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艷可 張希希 翁曉蔡 王楸 孫媛媛
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如今早產兒存活率明顯升高。支氣管肺發育不良(BPD)是早產兒常見的呼吸系統合并癥,該病例逐年增多,嚴重影響早產兒的存活率及生存質量。BDP的發病機制復雜,早產所致的肺發育不成熟是根本原因,加上感染、高氧肺損傷、氣壓傷、容量傷等,最終發生BPD[1]。維生素D是一種類固醇激素,既有利于維持體內鈣的代謝平衡及骨骼形成,還能與維生素D受體結合,進而調控與炎癥、免疫等相關的基因表達,從而影響慢性肺部疾病的易感性[2]。另有研究表明,維生素D參與胎兒肺發育、肺功能成熟,若缺乏可導致肺功能及結構的改變[3]。但是,目前關于早產兒維生素D水平與BPD的關系尚未明確。因此,本研究對早產兒出生后2周維生素D水平與BPD的關系作一探討,為尋找BPD的新防治策略提供依據。
1.1 對象 選取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收治的253例早產兒(胎齡<32周)為研究對象,胎齡 25 周+3~31 周+6,平均(30.0±1.5)周;出生體重 630~2 160(1 420.7±308.5)g;BPD 患兒 114 例,發病率45.1%。納入標準:(1)出生后2周(補充維生素D之前)進行維生素D水平檢測;(2)住院時間≥28d。排除標準:(1)外院分娩轉入;(2)患有嚴重先天畸形,如復雜先天性心臟病、消化系統先天性畸形、呼吸系統先天性畸形等;(3)染色體畸形;(4)患有先天性代謝性疾病;(5)資料不完整。
1.2 方法
1.2.1 資料收集 通過醫院電子病歷系統收集早產兒性別、胎齡、出生體重、出生季節(春季:3至5月,夏季:6至8月,秋季:9至11月,冬季:12月至次年2月)、1min Apgar評分、5min Apgar評分、肺表面活性物質(PS)使用、無創輔助通氣、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停氧日齡,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RDS)、先天性肺炎、BPD罹患情況,出生后2周維生素D水平;以及母親年齡、受孕方式、胎數、保胎病史、妊娠期合并癥(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等)、胎膜早破、產前激素使用、分娩方式等情況。
1.2.2 診斷標準 (1)RDS、先天性肺炎、BPD的診斷標準依據《實用新生兒學(第4版)》,其中BPD是指新生兒任何氧依賴(>21%)超過28d[4]。(2)維生素D缺乏:電化學發光法檢測早產兒靜脈血維生素D水平≤50nmol/L[5]。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9.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經過Kolmogorov-Smirnov法進行正態性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非正態分布用M(P25,P7)5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Mann-WhitneyU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BPD影響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出生后2周維生素D水平 253例早產兒出生后2周維生素 D 水平為 8.87~98.98(44.4±15.0)nmol/L;維生素D缺乏161例(63.6%),維生素D正常92例。
2.2 維生素D缺乏組與正常組臨床資料比較 維生素D缺乏組與正常組母親年齡、受孕方式、胎數、妊娠期合并癥(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等)、胎膜早破、產前激素使用、分娩方式以及早產兒性別、胎齡、出生體重、1min Apgar評分、5min Apgar評分、RDS、PS 使用、先天性肺炎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但兩組在母親保胎、早產兒出生季節方面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其中缺乏組母親保胎比例、早產兒冬季出生比例均高于正常組,見表1~2。

表1 維生素D缺乏組與正常組母親臨床資料比較

表2 維生素D缺乏組與正常組早產兒臨床資料比較
2.3 維生素D缺乏組與正常組呼吸支持、吸氧時間及BPD發生率比較 維生素D缺乏組與正常組呼吸支持、吸氧時間及BPD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 3。

表3 維生素D缺乏組與正常組呼吸支持、吸氧時間及BPD發生率比較
2.4 BPD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以BPD是否發生為因變量,以母親年齡、受孕方式(人工授精=1,自然受孕=0)、妊娠期高血壓(有=1,無=0)、妊娠期糖尿病(有=1,無=0)、保胎(有=1,無=0)、胎膜早破(有=1,無=0)、產期激素(有=1,無=0)、分娩方式(剖宮產=1,自然分娩=0)、出生季節(冬季出生=1,非冬季出生=0)、胎齡、出生體重、性別(男=1,女=0)、RDS(有=1,無=0)、先天性肺炎(有=1,無=0)、維生素D水平等15個因素為自變量,采用逐步法進行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母親妊娠期糖尿病以及早產兒胎齡、出生體重、RDS、先天性肺炎是BPD的獨立影響因素(均P>0.05);母親年齡、受孕方式、妊娠期高血壓、保胎、胎膜早破、產前激素使用、分娩方式以及早產兒性別、出生季節、出生后2周維生素D水平對BPD均無影響(均P>0.05),見表4。

