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鳳霞 張珊菊
摘 要 司法救助工作一直是法院的重要工作,充分體現了司法為民的宗旨。涉訴信訪司法救助屬于司法救助的一部分,通過對信訪當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措施,確實解決了生活困難信訪當事人的實際困難,在涉訴信訪問題化解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及形勢的變化,我國現行司法救助制度已經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如何更廣泛、更有效地開展司法救助,使困難群眾更容易接近司法,更容易通過法律維護自己的權利,從而真正實現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是目前我們在司法救助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 司法救助 涉訴信訪 救助資金
作者簡介:卓鳳霞、張珊菊,湘西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
中圖分類號:D92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9.317
(一)司法救助的定義
我國司法救助制度的建立和運行只有十幾年。司法救助這一名詞最早出現在2005年由中央政法委出臺的《關于切實解決人民法院執行難問題的通知》中,主要是針對無法執行到位的涉民生案件當事人。對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以及涉訴信訪案件中的困難當事人的全面救助,則是在 2014 年中央政法委等六機關出臺的《關于建立完善國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見( 試行) 》中規定的。根據該意見的規定,我國的司法救助對象范圍主要包括以下人員: 一是刑事被害人或其近親屬,二是無法執行到位的涉民生案件當事人,三是涉法涉訴信訪等案件當事人。
(二)涉訴信訪司法救助的定義
涉訴信訪系對已經經過法院訴訟程序但當事人仍不服,從而進行信訪。在涉訴信訪當事人中不乏存在確實系因法院判決有誤,或執行不到位導致生活極度困難的當事人。對涉訴信訪困難當事人給予司法救助,不僅可以極大的化解涉訴信訪壓力,也可以真正體現民生。根據《關于建立完善國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見( 試行) 》第二條的規定: “涉法涉訴信訪人,其訴求具有一定合理性,但通過法律途徑難以解決,且生活困難,愿意接受國家司法救助后息訴息訪的,可參照執行。”即對生活困難且訴求有一定合理性的涉法涉訴信訪人,司法機關可以給予相應的司法救助。
(三)司法救助工作的發展歷程
1.司法救助相關法律制度的不斷完善。司法救助最早出現在中央政法委 2005 年出臺的《關于切實解決人民法院執行難問題的通知》,在該文件規定中,司法救助的對象及范圍都偏窄。隨著信訪形勢的不斷變化,為了更好的適應司法救助需求,2014 年中央政法委等六機關出臺了《關于建立完善國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見( 試行) 》,在該意見中明確提出對涉法涉訴信訪案件當事人予以救助。為進一步規范司法救助工作, 2016年中央政法委又出臺了《關于建立完善國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見(試行)》,為法院司法救助工作的開展,最高人民法院專門出臺了《關于加強和規范人民法院國家司法救助工作的意見》,在該意見中,對救助對象,救助金額,救助工作審查部門,審查時間及文書制作等都作了明確的規定。
2.司法救助工作辦理由不規范到規范化發展。成立由相關部門組成的司法救助委員會,下設辦公室,由院賠償委員會行使其職能,國家司法救助工作由立案信訪局移交賠委會。司法救助辦理工作程序更加規范,正式按照新的模式開展,司法救助案件被納入了審判流程管理系統,先由法院立案庭根據案件類型分立為司救刑、司救執、司救訪、司救他案號,然后移交國家賠償委員會進行審查,國家賠償工作部門指定專人辦理,對申請材料等進行審查,并制作司法救助決定書。
(一)本地區涉訴信訪司法救助工作的基本情況
2014年以來,本地區嚴格按照相關文件要求積極開展司法救助工作,對一些確實困難的信訪當事人認真審查,給予必要的司法救助,力所能及的解決當事人的實際困難。本地區從2014年以來,共計為40余名困難信訪當事人提供司法救助,共計救助金額為 70余萬元。
