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鄉村振興政策實施中,農村缺乏人才問題是我們不可忽略的重要問題,在少數民族聚居地缺乏人才問題更為突出。少數民族聚居地發展滯后是諸多因素造成的。其中最突出的制約因素是人才匱乏問題未得到重視,尤其對“本土”人才充分發揮“領跑者”引領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缺乏深層次的研究和前瞻性的思考。經分析,農村人追求往城市發展,其實質上他們想要的是那份豐富的物質享受和現代的文化價值。這種物質享受被視作為高生活水平的標志。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只要具備良好的發展環境和現代文化價值,強化農村人才支撐、留住人才是可以實現的。
關鍵詞 鄉村振興 蒙古族聚居地 “本土”人才
基金項目:內蒙古民族大學2018年度研究生科研創新資助項目“鄉村振興背景下少數民族地區人才問題探析”(項目編號NMDSS1829)科研成果。
作者簡介:巧巧,內蒙古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 。
中圖分類號:D63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9.313
習近平總書記在農村改革座談會(2016年4月)上講:“要把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一項重大戰略,以吸引年輕人務農、培育職業農民為重點,加快構建職業農民隊伍,形成一支高素質農業生產經營者隊伍,為農業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實人力基礎和保障。” 要實現農業現代化,首先應要解決好農村人才問題,要不斷更好地探索聚集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的新時代路徑。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講:“要推動鄉村振興,把人力資源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讓愿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的安心,讓愿意上山下鄉、回報鄉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在鄉村形成人才、土地、資金、產業匯聚的良性循環。” 近年來,在國家政府各項人才引進、培養政策的激勵下,我國農村實用人才隊伍規模逐步壯大,但還仍未能全面解決農村人才支撐問題。其中,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等原因少數民族聚居地缺乏人才問題更為突出。而要加快少數民族的地區的發展就離不開少數民族人才作用,“本土”人才占有不可忽視的地位。
實現農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為了人民的長遠根本利益考慮的。要全面實現鄉村振興要減少對自然資本的依賴就要高度重視和大力促進人的發展,大量積累本民族的人力資本。要走人力資本密集化的發展道路,要依靠豐富的人力資本,并在此基礎上實現“減物質化”,實現人力資本與自然資本相結合。
所謂人力資本與自然資本相結合,是指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我們應當更多使用人力資本,而不是只用自然資本推動鄉村發展。農村人追求往城市發展,他們想要的是那份豐富的物質享受和現代的文化價值。這種物質享受被視作為高生活水平的標志。但人們所謂的物質上的“享受”,享受消費的并非物質的本身,而是它的一定的效用;從自然界大量索取,又被大量廢棄,回到自然界的物質材料不過是效用的在載體之一。從這個視角看,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并滿足農村所需要的各種“效用”,實現農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我們就必須更多依靠人類自身勞動、智慧和創造力的投入來生產各種效用,提高社會福利水平,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扎實打好牢固基礎。
(一)基本情況
科爾沁右翼中旗(簡稱科右中旗)位于大興安嶺南麓,科爾沁沙地北端,是興安盟最南端的一個旗。全旗總土地面積15613平方公里,全旗轄12個蘇木鎮、173 個嘎查、464個艾里,總人口26萬,其中,蒙古族人口占86%,是全區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少數民族聚居旗,也是自治區確定的革命老區旗縣之一。而義和塔拉嘎查,位于科右中旗所在地巴彥呼舒鎮正南9公里處,義和塔拉嘎查共317戶,總人口1073人,總面積22481畝,其中耕地18000畝,草牧場1500畝,林地6000畝,轄有義和塔拉,套卜艾里2個自然屯。義和塔拉嘎查留在村里的人口現狀可以分為四類:“走出去”的青年人才、長期在外地打工群體、體弱多病的老人、村里“閑散”的年輕人(較少)。農村長大的受到高等教育的年輕人要么通過求學考試“走出去”,不再回農村工作生活;要么為了留在城里遠走他鄉打工,要么在某個單位當合同工或闖蕩市場。在農村安家的青年人為了維持家里生計支出選擇常年出去打工增加收入。村里老人居多,因身體虛弱,不能出去務工,所以留在村里。“閑散”的年輕人在村里較少,這樣的閑散人多數為文盲或學歷低的年輕人,依靠政府政策的“拉動”。
(二)面臨的現實問題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科爾沁右翼前旗義和塔拉嘎查大力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但與其他地區相比仍存在著差距。蒙古族聚居地科爾沁右翼前旗義和塔拉嘎查發展滯后是諸多因素造成的,其中最突出的制約因素是人才匱乏問題未得到重視。
