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裝備制造業是我國遭受美國337調查的重點行業,導致了企業出口受阻,經濟效益下降,也會進而牽連同行業同類產品和上下游產業,影響我國整體產業布局和結構調整的實施。因此,本文認為有必要深入研究我國裝備制造企業關于337調查的實際案例,汲取成功應訴的經驗,為我國裝備制造企業更好防范和應對美國337調查提供思路和對策。
關鍵詞 裝備制造企業 美國 337調查
基金項目:遼寧省社科基金一般項目“遼寧裝備制造業走出去法律問題研究”(編號:L17BFX013)。
作者簡介:王璐寧,遼寧社會科學院,研究方向:國際經濟法。
中圖分類號:D922.2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9.272
美國的337調查,是美國旨在限制侵犯本國知識產權的產品進口的法律制度。根據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條,如果美國的知識產權權利人認為出口至美國的產品侵害了其知識產權,可以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申請啟動調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經過調查后,認定侵權行為確實很成立的,即可根據事實情況和相關法律規定發布排除令或禁止令等救濟措施,指令海關禁止該侵權產品的進口和銷售。同時,該涉案產品的同行業同類商品也將被禁止進入美國市場。
我國已經連續多年成為美國337調查涉案最多的國家,2017年,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共新立案59起337調查,其中涉華被訴的案件共有24起,占全部案件數量的41%。而裝備制造業又是美國對中國337調查的重點行業。據統計,2009-2016年,美國針對中國裝備制造產品的337調查案件為42起,占涉華337調查總數的28.6%。從近年的趨勢來看,美國對華337調查多集中在4G通訊設備、集成電路、傳感器、無人機、電動平衡車等新興產業和高技術裝備領域。在337調查中受到制裁的中國出口企業多是電子信息、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代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方向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這不僅直接導致企業出口受阻,經濟效益下降,也會進而牽連同行業同類產品和上下游產業,影響我國整體產業布局和結構調整的實施。因此,有必要研究我國裝備制造企業關于337調查的實際案例,汲取成功應訴的經驗,為我國裝備制造企業更好防范和應對美國337調查提供思路和對策。
(一)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重視知識產權管理
目前,中國雖已成為裝備制造大國,但與發達國家相比,產品的核心技術水平仍有待提高。中國裝備制造業頻繁遭受337調查的原因,大部分是由于自身的技術創新程度不高,與美國本土已注冊的專利技術的相似性較多,容易引發侵權爭議。因此,我國裝備制造業必須提升自身創新能力,在相關領域進行充分的專利檢索的基礎上,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實現本質性的創新和提高,才能從根本上避免遭受337調查,增強自我保護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同時,應將創新的成果積極在國內外申請專利,加強全球專利布局,才能獲得廣泛的知識產權保護,避免域外知識產權爭訟的產生。
在我國企業應訴337調查的實踐中,取得勝訴的往往是擁有大量高質量知識產權的企業。以華為公司和中興集團為例,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布的全球國際專利報告顯示,它們的國際專利申請數量近年來均處于世界前三位水平,這也是這些企業在337 調查中可以接連勝訴和取得和解的重要原因。在針對我國電動平衡車提起的337調查案中,納恩博(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和杭州騎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獲得了有利裁決,納恩博(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甚至成為了第一個中國國內企業的原告,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起了兩起337調查申請,這都源于企業擁有大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納恩博(天津)科技有限公司通過收購賽格威擁用了其在全球電動平衡車行業的400 多項專利權,杭州騎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全球有 200 余項專利與專利申請。
(二)主張未侵犯專利權
我國企業應當認真研究原告專利權利要求和技術特征,在應訴答辯中表明我方被控產品、工藝或設計與原告專利在技術和功能上并不相同或相似,并未侵犯原告的專利權。在美國 Nuance(紐昂絲)公提出的輸入法專利權337調查案件中,上海觸寶科技的工程師在質證過程中向美國 Nuance 公司律師詳盡解釋己方產品的功能,以證明并未侵犯原告的手機輸入法專利,最終ITC判定觸寶科技未侵權。
(三)進行專利權無效抗辯
