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新英 袁英
摘 要 2019年4月9日,兩高兩部聯合發布《關于辦理黑惡勢力刑事案件中財產處置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財產處置意見》”),明確了各辦案機關的分工、細化涉案財產的界定標準、明確了財產的處理流程。但基于案件的復雜性,對于涉案財產進行查封、扣押或是凍結時,難免會涉及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或是案外人的合法財產。因此,在出現查封、扣押或是凍結錯誤時,被害人或是案外人的權利如何救濟?比如怎樣甄別合法財產與非法財產?被害人或案外人應當以哪個階段主張權利?通過何種程序進行主張?這些均是需要各方面予以重視和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 “掃黑除惡” 財產處置 利害關系人 權益救濟
作者簡介:林新英,福建省上杭縣人民法院一級法官、刑事審判庭負責人;袁英,福建省上杭縣人民法院法官助理。
中圖分類號:D920.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0.033
辦理黑惡勢力刑事案件時,對于財產處置貫穿了偵查階段、審查起訴及審判各個階段。 2019年4月9日,兩高兩部聯合發布《關于辦理黑惡勢力刑事案件中財產處置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財產處置意見》”),明確了各辦案機關的分工、細化涉案財產的界定標準、明確了財產的處理流程。但基于案件的復雜性,對于涉案財產進行查封、扣押或是凍結時,難免會涉及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或是案外人的合法財產。因此,在出現查封、扣押或是凍結錯誤時,被害人或是案外人的權利如何救濟?比如怎樣甄別合法財產與非法財產?被害人或案外人應當以哪個階段主張權利?通過何種程序進行主張?這些均是需要各方面予以重視和思考的問題。
偵查階段處于對涉案財產采取相應措施的第一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在偵查階段,公安機關一方面掌握的信息較為全面,另一方面公安機關所能運用的資源也會較為充裕。因此,盡管涉案財產的最終處置需要人民法院的最終判決,但對于在合法財產的甄別方面公安機關相較于人民檢察院及人民法院卻有更大的優勢,對于被害人或是案外人的權益影響也最為明顯。畢竟在人民法院階段進行甄別和發還,一方面囿于信息的充分度在甄別合法財產或是非法財產方面會較為困難,另一方面經過偵查及審查起訴階段較長時間的程序抗爭后,被害人及案外人的迫切度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降低,甚至已不抱希望。
在具體的規定方面,《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五條規定對與案件無關的財物等,應當在三日以內解除查封、扣押、凍結,予以退還。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八章第六節對查封、扣押進行了專門規定,其中第二百二十八條、第二百二十九條 專門規定了與案件無關的財物及被害人的合法財產的退還問題。在程序啟動方面,該《規定》第一百九十一條、第一百九十二條賦予了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利害關系人的申訴控告權,即對于公安機關及其偵查人員的超范圍查封、未及時解封行為可以申訴和控告,對處理決定不服的還可以向上級公安機關或是同級人民檢察院申訴。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適用查封、凍結措施相關規定》第五十一條亦有相關規定。
對于人民檢察院自偵案件,《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二百三十九條第三款規定了對使用違法所得與合法收入共同購置的不可分割的財產處置時,對不屬于違法所得的部分予以退還。
從相關文本比較來看,檢察機關自偵案件對于涉案財產的處置會比公安機關偵查案件的處理更進一步,因為檢察機關自偵案件處理當中涉及對無法分割退還的財產的處理。《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未像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那樣直接規定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利害關系人對于財產處置方面的申訴控告權,但筆者認為,在《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五百七十四條、第五百七十五條規定了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利害關系人對于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案件或是辦理案件中的申訴控告權,同樣可以適用于人民檢察院自偵案件中關于涉案財產的處置問題上。
此外,從前述規定的字面意思理解,相關規定在偵查階段所設定的申訴控告權著眼點在于對涉案財物已明確與案件無關情況下偵查機關的違規行為的申訴和控告。但是甄別過程中,如果對于涉案財物定性(如系合法財產還是涉案財產)有異議時,當事人及利害關系人如何保障自身的合法權益?筆者認為,申訴控告過程同樣是提出意見建議的過程。在申訴控告過程中應當依法充分保障當事人、利害關系人以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提出相關意見的權利,對于所提出的意見和證據要充分重視并及時甄別,以避免后續流程中的重復用功,提高司法效率,避免浪費司法資源。尤其需要重視律師的參與,因為相對于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而言,律師有專業的法律知識和技能,不僅可以充分表達當事人和利害關系人的利益訴求,對于公權力機關也是另一種形式的監督和促進。
《財產處置意見》第11點要求人民檢察院應當加強對在案財產的審查甄別并對隨案移送的涉案財產提出處理意見。《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當中雖然沒有這方面規定,但前述職權配置系人民檢察院公訴職能及檢察監督職能的應有之義。前已述及,在偵查階段犯罪嫌疑人可以通過申訴控告權對超范圍查封或是未及時解封進行救濟,對于公安機關的處理決定不當的,檢察機關可以要求糾正違法。也即,檢察機關在此行使了法律監督的職能。但是,對于《財產處置意見》第11點要求在審查起訴程序當中行使甄別及提出處理意見職能,筆者認為,根據在此階段,作為被害人或利害關系人,同樣可以提出意見方式向人民檢察院提出意見,以作為人民檢察院甄別財產并提出處理意見的參考。根據《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利害關系人對于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案件或是辦理案件中有申訴控告權,并規定了受理部門及相關流程。前述述及,申訴控告過程同樣就是提出意見建議的過程。
此外,《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七條規定的辯護人的責任主要是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當然包括財產方面的權益。在此階段辯護人可以通過閱卷全面掌握案件事實及證據情況,對于涉案財產的情況也通盤了解,基于維護被告人合法權益的立場及其專業知識提出處理意見和建議,有助于公訴機關對在案財產的正確審查甄別及對隨案移送的涉案財產提出完善的處理意見。
《財產處置意見》第14點將涉案財產的最終處理職權交給了人民法院,并在第15點至第18點對處理方式進行了明確規定。如果對于人民法院判決文書所做出的財產處理決定,被告人可以通過上訴程序進行救濟,但被害人及利害關系人如何救濟?
