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潔,畢懷梅,汪 凡,郭 趣,傅映平,賀 榮*
(1.云南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2.云南省中醫醫院,云南 昆明 65000)
微信是騰訊公司推出的為智能手機提供通過網絡快速發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即時通訊服務軟件[1]。雨課堂是一款智慧教學工具,能將PowerPoint(PPT)和微信融合,在課外預習與課堂教學間建立溝通橋梁。使用雨課堂,教師可以將帶有視頻、習題、語音的課前預習PPT推送到學生手機,師生溝通及時反饋;課堂上實時答題、彈幕互動,覆蓋了課前-課上-課后的教學環節[2]。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是學生課前利用教學視頻等學習材料進行自學,上課時教師花較多的時間與學生交流,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協作學習、解決問題、指導學生完成作業等方式展開課堂教學,促進教學績效最大化的一種教學模式[3]。
據此,本研究運用雨課堂在內科護理學的教學中進行了翻轉課堂的實踐,現報告如下。
(一)研究對象。
2017年9月至12月,以我院三年級103個全日制本科生為教學對象,為同一教師授課,在內科護理學 “傳染病病人的護理”中“流行性感冒”“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教學中進行基于微信雨課堂的翻轉課堂教學改革,共2個學時。
(二)實施方法。
依托雨課堂平臺,筆者將內科護理學翻轉課堂主要設計為線上課前、課中、課后教學三個模塊。
1.課前教學模塊。教師進行總體教學設計、發布學習任務、發布學習資料、測試題。對學生進行分組,約8~10人每組。(1)實施前1周,向學生介紹翻轉課堂教學的內容及操作方法,取得學生配合。教師將微課視頻、PPT課件(涵蓋學生需要了解的知識點、課前測試題)通過雨課堂推送至學生手機端。學生學習課件頁數、對課件的掌握程度、測試題(選擇題)的結果可通過雨課堂的后臺數據發送至教師手機終端。(2)學生通過雨課堂查看教師發布的學習任務、視頻、課件、測試題完成在線學習、在線作業、分析案例。
2.課中教學模塊。包括解決課前學習反饋問題、案例分析討論、總結評價。(1)解決課前學習反饋:采用教師講授的方式:對課前自學的情況進行總結和反饋。根據雨課堂PPT課件反饋“不懂”的知識點、課前選擇題測試結果,針對“難點”知識點進行講授,加深學生對該知識點的理解。學生還可通過“彈幕”功能實時反饋。(2)課堂測驗:第一步答疑解惑環節解決“難點”后,將課前準備好的習題(教師根據學生通過雨課堂課前學習效果反饋“難點”準備習題)通過雨課堂推送5題選擇題,進行現場測試。(3)案例分析討論:課中隨機抽取一個小組匯報課前推送的案例中的一個問題,有爭議的地方在教師的引導下討論出最佳答案。(4)總結與評價:由師生共同完成。學生分組總結其學習收獲和存在的問題,并對案例分析情況進行組間互評。教師總結和評價,并提出課后復習要求。
3.課后教學模塊。學生依然可以通過手機端雨課堂復習教學課件,存在疑惑的地方,可通過“報告老師”板塊給教師留言,讓課堂永不下線。
(三)效果評價方法。
本次教學采用雨課堂在線課前測試、課堂測試、案例分析小組評分、學生參與度、學生對教學活動的評分進行評價。
1.學生參與度。課前,教師可通過雨課堂后臺數據了解。課中,通過觀察小組討論情況、小組討論記錄了解其參與度。
2.理論知識測試。包括課前10題選擇題、課中5題選擇題和課中1題案例分析討論題。選擇題采用個人評分,案例分析題采用小組評分。
3.學生對教學活動的評價。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學生對于基于雨課堂的翻轉課堂教學的態度(4個條目)和內容的評價(6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從“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非常不好”到“非常好”分別計1~5分。另有一個開放性問題“你對提升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有何建議?”,問卷在課程結束后發放,當場回收。
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采用均數±標準差進行統計描述。
(一)測試結果。
在線學習活動參與率均為100%。課前個人測試得分(94.43±6.54)分;課中個人測試得分(98.73±8.71)分,小組得分(92.17±4.32)分。
(二)學生對教學活動的評價。
103人均有效完成調查問卷。學生對翻轉課堂教學的態度和教學內容的評價分別(見表1、表2)。在開放性的問題“你對提升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有何建議?”學生表示課后學習時間顯著增加,加上課中的復習和鞏固,利于知識的掌握,建議適當增加翻轉課堂次數,給予更多的自由、有效的學習時間。另有學生建議PPT增加教師的語音講授,適當增加案例分析題,通過增加討論小組、減少小組成員來實現更有效的團隊合作。
表1 學生對基于雨課堂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評價
表2 學生對基于雨課堂的翻轉課堂教學內容的評價
(一)基于雨課堂的翻轉課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本次翻轉課堂,要求學生自主學習:觀看教學視頻、PPT,線上完成測驗,組成學習小組討論課前臨床案例。課中教師通過統計的課前學習情況數據進行理論授課、答疑解惑,發布“難點”習題、小組隨機匯報討論結果,總結和評價等。促進學生將課前學到的知識強化、內化[4-5],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6-7]。
(二)基于雨課堂的翻轉課堂讓學習成為有效學習。
教師能從雨課堂后臺數據發現每一位學生通過課前學習后仍然存在的問題,能提供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習過程是要求學生將知識的內化在課前完成,并且要完成習題測試。學生帶著任務去學習,提高了學習效率[8-9]。課中教師就重點、難點進行指導、再次測驗學習效果,重復難點重點,實現知識理解和掌握。分組討論臨床案例,實現教學內容整合和總結。在這個互動學習的過程中,促進學生推理、分析、總結等思維能力[9]。學生問卷反饋表示“在課堂的幾十分鐘內,老師講的就是我不懂的,所以我有學習興趣,精力完全集中。”“課上立即分析臨床案例,以后我真的碰到這樣的病人,我就知道怎么實施護理措施了”。
(三)基于雨課堂的翻轉課堂實施的反思。
這次對翻轉課堂的探索,雖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有問題值得關注:學生對翻轉課堂的適應性,需要自主去學習。有反饋提到課后花費的學習時間太多,占用了課余活動時間。課前習題測試的時候出現抄襲的問題。因此,不建議一門課程的所有內容都采用翻轉課堂,以免出現學習倦怠、應付學習的問題。教學內容需要識記和理解較多的課程內容適合翻轉課堂,探索性和理論性較強的內容則不太適合[8]。未來需要進一步探索適應我國護理教育現狀的更多翻轉課堂教學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