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談娟
【摘 要】 孩子從幼兒園的大班步入小學是他們踏上學習路途自主求學的一個關鍵階段,家長在這個時期往往滿懷激動與期待的心理,但卻沒有過認真思考,孩子是否能夠適應小學生活和學習進度。家長對幼兒園教育過于放心,一味放權,認為幼兒園會教授一切,自己不用操心孩子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問題,家長只是保障了孩子們的物質生活卻短缺了精神教育。孩子們在幼小階段如果失去家長的幫助,在剛上小學時會面臨眾多困難。幼兒園教育會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孩子們適應小學生活,但也有所不足,需要家長的教育,家長在孩子幼小階段也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本文將從從家庭教育的角度出發,研究幼小階段家庭教育現狀,發現家園共育的作用,再通過研究探討找出家庭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 教育 ?家長 ?家園共育
引言
在幼小階段中幼兒園充當著一定的職能,教授孩子們一定的知識便于進行小學教學,但也離不開家長的從中協助。現今幼小階段的銜接出現了許多嚴重問題,為了幫助孩子適應小學生活,保障成績的穩定,幼兒園過于小學化,孩子們缺少童年;許多家長沒有先進的教育理念,不知道如何該幫助孩子們進行過渡學習等等。那么如何能夠將家園共育進行完善成為本文著重探討的關鍵問題,只有將這些問題統一解決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小學學習生涯,各方面平衡穩定地發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也曾指出,幼兒健康穩定的發展離不開幼兒園、家庭和社會的一致努力。因此,家園共育不可或缺。
一、家園共育在幼小銜接中的作用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家長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被人們越來越重視,尤其是在幼小階段幼兒園教育無法滿足孩子們成長需求的情況下,家長在孩子教育中不能缺席。但他們有時未給予孩子應有的關注與重視,家長們可能以為幼兒園已經做好了應該做的工作,但是幼兒園在幼小階段的銜接工作其實也還僅處在探索階段,他們也沒有明確的教育方案能保證大部分孩子可以完美地渡過幼小銜接階段,這個階段需要家長協助。幼兒園需要和家長進行及時的溝通,雙方明確對方的目的,才能更好地為孩子的未來進行規劃。同時可以開發新的幼兒教育資源,家長擁有一定的教育資源,將家長作為教育資源利用時幼師可以進一步了解掌握幼兒的想法,更能理解孩子,便于教學工作的開展。
幼兒園通過和家長溝通,深刻了解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需求,明白家長的目的,進而推測出幼兒最需要的是什么,讓幼小銜接教育工作開展得更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家長可以增加教育接受面積,讓幼兒可以從多方面獲得知識。一方面通過幼兒園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幼兒園可以開展一些活動,使家長參與幼兒教學中,讓家長在幼兒教育階段擁有參與感,了解孩子們的成長經歷;另一方面,通過溝通過程,教師將教學方法和內容告知家長,保證家長和教師的統一戰線,共同為一個教育目的而努力,去給孩子更好的未來。通過家庭和幼兒園的共同努力,讓家長和教師形成教育新模式,解決現今幼兒學前教育中的一些問題,促進社會幼兒教育的發展。
二、如何做好家長定位的角色
家園共育是幼小銜接教育過程中的一項重要措施,改善了如今幼兒園和家庭互不相干的局面。以往的幼兒教學模式往往不能讓教師和家長擁有一個合適的溝通渠道,不能了解雙方對孩子教育問題的看法與態度。教師不知道幼兒在家庭中的表現,家長也不知道幼兒在幼兒園中學習的收獲和白天的經歷。通過家園共育改革,在雙方之間架起一座橋,減少交流障礙,具體來說家長要扮演好在其中的角色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 家園對話及時平等。
為了幼兒教育,應充分發揮家長的教育職能,讓家長參與教育工作中,如此解決需要家庭和幼兒園一起努力才能解決的問題,減少幼小銜接階段幼兒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讓孩子平穩成長。教師的優勢在于擁有專業的技能知識和豐富的理論及現實經驗,家長的優勢在于更清楚孩子的性格特點和特長,然后家長可以補充教師普遍化教學的缺漏,對孩子個別化教學,更有利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長。教師和家長處于一個平等的交流平臺,才能達到教學的最好效果。
2. 建立健全機制。
家園共育想要正確實施,離不開正確的實行方法,擁有健全的機制才能不出現重大失誤,讓家長具有參與積極性。建立規則可以分為幾個方面:幼兒園導向規則、家園互動規則、教育反思規則。幼兒園導向規則的核心是幼兒園通過和家長溝通改變家長教育理念,讓家長擁有正確的教育觀,在家庭中對幼兒正確教育,少走彎路。家園共育中幼兒園應作為主體對幼兒進行教育,同時幼兒園在家庭教育中也處于協助方,將幼兒園正確的教育觀灌輸到每個家庭。對于家園互動規則的理解是家長和教師都有各自的教育方式和經驗,家園共育應該將這些資源互通,教師家長雙向交流,分享自己經歷,還可以互相對自己的教育方法進行改良。教育反思規則是對教師和家長在溝通交流出現問題時能夠進行總結反思,再對模式進行改動。在家園共育中,家長和教師常常會出現一些彼此不理解的情況,因此,需要幼兒園常常組織家長和教師的教育反思交流會,互相溝通,解決問題。
綜上所述,家長擁有眾多角色,如何能讓家長扮演好這個角色是主要問題。有時家長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了解孩子心里在想什么,這需要教師在其中輔導家長,告訴家長現今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給家長建議。教師也需要家長監督孩子的日常學習狀況,更深層次地了解孩子。因此開展家庭和幼兒園合作教學有利于雙方,能夠幫助孩子更好、更快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繼偉,劉家福.家園合力共育實效性探索[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7,33(10):68-70.
[2] 田茵.淺析家園合作如何協助幼小銜接平穩過渡[J].教育教學論壇,2016(19):212-213.
[3] 楊曉琴.幼小銜接中兒童適應性問題探析[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6,32(01):5-7+22.
[4] 王瑾.以親子活動促進幼小銜接的實施策略[J].幼兒教育研究,2016(01):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