蘭,等.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生命質量及睡眠質量的影響[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18,5(5):590-592.
[5] 覃環萍,黃娥列,謝冬梅.護理干預對腦血管支架植入術患者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18,28(17):23.
[6] 朱大旭,許桂熙,余思果,等.綜合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后患者失眠伴焦慮的影響分析[J].養生保健指南,2018,(17):126.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