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萍
小學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從朗讀開始的,所以,最初的閱讀能力只能是朗讀。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吟誦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親切的體會在不知不覺之間,理解化為自己的東西,這是一種可貴的境界?!睂W習語文,必須達到這種境界才會終身受用不盡。也就是說,在語文教學中合理而恰當地運用朗讀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深化語文的課堂功效。
一、以讀為本。
在教學中,我特別重視對學生的朗讀訓練,培養學生在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要求他們讀每篇課文都要用正確流利的語言讀出語氣、讀出節奏、讀出感情。首先要正確地讀,要求學生用普通話,聲音洪亮,吐字清楚,讀準字音。其次,是流利地讀。在正確讀的基礎上,重點要求讀得連貫自然,不讀破詞句。再次是有感情地讀。在讀音正確、速度合適的基礎上,把握語氣的輕重緩急,尤其是要讀好人物對話的不同。? 如《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一文中有一句:“啊,這樣大的魚!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還是條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鯰在銀色月光下輕輕翕動著。”有些同學讀出驚奇的語氣,有些同學讀出得意的語氣……可見尊重學生的感受,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實踐《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 “以讀為本”,不是一遍一遍地機械重復,而是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
二、讀中感悟。
感悟,感知而領悟。在讀中領悟。就是把讀書與思考結合起來,學生對課文有所領悟,有利于逐步形成閱讀和表達的能力,是謂“善教者授其法也”。小學課文都是經編者精心推敲選擇的佳作,均有啟智育人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中可特別注意對重點語句的點拔,誘導學生通過朗讀吟誦,讓他們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熏陶。如《桂花雨》課文描述“小時候,我最喜歡桂花了,桂花樹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態,笨笨拙拙的。不開花時,只是滿樹茂密的的葉子,開花季節,也得仔細地從綠葉叢里找細花。桂花不與繁華斗艷,可是它的香氣兒真迷人?!痹谥笇W生品讀課文中,創設情景播放有關桂花迷人圖景,啟發學生由其意境美,到雨前“搖桂花”下雨的聲音,吮吸的樣子,聯想語言文字再進行描述。學生描述道:沙沙沙,沙沙沙,雨輕輕地下,全家一起忙活著搖桂花的情景躍然紙上,那情那景令人心醉,宛如走進仙境,飄飄然而不覺如也。多好的再造想象,感受到物的美,景的美,語言也美。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入情入境地讀課文,不僅能讀出對桂花的喜愛之情,同時課文的語言文字也就通過領悟儲存在學生腦中。
閱讀教學中,要避免繁瑣多余的內容分析就必須注重和突出“感悟、積累、運用”。它是構成閱讀教學中逐級推進的課堂教學“三層次”。課程標準提出的“感悟、積累、運用”,除了讀之外,還存在著大量的其他學習活動,例如說、聽、寫、思考、游戲等。讀是感悟、積累的重要手段與方式,說、聽、寫、思考、游戲等也是積累、感悟、運用的重要方式。這些方式在不同的時候針對不同的內容和不同的對象運用,沒有高低優劣之分。這些方式往往體現為訓練,就是“讀”也是訓練的一種方式之一。我們的語文課堂提倡以讀代講,是為了減少教師對課文進行繁瑣零碎地分析,把讀書的時間更多地還給學生。“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與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為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p>
三、多形式讀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闭n堂教學要避免單調乏味,有效的策略之一是設計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讓孩子們在靈活多變的教學過程中充分享受到讀書的樂趣。從不同的角度來設計,讀書的形式也就多種多樣。
閱讀目的:引讀、范讀、賽讀、評讀、品讀。
閱讀速度:速讀、慢讀、跳讀。
閱讀人數:個別讀、開火車讀、小組讀、男同學讀、女同學讀,集體讀等。
是否出聲:默讀、朗讀、背誦。
閱讀意圖:精讀、略讀、瀏覽、正確地讀、流利地讀、感情朗讀。
讀與其它語文學習相結合:抄讀,讀思、邊讀邊想象畫面、誦讀、分角色朗讀、配樂讀、表演讀、讀畫、聽讀、讀說、讀寫……
教師要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讓他們喜歡讀什么就讀什么,喜歡怎樣讀就怎樣讀,為學生創設多種多樣自讀自悟的機會,在生動活潑、樂此不疲的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形成積淀,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
四、自主閱讀,放飛心靈。
語文感悟能力的培養,需要我們語文老師做長期的、細致的、積極的引導和訓練。只要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堅持“以讀為本”的訓練,學生與語言充分地面對面接觸,品嘗語言的“原汁原味”,就能有效地引導學生與作者進行情感溝通,產生共鳴,從而達到以讀為本,構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之目的。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是悟的基礎,悟是讀的深入,練是讀和悟的融會貫通,是語言積累和運用的水乳交融,是技能的形成過程。閱讀教學中應做到以人為本,“訓練”中包容“感悟體驗”;以讀為本,“感悟體驗”中體現“訓練”。
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陣地,也是培育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重要搖籃??梢?,創新是閱讀教學的生命。我們要加大改革的力度,讓讀貫穿閱讀教學的全過程,讓學生真正會讀!愛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