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賴奕杉 熊婷 謝非


【摘? 要】目的:穴位貼敷對神經重癥腸內營養患者主要營養指標、相關并發癥的影響。方法:將120例神經重癥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腸內營養同時采用穴位貼敷護理干預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標準護理方法,比較并觀察兩組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及相關營養指標的影響。結果:對照組腸內營養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高于實驗組,對照組在14d、21d空腹外周血檢測血紅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及轉鐵蛋白(TF)含量低于試驗組,兩者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神經重癥患者進行早期腸內營養治療的同時進行穴位貼敷可提高腸內營養的治療性效能,減少或者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穴位貼敷;重癥患者;腸內營養;效果
【中圖分類號】R24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3-0277-01
腸內營養是經胃腸道提供代謝需要的營養物質及其他各種營養素的營養支持方式。由于其具有營養素可直接經腸吸收、利用,并有助于維持腸黏膜結構和屏障功能完整性等優點,一直被視為危重病人營養支持的首選方式[1]。神經重癥監護室為滿足患者機體能量代謝需要,大多數病人均需要進行腸內營養支持治療。但是,由于多種并發癥的影響,仍有部分患者不能通過腸內營養達到滿足機體需要的要求,嚴重并發癥還可能導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威脅生命,特別是對于意識障礙的患者,出現各種并發癥的幾率明顯升高[2]。常見的腸內營養并發癥包括腹瀉、返流、誤吸、便秘、腹脹、消化道出血、胃潴留、脫管、鼻飼管堵塞等[3]。而如何減少腸內營養的并發癥,提高腸內營養的效能,是臨床工作者不斷探尋的課題。本研究對我科腸內營養120例患者臨床資料、腸內營養療效及穴位貼敷的介入進行研究分析,取得確切的臨床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某醫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間收治的120例神經重癥患者。其中,腦出血患者58例,顱腦外傷患者32例,顱內動脈瘤患者23例,顱內惡性腫瘤7例。本次研究中選入患者均符合以下納入標準:①年齡:18~75歲;②入院或轉入時GCS評分:3~8分;③胃腸功能正常,需要進行腸內營養支持7天以上。④患者家屬對研究方案知情同意并能夠充分配合。排除標準:①合并麻痹性或機械性腸梗阻;②合并消化道出血;③生命體征不平穩者;④家屬依從性差者;⑤嚴重腹瀉或頑固性嘔吐者;⑥因自身原因不能留置胃管者。
1.2 方法
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60例。兩組患者所有腸內營養成分的搭配均由相同營養師在不知道分組情況下擬定。且在性別、年齡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對照組患者按照預先制定的腸內營養實施標準進行腸內營養支持治療,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中藥穴位貼敷,中藥貼敷為武漢國灸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中國灸,由自動發熱體和熔藥膏組成,熔藥膏主要成分:肉蓯蓉、鎖陽、當歸、枳實、厚樸、牛膝、升麻等,選擇位于臍窩正中的神闕穴,置鼻胃管進食的第1天使用,每天1貼,每貼使用12小時,4天1個療程,每個療程間停用1天,共用5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記錄并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如嘔吐、腹瀉、便秘,返流。同時于入院或轉入后7d、14d、21d采集空腹外周血進行血清總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紅蛋白含量檢測。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見表1,結果可見對照組腸內營養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高于實驗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兩組患者主要營養指標,見表2,結果可見對照組在14d、21d空腹外周血檢測血紅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及轉鐵蛋白(TF)含量低于試驗組,兩者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神經重癥患者機體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活性增加,兒茶酚胺等應激性激素升高,機體的能量消耗增加,蛋白質分解代謝增加,極其容易出現負氮平衡,導致患者疾病的預后較差。因此,對神經重癥患者進行必要的腸內營養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同時有效預防腸內營養并發癥又可直接影響營養療效。
實驗結果一顯示,在標準實施腸內營養一般護理基礎上早期進行穴位貼敷治療對改善重癥患者胃腸功能,減少腸內營養并發癥的發生療效確切。穴位貼敷療法是以中醫經絡學說為理淪依據,把藥物研成細末,利用不同類型載體再接貼敷穴位、患處,用來治療疾病的一種無創痛穴位療法,其中調節胃腸功能是穴位貼敷的常用目的之一。本研究結果與王曉玲等學者研究結果一致,其研究結果表明穴位對各種原因引起的胃腸功能紊亂有顯著效果而對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同樣有效。同時因其操作簡單,實用范圍廣,治療期間并發癥少、臨床患者易于接受等特點,穴位貼敷治療可為預防腸內營養并發癥的早期護理干預的有效措施。
實驗結果二顯示,實驗組在14d、21d空腹外周血檢測血紅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及轉鐵蛋白(TF)含量高于對照組,兩者存在統計學差異。一方面充分的說明了腸內治療可有效的改善神經外科重癥患者營養狀況,同時亦表明早期有效的穴位貼敷治療對早期改善胃腸功能,促進胃動力是可能有效的。因營養指標評價影響因素較多,這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總之,神經重癥患者在給與腸內營養治療同時,必須早期進行并發癥的預防,否則將嚴重影響患者的康復與預后。進行標準早期腸內營養治療同時進行穴位貼敷可提高腸內營養的治療性效能,在臨床值得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Gentile MG.Enteral nutrition for feeding severely underfed patients with anorexia nervosa.Nutrients,2012,4(9):1293-303.
[2]????? 羅莉娟,嚴凌燕,蔡友錦,等.105 例神經外科重癥病人管飼膳食的護理.全科護理, 2009,7(7):1704-1705.
[3]????? 徐靜.神經外科重癥病人早期腸內營養的支持治療與應激性潰瘍的預防及護理.醫學信息,2012,(11):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