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朝寧
現在的學生處在音像文化的環境里,學生喜歡的是聲音、圖像,不喜愛讀書,因而閱讀面較窄,學生寫作文時就是搜腸刮肚也難寫出一篇好的文章。因而學生作文時處在一種被動、封閉的靜止狀態之中,必然制約著寫作主體的個性情趣和創新思維能力的發揮。學生進入高中后,作文與初中的不一樣,有較多的學生對高中的寫作無所適從。捷克教育學家夸美紐斯說“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們的求知欲望激發起來”。因而必須給學生營造一個和諧而輕松的寫作氛圍,敞開一片廣闊而自由的寫作天地。
指導學生作文,根本途徑是開拓學生思路。葉圣陶先生說“文章寫不通,主要由于沒想通,半通不通的文章就反映半通不通的思想。”很多學生面對要作整篇的大作文寫時心亂如麻,無從下手,有的隨便敷衍老師寫一篇,作文水平一直得不到提高。因此,雖要從淺的方面入手指導學生作文。梁啟超先生認為:閱讀不妨從深處入手,作文不妨從淺處入手。寫小作文就容易開拓學生思路。因而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寫整篇作文的同時加重對小作文的訓練。因為小作文篇幅較短,不大受整篇文章的結構限制,學生可以自由發揮,這樣學生就有話可寫,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那么在寫小作文時,教師就要在思想上鼓勵學生“放膽”寫作。古人說得好“初學作文,必促之使放,放之如野馬踢跳咆嗥,不受羈絆,久之必自厭而收束矣。”學生的思想得到了開放,對于一些實質性的問題就能從多個方面去思考,這樣學生寫起作文來就輕松多了。學生感到寫作文再不是一件苦差事,從而激發起學生寫作文的興趣。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要堅持“放膽”寫作,激發了學生興趣,他們不再視作文為畏途,那么,作文思路的開拓就具備了必要的前提。
為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就要從下面幾方面指導學生作文。
一是先從課文導入,也即寫小作文結合課文來寫。這樣,一方面學生有話可寫,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例如上了《荷花淀》后讓學生把課文縮成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學了《項鏈》一文之后,讓學生給課文寫一個繼尾,學了《勾踐滅吳》可以讓學生寫一點心得體會或對勾踐這一人物的評價,學了《荷塘月色》讓學生來一段校園月色等等。通過結合課文內容來寫,學生就可以有話寫,寫起作文來就不會感到太難,從而激發起學生寫作的興趣,而且這樣寫,學生可以較自由地發揮,學生的思路就得到了開拓。
二是讓學生寫出親歷體驗的真實性。例如日記寫真、瑣事隨筆、焦點透視等。讓學生留意生活,體察生活,寫出自己對人生的見解,真正地體會到“生活處處是文章”。比如,每當社會上發生的一些熱點事件,就可以讓學生寫200字左右的小評論,這樣不斷地寫下去,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就會得到提升,也會積累很多素材,到寫議論文時,學生還會怕嗎?做到了這些,學生作文時就有話可寫,并能寫出自己獨到的見解。為此,要指導學生運用自省自知和同感推知的方法學會體驗,進入“神與物游”“感同身受”的體驗境界。
三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想象力。教師選一些能培養創新思維和想象力的材料來讓學生去閱讀,然后寫小作文。例如讓學生閱讀“墻壁上一只螞蟻在艱難向上爬,爬到一半時,忽然滾落下來,這已是第八次失敗的紀錄了,然而過了一會兒,它又從墻根開始一步一步向上爬。”這則材料,然后寫出自己的看法。不過要引導學生敢于反彈琵琶,學生就會寫出許多有創意的文章來,如《學會“放棄”》《換一個角度爬》等等;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最好選一些詩詞來讓學生寫。如讓學生根據古詩“牧童歸來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心吹”,以《牧童戲歸》為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寫出山、水、樹木等景物。如果能常用以上這些材料來訓練學生寫小作文,學生的思維就得到了開拓,想象力也會越來越豐富。學生寫起作文來越會越來越順手,寫作質量就會大幅度提升。
四是擴展學生的閱讀面。教師指導學生閱讀一些名著,然后讓學生寫心得體會。現在的學生課外閱讀少,有一部分學生有課外閱讀的習慣,可他們經常拿起的是漫畫、時尚讀物、言情武打小說、網絡小文學等等。名著歷史發生久遠,喚不起共鳴,而且社會影響嚴重,很少人能精心欣賞這些巨著。尤其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很多新奇的東西吸引了學生的目光,高中生很少會專心下來捧著一大本名著讀。教師應該經常給學生以有意義有目的的幫助和指導。尤其是剛剛起步時,充分考慮學生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可以選擇學生較感興趣的,如:《西游記》《三國演義》《老人與海》《讀者》等。進行多種形式的讀書交流,拓展學生的讀書視野,彌補學生知識的不足,加深學生對名著的理解。從而積淀學生的文學素養,最終提升學生作文的質量。
五是把整篇大作文分割成小塊來寫。例如寫一篇較復雜的記人的文章,可以通過肖像、動作、心理、語言描寫和景物、場面描寫等幾小塊來訓練,不過選的話題一定是學生感興趣的,并且是學生有話可寫的。如《媽媽的白發》《爸爸的微笑》《麻雀與蒼鷹的對話》《試卷發下來之后》《課間十分鐘》等來訓練。經過多次的訓練,學生就會熟能生巧,到時能把幾個小塊構成一篇較完整的文章,這樣學生的作文水平就得到了一個質的飛躍。
六是摘抄精彩優美的語段。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作文教學中,老師經常為學生的寫作而頭痛。不是學生不愿意去寫,而是學生腦中空乏,沒有精美語句創造出來。導致寫出的作文枯燥乏味。所以,平時讓學生多積累精彩優美的語段。那么,在經過不斷的積累和運用,學生的寫作亦會有質的飛躍。
通過上面幾點來訓練學生寫作文,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開拓,想象力豐富了,學生作文時就有話可寫,興趣就大增,學生一旦沖破寫作時的心理桎梏,就如魚得水,如鳥歸林,會煥發出滿腔的激情。有了激情的驅使,學生就會自覺地用他們拓寬的視野去審視海闊天空的大世界,體驗復雜有序的生活真諦。學生就真正地進入了作文升格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