1.救助對象和標準。主要針對生效的刑事判決、民事判決所確定的、以及在執行過程中反映出的難以得到賠償的案件。如申請人陳某某與楊某某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法院作出生效判決書后,判決由被告賠償原告相關損失共計88694元。判決生效后,因被執行人無履行能力,一直未履行。申請人陳某某因車禍喪失一定勞動力,經濟困難。經審查后對申請人給予一定的司法救助。
2.求助的方式和標準。根據“意見”的規定,在確定救助對象后,要求當事人提交申請報告,申請報告中必須明確寫明要求救助的金額,并要求當事人提供相關的司法文書加以證明,一般要求當事人申請的救助金額應在國家規定的范圍內提出。對于當事人提出超過國家規定的標準的,給當事人說明清楚,并向國家司法救助領導小組匯報。
3.工作程序。當事人提出書面申請后予以審查,對符合條件的,及時上報給中院國家司法救助領導小組進行審查和批準,國家司法救助領導小組審批同意后,將及時報送財務部門,財務部門審查后,在一定時間將救助資金撥付給申報法院賬戶,或者通知當事人來辦理領取手續,在將救助資金發放到當事人的賬戶上。對于不符合國家司法救助條件的當事人,說明情況并給當事人做好思想疏導工作。
(二)本地區涉訴信訪司法救助工作取得的成效
我國司法救助制度的建立,充分體現了人民司法工作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本質要求,既有利于各類案件的及時解決,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障了程序公正,為維護實體公正創造了條件。我院涉訴信訪司法救助實施以來,解決了部分涉訴上訪群眾生活困難的問題,基本達到了救助一批息訪一批的效果。
(一)難以執行的案件多,需要救助的當事人多
根據本地區刑事案件所體現的情況來看,故意傷害案、交通事故賠償案逐年增多,民事案件中生命健康權糾紛案件、勞務過程中受到傷害的賠償案件以及其他類型的賠償案件也逐年增多。在這些案件中,相當一部分案件的侵害人或責任人無力賠償或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有的在案件發生后,侵害人或責任人出走或外逃,無法找到,有的是侵害人或責任人確無賠償能力。對于這種情況,一方面,因為無法執行會引起當事人的上訪,另一方面,也會導致當事人和法院產生對立情形。認為法院不執行,不想辦法,從而導致當事人生活困難。有的當事人甚至直接與案件承辦人發生沖突。就目前法院執行情況來看,此種現象逐年增多,由此加大了法院執行工作的難度。
(二)國家司法救助資金少
目前司法救助資金的來源情況看,主要是由當地政府部門自籌資金,結合中央財政部門撥付的資金作為當地的國家司法救助資金。本地區自籌國家司法救助資金是相當困難的。爭取中央財政部門撥付資金,每年給本地區分配的國家司法救助資金又相當的少。針對大量各司法單位要求救助的對象來講,這點資金是滿足不了正常國家司法救助的要求。
(三)國家司法救助資金分配不均勻
根據各地財政狀況不一,中央財政部門每年給地區都撥付一定量的國家司法救助資金。救助資金到地區后,地區并沒有按照各地方的財政狀況、需要救助的對象情況等因素來分配中央財政部門撥付的資金。從而使有的地方資金多,有的少,當地財政狀況不好的地方,就難以應付確需國家司法救助的需要。
(一)對特殊地區的特殊案件放寬救濟條件
湘西地區屬于國家級貧困地區,信訪案件多,且信訪案件情況復雜多樣,個別信訪人員家庭困難,因此,建議對特殊地區予以傾斜照顧,加大救助資金的分配力度,并對特殊案件放寬救濟標準。從而更好的實現司法救助在涉訴信訪工作中的化解作用。
(二)適當增加救助金額
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物價上漲、貧富差距有所增大,上訪戶的心理發生著微妙的變化,很多當事人上訪訴求越來越高。所以在當前信訪格局下,為穩控上訪人,創建和諧社會,對有理的上訪人建議適當增加救濟金額。
(三)要形成司法救助合力
司法救助僅靠法院一家難以承擔,要積極向黨委、人大、政府匯報、溝通司法救助進展情況,求得理解和支持,為規范司法救助開展和解決司法救助困難提供根本保證。另外,應將司法救助制度與法律援助制度有機銜接起來,聯合司法局、政府、人民調解組織等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拓寬方式,多渠道、全方位緩解困難當事人的訴訟難題。
參考文獻:
[1]中政委[2014]3 號《關于印發<關于建立完善國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見( 試行) >的通知》.
[2]王瑞恒,任媛媛.建立我國涉訴特困群體執行救助制度的思考[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2(3).
[3]朱力.如何構建社會矛盾多元化協同化解機制[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6(6).
[4]李曉東.對涉訴信訪問題的實證研究[D].湘潭大學碩士論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