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
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實施了鄉村振興戰略,并提出了實施該戰略的總要求即:“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旨在立足于農村,核心是要解決困擾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和兩個一百年目標的三農問題。即在保證農村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努力發展一、二、三產業,不斷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實現農民生活富裕,安居樂業、幸福美滿。而鄉村旅游則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途徑,是實現脫貧致富、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方式之一。
一、“三農”在鄉村旅游發展中具有重要到影響
1.農業、農村、農民是鄉村旅游發展的基本組成要素
鄉村旅游是旅游向農村農業延伸的一種嘗試,是一種旅游業與農業互相融合發展、相互促進的新型經濟模式。普遍認為鄉村旅游的目的主要是依托鄉村的青山綠水、田園風光、鄉土文明、農耕文化等農村資源,滿足城市居民對于回歸自然、舒解緊張的神經、釋放工作壓力,享受返璞歸真的鄉土情趣,體驗世外桃源似的質樸生活。由此可見,農村和農業是鄉村旅游發展中的重要載體,而農民則是推動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力量,是組成鄉村旅游的基本要素。
2.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了契機
中國作為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業發展基礎比較薄弱,農村基本以種植業為主,農產品到價格不高,種植農產品的規模不大,農業結構不合理,產業結構不協調,第二、三產業發展不完善,導致農民生產積極性受到打擊,農民增收比較困難。目前,我國正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重要時期,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迫在眉睫。農村產業結構升級調整,必然會大力發展農村第二、三產業,拓寬農民朋友的增收渠道,增加就業崗位,提升就業率,提高農民素質,縮小城鄉差距,踐行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現小康社會。鄉村旅游產品正是契合了這種轉變,應運而生,產業結構調整需要給鄉村旅游提供了發展空間。
二、鄉村旅游發展對解決三農問題的作用
1.發展鄉村旅游可以提高農業的競爭力
據《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統計,全年國內生產總值中,我國第一產業的比重為7.2%,第二產業為40.7%,第三產業為52.2%。就勞動力來講,農業勞動力占全國勞動力比重為28%,農業勞動生產率仍遠遠低于二、三產業,競爭力不強。而鄉村旅游被廣泛認為是一種可以提高農業競爭力、阻止農業衰退的一種重要且有效的手段。首先,鄉村旅游的開發會增加對鄉村資金的投入,無論是國家、企業還是個人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資金力度,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其次,鄉村旅游的發展需要引進一些現代新型的農業技術,培養一批懂現代農業的農村勞動力,提高他們的農業技術水平,從而促進農業技術推廣,提高農業科技水平。最后,鄉村旅游的發展可以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把鄉村旅游作為平臺進行農特產品銷售,不僅可以降低農產品的成本,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而且還能進一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及產業結構調整。
2.發展鄉村旅游有助于提高農民收入
鄉村旅游有其典型的特點,一是旅游活動的場地是在農村,二是要借助當地的農民與農業資源,在開展旅游的過程中,這三種資源是成功開展旅游活動的基礎,也是鄉村旅游的吸引力之所在。首先,無論是哪種模式的鄉村旅游活動,都必須滿足游客的吃、住、行等基本需求,這種需求為農民提供了商機,比如開展農家樂、民宿旅館,這種投入小、風險低的經營模式,非常適合農村地區發展旅游,既滿足了城市對于回歸大自然、寧靜的環境、清新的空氣、淳樸的生活的渴望,又能讓農家閑置的房間、剩余的土特產產生更高的價值,可以說是一石二鳥。其次,鄉村旅游的發展能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吸引當地在外務工的精英回鄉發展。由于當地農民是最了解本地風土人情的群體,他們對于當地歷史、地理、人文、傳說等都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只要稍加培訓,就能成為最合適的導游,這既為旅游公司節約了成本,又提高農民的收入。而一些鄉賢回鄉發展,也能促進鄉村旅游發展,起到“頭雁效應”,增加農民開發鄉村旅游的信心,讓村民更加積極地投入到鄉村旅游的建設中。最后,鄉村旅游發展中還會引進一些新的農作物品種和一些先進的農業技術,本身也會提高農作物的經濟收益,提高農民收入。也可以將特色農產品融入到鄉村旅游當中,提高其附加值,增加效益。因此,鄉村旅游的發展一定能讓農民創收。
3.鄉村旅游能提高農民素質以及改善農村整體風貌
