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小英
摘? 要:初中英語課堂中的語言輸入和輸出,可從延續性對話和主題式教學兩種教學活動入手,二者均能夠在英語教學的各個環節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基于此,本文以主題式教學設計為例,對其在初中英語課堂中的應用做簡要分析。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語言輸入;語言輸出
聽和說作為語言交際的兩種重要形式,也是構成口語交際的必要條件,其在語言類課程中的重要性自然不容忽視。初中英語教師除了要在課堂中為學生提供形式多樣的對話、短文之外,還要幫助學生能夠在具體話題和語境中獲得聽、說能力,這對于執教者來說是一個考驗。
一、課堂教學活動設計原則
(一)真實性
在初中英語課堂中,對于設計與聽、說教學有關的教學任務或活動,需要特別注意課程中的語言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的結合,學生只有在面對熟悉的教學內容時,才能夠產生表達欲望,暢所欲言;而教學內容使學生意識到對他們的生活有所幫助時,也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在傳統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會根據教材設計許多活動,涉及面雖廣,但卻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真實性,只能當作英語練習,并不能成為任務來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例如,一些不同句型之間的轉換、生單詞和例句的抄寫等等。因此,在設計教學時,教師要確保活動的實際作用,更多地體現真實性和實用性。
(二)階梯性
教師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要考慮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以及其學習水平、語言能力等實際情況,這是教學任務的連續性和系統性所決定的,教師可以采用階梯性的設計方式,遵循由簡到繁的原則,使每個學生都能夠跟上任務進程。例如,一節課或一單元中的任務,在設計時要確保每一個都要比前一個稍難一點,但難度又不能過大,保證任務之間的邏輯性和層次性。
(三)主體性
一切教學活動的設計都要以學生為中心,首先要考慮任務的設計是否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在課堂中的參與積極性;二要考慮任務內容是否能夠喚起學生的原有認知以及生活經驗,這也是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與自主性的關鍵。依據這兩個基本原則,使學生在完成任務后獲得相關的英語語言能力,豐富其語言學習經驗,這遵循了“教學設計要尋找學生最近發展區”的理論。
(四)交流性
在聽說教學中,信息交流作為基礎,必須要體現在整個任務設計過程中,既要體現不同學習個體之間的信息差和觀點差,也要使每個學生都能夠有充足的機會和時間進行語言鋪墊,從而展開有效的交流和探討,從其他個體和教師的引導中獲得新的語言經驗。
(五)實用性
實用性可以說是保證任務式教學開展的重要原則,所設計的任務接地氣、實用性強,才能夠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切實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水平。例如,通過具體的情境對話或是視頻等方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出發,感受語言表達的重要作用。
二、主題式教學設計優化
(一)明確教學目標
主題式教學傾向于“說”,也就是語言的輸出。那么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通常需要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以及所學語言表達格式來進行口語表達。該教學設計的前提是要明確初中英語課程教學的語言目標,將一節課的語言目標分解為具體化的小目標,確保小目標中的不同方向都遵循任務總體的學習目標,使每一個小目標的完成都代表著向最終任務目標前進一步。例如,在“When was it invented?”的教學中,語言知識目標可以設置為:(1)掌握單詞:heel,scoop,electricity,style,project,pleasure,zipper,daily,website,pioneer,list,mention。(2)掌握句型:①When was the telephone invented?-I think it was invented in 1876.②When are they used for?-They are used for seeing at night.語言技能目標則可以設置為,能夠理解關于發明主題的相關談話,并從中獲得主要信息和一些細節;描述物品的發明人、發明時間以及用途;了解發明背景。最后運用所學知識以及相關資料介紹一下發明對于人類日常生活所帶來的影響。
(二)分析實際學情
設計主題教學,必須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其中包括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思維能力、語言基礎等多方面,這都關系著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參與度,影響著最終的教學效果。主題設計越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越能夠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初中英語教材也是如此體現的。多角度的分析教材內容,找尋教材與學生之間的重合部分,進行任務設計,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言基礎和認知能力。仍以“When was it invented?”為例,在這一課的教學分析中,考慮到學生已經對網絡學習有一定的經驗和能力基礎,因此,在設計任務時,可以讓學生以發明為話題,通過課下搜集來的視頻、圖片等方式,讓學生用英語來介紹這些發明、發明者背后的故事以及對生活的影響,營造出一個真實的英語交流環境。
(三)確定主題與互動形式
選取與教材內容中表達、陳述、復述等活動形式相關的內容,采用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和遵循由易到難原則的主題,來讓學生進行組成小組,開展協作交流的學習活動。
主題任務要以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為目的,采用匯報的形式,根據主題形式、教學目標等方面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最后可以通過復述文章內容、整理搜集資料等活動形式,提高聽、說能力。
(四)鞏固訓練提升
在課上的小組合作學習中,通過分析每個人搜集來的資料,進行討論和總結,形成匯報材料,選出一名代表,以口頭表達的形式在課堂上進行匯報,這一過程提高了學生對資源的整合能力,也是團隊協作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
綜上所述,依據主題設計任務來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此外,教師也要長期地堅持創設系統性的語言交際環境,促進高質、高效教學目標的達成,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意識。
參考文獻:
[1]黃傳望.淺析核心素養引導下的初中英語聽說教學[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27):132-133+136.
[2]鄭素娟.智慧教室與初中英語聽說教學有機結合的實踐探究——以Unit 2 Great Minds為例[J].英語教師,2019,19(16):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