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飛
江蘇省沛縣素有“千古龍飛地,帝王將相鄉”的美譽,沛縣人自古崇文尚武,當今,沛縣有大洪拳、梅花拳、少林拳等12 大武術門派,先后培養了33 名世界武術、技巧冠軍,曾被評為“全國武術之鄉”。作為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教育人,有責任將這張名片打造得更加亮麗,這是沛縣教育人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種癡迷與熱愛,這也是沛縣教育人的責任與情懷。
江蘇省沛縣湖西中學借助江蘇省武術文化課程基地這一優質平臺,深入民間,搜集史料,走訪武術名人,探尋武術遺跡。圍繞“武術武德武文化,我學我悟我發展”校本課程建設思想,通過“學、練、讀、訪、寫、悟”的基本過程開展教學活動,做到校園內外、課堂內外的有機融合,加大對地方傳統武術文化研究、開發、應用、推廣的力度,大力推進地方傳統武術文化進校園的實踐與探索。
學校通過審視并剖析中華傳統武術文化和現代文明碰撞的環境,進而探尋影響當代青少年價值觀念的因素,引導青年一代向“中國好人”的標準邁進,讓每名學生成為最好的自己,重構多元、立體、精彩的校園生活。
“1”是一個中心,指以武術文化課程體系為依托,建設武術文化課程教學展示指導中心,作為課程開發、設計、實施、評估的主體機構,負責協調與架構工作。
“3”是三個體驗室,指“俠客行”武俠作品閱讀體驗室,體味文以載道內涵;“各顯神通”武術器械體驗室,提高識辨、動手能力;“見招拆招”人機互動體驗室,培養思維反應與應用能力。
“5”是五個研學室,包括“武術名人研學室”,感悟榜樣的力量;“傳統武術門派現狀研學室”,提高調查研究能力;“武術文化與傳統文化關系研學室”,增強文史素養;“武術文化資源研究”,提升學生研學水平;“學·悟·展研學室”,嘗試學習方式的轉變。
“6”是“六個一”工程,包括開發一套傳統武術文化校本課程,凸顯學校特色教育;每學期讀一本老師推薦的武俠作品,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和人文素養;每學年學會一段武術套路(或一種武術器械),強體魄,健身體;打造一個武術文化傳播長廊,廣泛傳播武術文化;組織一臺武術文化特色校園會演,豐富校園生活,促進個性化發展;拓展一組校外武術文化基地,形成共建聯盟群,拓寬學生學習、交流、研究的空間。
課程改革的最終目的是推進教育教學的發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為此,加強學生對課程的體驗和感知,在實踐應用中鞏固知識、增強技能,在實際操練中提升探究、創新能力,逐步養成勤于動手、敢于創新、善于創造、自主學習、互動學習的行為習慣,有效地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問題。
構建人機互動平臺——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將武術文化與現代科技相融合,開發適合學生學習的電子書和體驗游戲。
構建師師互動平臺——每個學科分別建立本學科的交流群,定期組織話題討論,分享教學感悟,讓全校的學科教師都能充分認識課程建設的意義,積極投身到課程建設中去,以促進教學方式的變革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構建師生互動平臺——建立基于課程建設需要的專題網頁,并設立專門的互動論壇,師生間交流課程教與學過程中的收獲和困惑。
學校結合課程標準,有機將部分校本教材的學習以必修課或選修課的形式予以呈現。根據校情每周固定安排一課時進行校本課程學習。
高一上學期將“校園功夫扇”列為必修科目,下學期將“校園太極拳”列為必修科目。選修“沛縣武術志”“傳統武術器械簡介”“中國武術名人”。高二將“校園功夫刀”列為必修科目,選修“武術文化和文學作品”“武術文化與影視作品”。必修和選修課程的學習成績以“優秀”“良好”“合格”等第納入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另外學校提供《武術文化與藝曲》《武術文化與繪畫》《武術文化與書法》等校本教材供學生自主學習。高三年級由于即將面臨高考,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學校時間安排,一方面倡導自主學習,一方面根據前期學習表現,綜合開發學生專業技能,針對有武術專長和繪畫專長的學生進行藝體特長生專項培養,實現學生個性發展、特色發展。
根植優秀傳統文化,從培養學生興趣出發,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語文、歷史、體育、藝術、信息、英語等學科教師全程參與,其他學科教師跟進學習。技能課(“體育與健康”)根據不同的年級,不同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例如“校園功夫刀”是以傳統武術基本簡單套路動作,通過劈、刺、擋等刀術基本動作的練習,使學生掌握手眼身法步的協調、用力的順序、發力的力度,增強學生體能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同時其動作簡單易學,極易形成團體表演,極大地豐富了學生校園生活。人文素養課程通過挖掘武術文化中的禮儀、意志品質、家國情懷,弘揚社會正能量,做到校園內外、課堂內外的教育教學的有機融合,有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具體內容見表1)
“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文化作為一種基因、血脈和傳統,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必須滲透到每個人的骨髓里,才能形成堅定的民族文化自信。新時代,我們強化能力,堅持“新時代以新課程建設加快特色發展,以新課程建設推進課程改革,以新課程建設創新學生育人模式,以新課程建設促進教師發展”的工作思路,借助優秀傳統武術文化課程建設,辦順應新時代發展、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