發展鄉村旅游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途徑,鄉村旅游是將三農與旅游融合在一起,根據鄉村自身的特點與優勢,打造獨具特色的旅游景點,他們相互促進,互為依托。能夠解決農村不興旺,農業不發達,能有效地讓農民擺脫貧困。一方面,鄉村旅游的發展改變了農村產業結構,旅游是一個服務行業,有好的服務才能吸引更多的顧客,才能有好的收益,農民朋友要融入到鄉村旅游中來,必然會自覺地提升自身的素質和文明程度。第二,大多城市居民的受教育程度要高于農村居民,思想觀念比農村居民更前衛時尚,城市游客不斷涌入鄉村,他們本身所具備的文化修養和思想觀念會直接影響當地村民,所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這必然對農民素質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再者,鄉村旅游的發展涉及到鄉村振興的各個方面,對改善農村風貌有巨大作用。鄉村旅游的發展必須有相應的基礎配套設施,所以發展鄉村旅游會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發展,比如道路的硬化拓寬,房屋的修葺整治,田間土地的規劃,鄉村環境治理等等,這些都會讓農村風貌得到質的提升。最后,鄉村旅游還會一定程度上解決空心村、留守村等社會問題。鄉村旅游的發展會吸引大量的當地在外務工農民回鄉就業,在中國幾千年文化傳承中,安居樂業是每個中國人的最大愿望,既能掙錢,又能照顧家,這就是安居樂業的體現。讓鄉村人氣旺盛,讓留守兒童感受父母愛,有一個完美的童年,讓留守老人得到贍養,安度晚年,營造一個和和美美的氛圍,也是我們鄉村振興的目標。
三、對于鄉村旅游發展原則的幾點思考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鄉村旅游資源開發力度不斷加大,如何讓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為解決三農問題發揮作用,我認為應該遵循下面這些原則。
1.政府主導、規劃先行的原則
政府為農村提供了主要的基本公共服務,在鄉村旅游發展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政府部門在鄉村旅游發展中要發揮指揮棒功能,要起到主導作用。要在頂層設計上把關,要在具體實施環節加強監督,要在出現問題時及時跟進處理。因此,在發展鄉村旅游中政府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而且要準備好補位。首先不能缺位,雖然是政府搭臺,企業唱戲,但是政府在招商引資的同時,也應該要引進專業管理團隊。不能只重資金,輕管理;重建設,輕服務;重企業,輕農民;重政績,輕環境;重產品,輕營銷。政府要監管到位,保護人民群眾的利益,規范市場秩序,保障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
其次是政府不能越位,政府在發展鄉村旅游只能主導,不能主干,更不能包干。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在行使經濟職能時,不能以全能型角色對市場管理和經濟活動過分干預,既加重政府部門任務,也造成旅游從業者一定程度上的依賴性。最后,要及時補位。要借助政府力量,調動各種生產要素,發揮政府調節作用,協調鄉村旅游和諧發展。當參與鄉村旅游發展的各個主體遇到困難的時候,政府要加強引導和溝通,妥善解決。要通過政策幫扶、資金、用地傾斜等方式大力支持鄉村旅游事業,借此引導鄉村旅游健康發展。
第二,鄉村旅游發展必須堅持先行規劃,要科學設計,合理規劃。爭取在產業定位、產品特色、資源利用、文化傳承、環境保護等各方面一步到位,規劃前要充分調研,規劃要堅持高標準,建設時要嚴落實。鄉村旅游規劃必須作為鄉村旅游發展重要保障,使鄉村旅游成為游客休閑度假的首選,從而謀求鄉村旅游經濟、生態和社會的和諧發展。
2.明確主體、平衡利益的原則
在鄉村旅游發展中必須明確農民的主體地位。農民是鄉村旅游的重要推動者,也是參與鄉村旅游的第一執行者,必須要保障農民的合法權利。首先通過發展鄉村旅游,讓農民成為鄉村旅游接待的主體,當地農民成為接待的主體有著天然的優勢,更接地氣、更具有鄉味。因此政府要加強對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的禮儀舉止、專業知識、文化素質的培訓,要讓農民充分體會和領悟,結合實際加以創新。然后,要讓農民成為鄉村旅游管理的主體,中國農村是一個熟人社會,這種社會秩序是一種內生的基于熟人而維持的秩序,在發展鄉村旅游的很多問題,更多的需要利用熟人社會這種血緣、關系、人情、面子來解決,因此農民當管理主體會更和諧、更有利。最后讓農民成為鄉村旅游利益分配的主體。發展鄉村旅游的宗旨為了增富于民,政府部門要建立一套公平利益分配機制,確保投資商、開發商及農民都能獲得相應的利益,而且還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管機制,確保利益分配公平公正公開。當矛盾產生時,要合理調節,不能偏袒,必須公正處理。還要完善相應法律法規,為鄉村旅游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3.順應時代、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的原則
我們已經進入了新時代,這是一個奮發圖強的偉大時代,也是互聯網、大數據、信息化不斷普及的時代。因此鄉村旅游也應該順應時代要求,提質升級,提高鄉村旅游信息化程度。從游客角度來講,鄉村旅游市場主體越來越年輕化,根據有關部門統計,其中20歲-45歲的游客為鄉村旅游的主要人群,占比達到66%。這一類群體普遍教育水平和信息素養較高,他們希望追求個性化的旅游。他們對互聯網的依賴和認同程度較高,信息獲取的方式多是來自互聯網,因此,要應對旅游方式的轉變就得構建鄉村旅游網絡平臺,提高信息化水平。再者,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也能利用大數據技術,通過分析旅游數據,提升鄉村旅游競爭力,優化鄉村資源利用,為政府及鄉村旅游業提供決策支持,全面發展鄉村旅游產業。
4.注重特色、保護生態的原則
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全面推進,鄉村旅游發展升級升溫,要使鄉村旅游具有吸引力和競爭力,最主要的就是做到突出地方獨有的“真特色”,要利用區域特性,結合自身的特點,打造鄉村旅游的特色牌。首先,要充分挖掘當地特色農事文化,將地方特色農事融入鄉村旅游,打造更多的旅游產品。其次要打造特色的鄉土文化,醇厚的鄉土文化是鄉村旅游魅力的源泉,鄉村旅游不是復制粘貼來的,必須深入挖掘當地歷史傳統文化,不僅讓游客有看頭,還要有想頭、念頭。最后,必須讓游客體念濃濃的鄉愁。城市游客到鄉村旅游是來尋根的,是來體念鄉愁的。所以要注重保護傳統風貌格局、自然景觀等。當然在鄉村旅游開發中也要注重生態保護,適度開發,畢竟鄉村旅游的賣點是青山綠水、和諧美麗的鄉村和鄉土文化,因此要加強生態保護管理與宣傳,牢記青山綠水才是真正的“金山銀水”,既要保證鄉村旅游的不斷發展,又要保持農村生態平衡,促進鄉村經濟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