1.“本土”村干部文化水平低。目前村干部隊伍中有駐村第一書記、“本土村干部”、大學生村官。在精準扶貧戰略中駐村第一書記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往后鄉村的可持續發展中還是要依靠“本土”村干部的領導的。“本土”村干部的影響力并非來源于組織的任命,而更多的是通過個人人格和行為贏得了廣大村民的信任,他們有著強大的號召力。但“本土”村干部由于文化水平低、能力有限還存在著諸多的缺點。如:由于村干部文化水平低對政府實施的最新政策了解不全面,不能把實施新政策的原因理由通俗的跟村民傳達,導致村民的自主意識不強,對實施的政策不理解甚至有抵觸心理。
2.忽視了“本土”實用人才。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和使用上,目前蒙古族聚居地選聘大學生村官具體政策待遇逐漸好轉,但還是不足以吸引高校畢業的優秀大學生投身于鄉村建設。同時那些農村實用型人才上又一定程度上被忽視了。對充分發揮“領跑者”引領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缺乏深層次的研究和前瞻性的思考。農村長大的受到高等學歷的年輕人要么通過求學考試“走出去”,努力不再回農村工作生活;要么為了留在城里遠走他鄉打工,要么在某個單位當合同工或闖蕩市場。經分析,一方面是因為蒙古族聚居地受區位條件,人文環境,基礎設施等限制的因素,另一方面是由于收入水平、生活質量等因素影響了在外的學子畢業后回歸家鄉。
3.產業發展、集體經濟發展緩慢。蒙古族聚居地農村目前常年居住的是體弱多病的老人、“閑散”的年輕人。由于少數民族語言障礙、學歷偏低或文盲、對市場和現代信息化都不了解,對農作物、養殖產業一般都論經驗談,甚至形成了“外行領導內行”的傳統人才觀點。如:義和塔拉嘎查的貧困戶主要以養殖業為主,大多數都是把自己的土地流轉出去,以養牛,養豬,養雞為主,但事實這些養殖業會因為市場的不穩定性而導致村民收入不穩定性偏高。在養殖產業時更對新型技術有著抵觸心理。帶動產業發展亟需有一些頭腦靈活的經營者,能夠快速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艱苦創業的青年人才帶領。
(一)落實政策“引”進人才
鄉村振興實施過程中,不僅要“引”進人才,更要把握住農村流失的人才。統籌推進事業引人、環境引人、文化引人。(1)不斷提升基層干部素質的同時適當提高基層干部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更多的關心基層干部歷練成長,形成一套有效地基層干部發展與晉升機制,給予他們到更大發展空間和更高發展平臺的機會。(2)優化創新創業人才的發展環境。加大政府政策推動農村創業機遇,當地方政府對符合其產業發展布局的產業都有相應的支持會有更多的具備了創業條件的“本土”實用人才返鄉創業,盡展其才推進鄉村振興。(3)大力培育蒙古族聚居地特色產業。在鄉村振興中留住農村人才,發展農業,振興農村,關鍵要有好的產業。少數民族地區有著自己民族獨特的文化財富。要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稟賦,因地制宜,走特色發展之路,推進農村體質機制創新。把留住人才與培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結合起來。吸引農村外出打工的人才回歸,聚于家鄉,建設美麗家園。
(二)加強“育”本土人才
“本土”實用人才最大優勢在于他們有著比外地人更了解本土的實際情況和對家鄉有著與生俱來的深厚情感,是真正扎根于民族地區且具備豐富實戰經驗的一批人。(1)培養一批“本土”干部隊伍,大力加強理論學習,理論指導實踐,思想武裝力度,同時要重視業務培訓,加強“本土”村干部隊伍的文化技術知識培訓。(2)讓年輕人不只是“種地”干農活兒,種地的同時鄉村要有新產業,三產融合鄉村才能振興。鼓勵青年人才“走出去”深造重點培養高技術人才和現在經濟管理專業化等。要走出去多學多看多問多研究,閉門造車不靈。(3)要重視技術和管理方面工作的能人。產業能否順利發展的關鍵核心是農業生產技術。大膽選拔、使用農村實用人才讓懷有技術本領和管理方面工作的能人加入到鄉村建設隊伍中來,促進民族地區鄉村振興工作的順利展開。
(三)創造條件“留”人才
鄉村振興的核心是留住人才。(1)留人先留根,加強培養“本土”人才。當地要形成科學的人才觀。要從蒙古族聚居地實際情況出發,將傳統與現代對接,促進當地產業發展,結合當地資源稟賦增加農村收入來源渠道,讓農村的村民有盼頭,讓他們有實實在的獲得感。(2)對于在農村工作的各類人才,要根據其取得的成績給予相應的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讓他們在鄉村振興實施中成為鄉村振興的引領者、貢獻者和參與者,這樣不僅可以穩定農村人才隊伍,又能夠吸引更多的人才服務農村,實現農村人才隊伍的良性互動。(3)植入現代化就業形態。青年人是趨現代性群體,年輕人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和技能以及他們接受的思想教育都是現代化和城市化工作和生活的知識。因此,如果農村想要留住年輕人,就要在鄉村振興植入現代的就業形態,將城市中的現代技能和現代價值帶回農村,農村留住年輕人就不再是空話。
鄉村振興是一項長遠又復雜的系統工程,實現農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我們就必須更多依靠人類自身勞動、智慧和創造力的投入來生產各種效用,提高鄉村福利水平,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扎實打好牢固基礎。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希望更多的受過高等教育的青年一代能關注到這個問題、反思及解決這種現象,充分利用好黨和國家的振興政策,為自己家鄉貢獻一份力量。
注釋:
①習近平.在農村改革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年4月)//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262頁.
②習近平.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2018年3月8日)[N].人民日報,2018年3月9日.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678.
[3]姜長云.鄉村振興戰略研究:理論、政策和規劃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