在執行階段案外人及利害關系人可以參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 處理,但在審判階段卻沒有相應的程序救濟。這就意味著,在偵查階段及審查起訴階段的甄別責任將更為重大。畢竟經過之前兩輪程序的甄別,尤其是在偵查階段有明確規定救濟程序的情況下 ,在審查階段再次設置救濟渠道可能有權利濫用及資源浪費的之嫌。而且即使沒有設置明確的程序規則,相關訴訟參與人的意見表達權利還是可以保障的。如系被告人,可以通過訴訟程序對涉案財產的處置提出辯護意見;如系被害人,雖然不屬于附帶民事訴訟的范圍,但其向人民法院提供的意見同樣會作為人民法院作出財產處置意見的參考;如果系案外人,在偵查及審查起訴階段申訴控告權利充分行使的同時,在審判階段向人民法院提出的意見也和被害人的意見一樣,同樣會作為人民法院作出財產處置意見的參考。前述均無法得到采納的情況下,仍可在執行程序當中提出執行異議或另行提起執行異議之訴。
此外,也有學者建議“法院應將涉案財產的處置納入庭審范疇,允許控辯雙方舉證并進行辯論,在判決書中一并對涉案財物作出處理并闡明理由,對之前已經發還的亦應明確體現。” 筆者認為,既然《財產處置意見》明確要求公訴機關對隨案移送的涉案財產提出處理意見,從平等保護及充分保障被告人辯論權的角度,在庭審中對涉案財產的處置進行舉證并辯論并無不可,本身也系法院依法審查及裁決的應有之義。
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是一場人民戰爭。在掃黑除惡斗爭中,保障公民自由與人權是不可或缺的價值指向。 在防止黑惡勢力死灰復燃、對黑惡勢力“打財斷血”過程當中,對涉案財產的正確、及時處置顯得尤為重要。在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在依法處置涉案財產過程中,同樣也要注意依法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權利,依法保障利害關系人、被害人的合法權利。具體實現過程當中,除各方面根據刑事訴訟法等規定做到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外,還要重視保障被告人、被害人、利害關系人意見表達權利,重視律師的依法參與,以達到公正與效率的圓滿平衡。
注釋: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發布《關于辦理黑惡勢力刑事案件中財產處置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點第一段規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在辦理黑惡勢力犯罪案件時,在查明黑惡勢力組織違法犯罪事實并對黑惡勢力成員依法定罪量刑的同時,要全面調查黑惡勢力組織及其成員的財產狀況,依法對涉案財產采取查詢、查封、扣押、凍結等措施,并根據查明的情況,依法作出處理。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二百二十八條 對查封、扣押的財物、文件、郵件、電子郵件、電報,經查明確實與案件無關的,應當在三日以內解除查封、扣押,退還原主或者原郵電部門、網絡服務單位;原主不明確的,應當采取公告方式告知原主認領。在通知原主或者公告后六個月以內,無人認領的,按照無主財物處理,登記后上繳國庫。第二百二十九條 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及其孳息權屬明確無爭議,并且涉嫌犯罪事實已經查證屬實的,應當在登記、拍照或者錄像、估價后及時返還,并在案卷中注明返還的理由,將原物照片、清單和被害人的領取手續存卷備查。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二百三十九條第三款規定:“對犯罪嫌疑人使用違法所得與合法收入共同購置的不可分割的財產,可以先行查封、扣押、凍結。對無法分割退還的財產,應當在結案后予以拍賣、變賣,對不屬于違法所得的部分予以退還。”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財產刑執行問題的若干規定》(法釋〔2010〕4號)第五條規定:“執行財產刑時,案外人對被執行財產提出權屬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審查并參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處理。”
李偉.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涉案財物的依法處置[J].人民司法(應用),2018(25),第14頁.
潘超.掃黑除惡斗爭中的價值趨向研究[J].武漢公安干部學院學報,2018(4)(總第 125 期),第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