表4 BPD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人體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是由陽光照射皮膚合成,天然食物維生素D的含量極少。胎兒及新生兒缺乏自身合成25(OH)D的能力,其水平主要取決于母親25(OH)D水平并靠胎盤轉運供給[6]。由于25(OH)D的胎盤轉運主要發生在孕晚期,早產兒維生素D缺乏的風險明顯增加[7]。由于研究對象的胎齡、地區、種族、檢測時機以及維生素D缺乏的定義不同,早產兒維生素D缺乏的發生率也不盡相同。本研究顯示,本地區胎齡<32周的早產兒出生后2周(補充維生素D之前檢測)維生素D缺乏發生率為63.6%。美國一項120例≤32周的早產兒出生時維生素D缺乏發生率為64%[8],我國南京地區260例<34周的早產兒出生時維生素D缺乏發生率為76.5%[9],印度相關文獻報道維生素D缺乏發生率高達83%[10]。這說明早產兒維生素D缺乏是普遍存在的問題。環境因素、戶外活動時間、個體因素等均會影響機體皮膚合成維生素D,限制陽光照射會增加維生素D缺乏的風險[11]。本研究結果顯示,維生素D缺乏組早產兒冬季出生比例、母親保胎比例均高于正常組,考慮與本地區冬季日照時間短、霧霾相對嚴重、氣溫低、孕婦戶外活動少、皮膚暴露面積少等導致母親維生素D合成減少有關,這與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前期研究結果一致[12]。這提示對冬季分娩或有保胎病史的孕產婦要加強維生素D的補充,對于冬季出生或母親有保胎史的早產兒更需要檢測并補充維生素D。本研究結果顯示,早產兒出生季節、母親保胎史與早產兒維生素D缺乏有關,但不是BPD的影響因素,這保證了兩組資料BPD發生率的可比性。
維生素D在人類或動物肺臟的發育與成熟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報道顯示,有3 000多個基因含有維生素D反應元件,其中多數參與肺發育[13]。具有生物活性的1,25-二羥維生素D3與維生素D反應原件結合來調節維生素D靶基因的表達。在肺發育過程中,腺體期和囊泡期分別是近端氣道和遠端氣道發育的關鍵期。研究顯示,維生素D信號通路基因的表達在此期間上調[14]。Ⅱ型肺泡上皮細胞表面含有維生素D的特異性結合位點,1,25-二羥維生素D3可通過與此結合,從而促進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的合成[3];Ⅱ型肺泡上皮細胞及成纖維細胞的分化和增殖,從而抑制肺泡成纖維細胞的凋亡[15]。此外,維生素D能抑制內毒素誘導的肺動脈內皮細胞和Ⅱ型肺泡上皮細胞發生的炎癥反應[16];還能通過下調Toll樣受體4的活化來緩解高氧引起的肺泡上皮細胞凋亡,減少炎癥反應的發生[17]。母親孕期以及新生兒早期維生素D缺乏,可增加兒童時期喘息性疾病、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發生以及肺功能的下降[18-20]。
但是目前國內外對維生素D與BPD的關系研究較少,且結論不一。Mao等[21]對39例28~31周合并RDS的早產兒進行研究,結果發現BPD組出生后24h內維生素D水平明顯低于非BPD組,認為早產兒出生后24h內的維生素D水平是BPD的危險因素。Cetinkaya等[22]將100例<32周的早產兒分成BPD組和非BPD組,結果發現無論是母親維生素D水平還是早產兒維生素D水平,BPD組均明顯低于非BPD組,認為母親和早產兒低維生素D水平與BPD的發生有關。余仁強等[9]將260例<34周的早產兒分成BPD組和對照組,結果發現BPD組出生時維生素D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且與BPD發生率有關。Onwuneme等[23]根據出生后24h內維生素D水平,將94例<32周的早產兒分為<30nmol/L組與≥30nmol/L組,結果發現<30nmol/L組機械通氣比例明顯高于≥30nmol/L組,但兩組BPD(定義:出生后36周仍需吸氧)發病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Fort等[24]將100例23~27周早產兒隨機分成3組,除每日腸內外營養予200U維生素D外,分別補充安慰劑及200、800U維生素D,結果發現3組患兒出生后28d維生素D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但BPD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Bozkurt等[25]將121例24~32周早產兒隨機分成3組,每日分別補充400、800、1 000U維生素D,結果顯示糾正胎齡36周時3組患兒維生素D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但BPD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本研究定義BPD為出生后28d仍有氧依賴,早產兒出生后2周維生素D缺乏組與正常組的無創輔助通氣率、氣管插管機械通氣率、停氧日齡及BPD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且logistic回歸分析亦提示早產兒出生后2周維生素D水平不是BPD的影響因素。不同臨床研究的結論不一,筆者考慮與研究對象、樣本量、研究方案不同有關。此外,BPD的影響因素很多,且存在一定的易感性和遺傳傾向,維生素D在BPD發生中的作用也可能被占主導地位的因素所掩蓋。
綜上所述,早產兒出生后2周維生素D水平與BPD的發生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