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清


【摘? 要】目的:本次研究分析在神經外科患者當中手術室獲得性壓力損傷的發生率與影響因素。方法:此次研究樣本從本院神經外科患者中選取120例,研究時間從2017年5月開始,截至2018年12月,將其中出現手術室獲得性壓力損傷的患者作為實驗組,未出現手術室獲得性壓力性損傷的患者作為對照組,分析兩組患者影響因素與患者手術室獲得性壓力損傷發生率。結果:在參與本次研究的120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出現手術室獲得性壓力損傷,發生率為13.3%,未出現手術室獲得性壓力損傷患者104例,發生率為86.7%。仰臥位2例(超手術時間6小時)(患者消瘦),占據比例為12.5%;側臥位(包括側府臥位)9例,占據比例為56.25%;俯臥位5例,占據比例為31.25%;120例手術時間大于6小時為42例,側臥位包括側俯臥位37例,俯臥位28例,仰臥位55例。結論:通過此次研究證實,在神經外科患者當中手術室獲得性壓力損傷的發生率較高,其中患者手術體位、手術時間與年齡為主要影響因素。
【關鍵詞】神經外科;手術室獲得性壓力損傷;發生率;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3-0098-01
在大部分神經外科患者當中,手術過后都需要長時間的修養,因此患者出現壓力性損傷的發生率較高,而在患者手術后如果出現壓力性損傷[1],不僅會給患者帶來二次損傷,還會為患者心理造成較大的創傷,影響手術后的恢復效果。因此必須要將患者出現獲得性壓力損傷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從因素出發采用預見性的護理模式,降低患者壓力性損傷的發生率,提高患者術后康復效果[2]。本次研究特對本院120例神經外科患者進行分析,探究手術室獲得性壓力損傷的發生率與影響因素。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樣本為本院神經外科患者,例數選取120例。研究時間從2017年5月開始,截至2018年12月,將其中出現手術室獲得性壓力損傷的患者作為實驗組,未出現手術室獲得性壓力性損傷的患者作為對照組。對照組104例患者中,男性例數為50,女性例數為54,患者年齡在28~70歲之間,年齡平均值為(56.2±1.1)歲;實驗組16例患者中,男性例數為10,女性例數為6,患者年齡在32~84之間,年齡平均值為(59.1±2.2)歲,此次研究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與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訂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對本次研究沒有影響。
1.2方法
對所有患者的病歷資料進行收集,并且對患者的年齡與手術體位進行分析,在手術過程中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規護理,充分暴露患者的手術視野,方便醫師的手術操作,并且讓患者保持正常的生理彎曲度與功能指標,在手術室內需要準備好不同大小形狀的體位墊、沙袋以及固定帶。
1.3觀察指標
①手術室獲得性壓力損傷發生率、②影響因素
1.4統計學處理
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研究。計量資料采用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以χ2檢驗,相關性采用Pearson分析法,當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手術室獲得性壓力損傷發生率
統計數據分析手術室獲得性壓力損傷發生率,在參與本次研究的120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出現手術室獲得性壓力損傷,發生率為13.3%,未出現手術室獲得性壓力損傷患者104例,發生率為86.7%。
2.2影響因素
在16例壓力性損傷患者當中,仰臥位2例(超手術時間6小時)(患者消瘦),占據比例為12.5%;側臥位(包括側俯臥位)9例,占據比例為56.25%;俯臥位5例,占據比例為31.25%;120例手術時間大于6小時為42例,側臥位包括側俯臥位37例,俯臥位28例,仰臥位55例。
3 討論
手術室獲得性壓力損傷的發生率是評價手術室護理質量的重要指標,而在神經外科患者中,患者的手術時間一般較長[3],大部分患者長時間都保持著同一體位,因此出現壓力性損傷的概率也越來越高。對于壓力性損傷的影響因素而言,與患者的年齡以及手術體位有關[4],從手術體位上分析,側臥位與俯臥位是神經外科手術當中的常用體位,而長時間的手術會讓患者的身體變成點狀接觸創面,并且壓力比較集中,另外在手術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鉆、釘等操作[5],因此會對患者的手術部位增加沖擊力,同時還提高了患者的壓力與剪切力,因此在在預見性護理過程中,需要對俯臥位、側臥位患者進行重點護理[6]。而從患者年齡上分析,患者年齡越大,身體各項技能也會下降,從而提高了壓力性損傷的發生率,但是在臨床上還沒有明確的研究證明這一點[7]。
在本次研究中,在參與本次研究的120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出現手術室獲得性壓力損傷,發生率為13.3%,未出現手術室獲得性壓力損傷患者104例,發生率為86.7%。仰臥位2例(超手術時間6小時)(患者消瘦),占據比例為12.5%;側臥位(包括側府臥位)9例,占據比例為56.25%;俯臥位5例,占據比例為31.25%;120例手術時間大于6小時為42例,側臥位包括側俯臥位37例,俯臥位28例,仰臥位55例。
綜上所述,通過此次研究證實,在神經外科患者當中手術室獲得性壓力損傷的發生率較高,其中患者手術體位、手術時間與年齡為主要影響因素。
參考文獻
[1]????? 袁航, 王鶯. 神經外科患者手術室獲得性壓力性損傷的發生率及影響因素分析[J]. 老年醫學與保健, 2018(6).
[2]????? 李菊云, 楊麗華, 樊玲麗, et al. 226名護士對圍術期患者壓力性損傷的認知及預防行為現狀[J]. 護理學報, 2017(18).
[3]????? 師文, 陳素蘭, 陳麗媛, et al. 神經外科手術患者術中發生壓瘡的高危影響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C]// 中華護理學會全國手術室護理學術交流會議. 2010.
[4]????? 夏蓮, 王麗勤, 張少鳳. 集束化聯合風險量化評估在合并手術室高危壓瘡因素患者中的應用[J]. 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 2018, 38(4): 544-545.
[5]????? 葉小莉. 綜合護理干預對重癥腦外傷術后昏迷患者壓力性損傷發生率及預后的影響分析[J]. 中國社區醫師, 2018, v.34(24):130+132.
[6]????? 李彩云. 老年髖關節置換術壓瘡高風險者手術過程急性壓力性損傷護理干預對策及效果[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12).
[7]????? 楊國勇, 高春燕, 國燕, et al. 正頜外科手術患者經鼻氣管插管相關鼻翼壓力性損傷危險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J]. 護理學雜志, 2017(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