專利無效抗辯主要證明原告專利屬于現有技術、工藝或設計,不具備新穎性或創造性,或專利超過了法定年限。例如,在Inter Digital公司對我國華為、中興提起的337調查案中,ITC終裁裁定Inter Digital公司3G無線設備專利權的若干權利要求因存在在先技術而無效。在愛普生訴納思達出口墨盒案中,經納思達公司請求,美國專利商標局確定作為337調查主要依據的專利無效。
另外,美國專利審判及上訴委員會的專利復審制度也可以確定專利無效。由于337調查程序中,通常會在發起調查后的16-19個月內做出終裁,因此,337調查的被告可以在調查開始前向專利審判及上訴委員會提起對原告專利進行復審的請求。如果經審查專利確實具備無效情形,則專利審判及上訴委員會有可能在337調查終裁前做出專利無效判決,從而對被告形成有利影響。
(四)與原告達成和解或同意令協議
在經判斷我國企業被控產品、工藝或設計可能侵權的情況下,也可通過與原告達成和解或同意令協議而實現終止337調查,從而實現產品繼續出口美國或避免支付巨額賠償,盡早擺脫訟累。和解內容包括被告同意向原告支付賠償金、與原告達成專利許可協議、改變產品設計或工藝、貼牌或合資生產、并購、將爭議提交仲裁等。經委員會認定和解協議內容不違反公共利益的,一般會同意和解方式終止調查。在日立金屬公司對我國企業提起的燒結稀土磁體產品337調查案中,煙臺正海磁性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與日立金屬公司達成了協議,由日立金屬公司許可這3家公司使用其專利生產相關產品,被許可人向日立金屬公司支付許可使用費,337調查程序因日立公司的撤訴而終止。
(五)請求委員會復審、復議,上訴到上訴法院
如果被告認為初裁存在事實認定或法律結論錯誤,沒有合法依據或濫用自由裁量權等情形,可以就相關事項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起復審請求,請求委員會修改或撤銷初裁。在勁量公司針對我國企業提起的337調查案中,經調查初裁中國9家中國電池企業侵犯勁量公司專利權,經過中國企業請求復審后,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最終裁決勁量公司無汞堿性電池專利不符合美國《專利法》第112條第1款的書面說明要求而無效。
對復審終裁結果,當事人可以向委員會提出復議請求,受委員會終裁不利影響的任何人也可向上訴法院提出上訴。在美國英士力公司提起的侵犯氟制冷劑工藝專利權的337調查案中,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經復審裁定中化集團下屬公司侵犯了原告的專利權。對此裁定結果,中化集團向委員會提出請求復議。委員會經審查查明,英士力公司的氟制冷劑工藝專利屬于無效專利,中化集團自然也就不構成侵權行為。在美國富來克斯公司提起的橡膠防老劑337調查案中,委員會裁決江蘇圣奧公司侵犯了富來克斯公司的專利權。江蘇圣奧公司對此裁決不服,向上訴法院提起上訴,上訴法院經審理后確定江蘇圣奧公司不構成侵權行為。
(六)尋求政府、行業協會協助應訴
由于337調查案件的涉外性和專業性,造成外國企業的應訴費用十分高昂,舉證難度大,特別是裝備制造業相關的案件,案件標的科技含量高,案件事實和法律適用更為復雜,這些因素都加大了我國企業應訴337調查的難度。面臨這種現實情況,充分發揮政府和行業協會的指導和協調作用十分必要的,企業應積極向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尋求幫助,集合政府和全行業的力量在訴訟成本、法律服務和政府間協調等方面為應訴提供支持。在337調查案件中,相關行業的所有企業都是利益共同體,一個企業敗訴,負面效應將不可避免的波及其他同行業企業。因此,行業協會應組織、協調同行業的企業協助涉訴企業應訴,并提供行業協會職能范圍內的專業幫助。我國商務部設立了企業知識產權海外維權援助中心,建立了企業、行業協會和政府協同應對337調查的機制,由政府負責出面與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進行交涉。國家知識產權局推動設立了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并提供涉外維權資金和智力支持。政府方面可以為企業提供337調查案件的相關典型案例和法律知識的介紹,推薦優秀的法律與知識產權服務資源,提供與有應訴經驗的企業進行交流的機會。
在中國企業勝訴美國勁量公司無汞堿性電池337調查案中,中國電池工業協會組織領導中方電池企業聯合應訴,未被訴的電池企業也承擔了部分訴訟費用。在觸寶科技勝訴Nuance公司手機輸入法專利337調查案中,觸寶科技在應訴中得到了商務部、上海市知識產權局以及所在的紫竹科技園在知識產權方面的專業支持、指導與幫助。
參考文獻:
[1]柳春.我國企業應訴美國337調查的策略[J].中國發明與專利,2018(1):86-94.
[2]Joshua Goldberg,臧晨,Anthony Berlenbach.“337調查”中ITC如何對待PTAB的專利無效判決[J].進出口經理人,2018(11):54-55.
[3]張守文.中美貿易知識產權爭端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新金融,2018(6):36-40.
[4]王敏,向林,王怡瑾,馮馨,徐楊.電子及通訊設備制造業遭受美國337調查知識產權貿易壁壘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8(22):168-172.
[5]李清,劉瑩.逆全球化背景下美國337調查新趨勢及應對新策略[J].對外經貿實務,2018(2):41-44.
[6]劉馨澤,方春暉.中國企業如何防范及規避美國337調查[J].中國對外貿易,2018(2):38-42.
[7]曹曉慧.美國“337 調查”的新趨勢及我國的應對措施[J].情報雜志,2018(2):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