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民族地區法治建設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雙語檢察官在推進民族地區法治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民族地區構建德才兼備的高素質雙語檢察官隊伍,有賴于雙語檢察官綜合素質的提升和勝任力的培養。
關鍵詞 勝任力 民族地區 雙語檢察官 培養模式
作者簡介:栗中鶴,吉林省延吉市人民檢察院。
中圖分類號:D926.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9.321
“勝任力”(competency)的概念,由哈佛大學教授McClelland第一個提出,他認為,勝任力指與工作或工作績效或生活中其他成果直接相似或相聯系的知識、技能、特質或動機。 借鑒勝任力理論,結合檢察工作性質,筆者認為新形勢下檢察官勝任力可概括為“面向檢察工作未來職業生涯的,能夠在檢察工作崗位上取得高績效的專業知識、工作能力、職業素養和工作態度等方面的特征”。 通過勝任力,檢察官能把自身所具備的法律專業知識、檢察工作能力、法律職業素養、工作方式態度等展示出來,彰顯自身所具備的核心競爭力和潛在的能力素質。
所謂雙語檢察官,是指在民族地區不但掌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即普通話和規范漢字,而且通曉民族地區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并且可以熟練地運用兩種語言文字開展檢察工作的檢察官。筆者認為民族地區雙語檢察官的勝任力可以從三個層面分解:首先是表面層,具體表現為法律知識運用能力、答辯能力、指控能力、對庭審活動進行法律監督的能力等外在的表現,這些知識和能力是作為檢察官應具備的基本要素,即從其外在的行為表現就可以做出評價,也是比較容易學習和被培養的;其次是潛在層,比如天資稟賦、邏輯思維、逆商情商、道德感受力等,這些能力大多是與生俱來的,很難從表面感知和挖掘,即我們通常所說的“潛能”;最后是中間層,即表面層與潛在層二者的夾層,同時也是民族地區雙語檢察官應重點培養的勝任力,比如雙語檢察官的法律職業素質、語言溝通表達能力、人文素養等方面。
隨著我國全面依法治國深入推進,法治建設日益完善,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日漸加強和對公平正義的追求,為民族地區雙語檢察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養民族地區雙語檢察官的效果如何,影響著國家法律在民族地區的實施效果,影響著少數民族群眾權益的保障,影響著民族地區的法治建設。因而,加強對民族地區雙語檢察官的培養,為少數民族群眾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依法維護少數民族群眾的合法權益,對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要意義。
(一)培養雙語檢察官的法律職業素質
民族地區的雙語檢察官法律職業素質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少數民族群眾對司法公正的期待和對美好生活的期望。因此,雙語檢察官應不斷提高自身的法律職業素質,以更好地維護法律權威,保障公平正義實現。
在各項檢察改革深化的勢態下,雙語檢察官更應加強對法律職業素質的培養,進而在處理檢察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時,才能提出新思路和新舉措,推動民族地區檢察工作的創新發展。
提升政治理論素養。通過集體學習、網絡教育、系統培訓推動民族地區雙語檢察官理論學習制度化、規范化。把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融入民族地區雙語檢察官培養過程,做到學懂弄通悟透,入心入腦,促進政治理論素養的不斷提升,確保檢察工作的時代性和實效性。
提升法律專業素養。在民族地區雙語檢察官培養過程中,首先要掌握學習法治基本理論、法律專業知識,深入了解相關法律法規、司法政策和法律監督的理念,努力提高法治理論研究水平,增強法治研究思維。其次要善于把法治理論研究和檢察工作結合起來,進而提升運用法治理論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最后要善于使法治理論與司法辦案、檢察工作、民族工作充分結合,做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進而讓少數民族群眾在思想上理解法律,從心理上接受檢察工作。
要成長為高素質的民族地區雙語檢察官要不斷完善自我,不但要政治堅定、法律業務精通,而且要加強個人品格修養。培養并不斷提升個人品格修養,把政治理論、法治理論和人品格修養結合起來,努力做到德法兼修。
(二)培養雙語檢察官的溝通表達能力
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民族地區的人民檢察院不但肩負著依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職責,而且承擔著促進民族地區法治建設、維護民族團結的重要任務。因而,有必要加大力度培養民族地區雙語檢察官的語言溝通和書面表達能力,運用法治思維,通過標準、清晰、有效的“雙語”溝通妥善化解影響民族團結的矛盾糾紛,維護民族團結。通過高效公正的法律監督活動和通俗易懂的法治宣傳教育活動,逐步增強各族群眾法律信仰和法治意識,推進民族地區法治建設進程。
語言溝通上的順暢在解決法律問題和社會問題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族地區的雙語檢察官作為法律的執行者,需要把法律通過民族語言以最清晰的方式表達出來,以解決實際問題。因而,民族地區的雙語檢察官需要具備漢語和民族語言的“雙語”轉換溝通能力,即對語言溝通表達能力的培養。同時,作為民族地區的雙語檢察官不僅要聽得懂民族語言,而且需要熟練運用雙語,掌握漢語和少數民族語言的翻譯方法,規范書面表達方式,特別要注意對民族語言口語語氣、語法、和語境的用法,對法律術語的標準翻譯和法言法語表達的規范性質。民族地區的雙語檢察官只有聽得懂、譯得準、說得通“雙語”,才能保證和當事人接觸交流的順暢度,和證人溝通協調的準確度,和少數民族群眾交流溝通的親和度,更好地為民族地區提供公正的法治保障。
由于很多少數民族的檢察官從小選擇了漢族學校就讀,和漢族學生一起接受教育,對漢語的聽、說、讀、寫都掌握的比較熟練,卻沒有系統地學習本民族的語言文字。這類少數民族的檢察官本身是少數民族,對少數民族語言有一定的基礎,通過短期的系統化民族語言的培訓便可以達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應有針對性地舉辦雙語檢察官培訓班、雙語檢察官口譯筆譯競賽、雙語檢察官辯論賽等,多種方式加強對雙語檢察官語言溝通表達能力的培養力度。
在培養雙語檢察官的語言溝通表達能力的具體培訓實踐中,不能一概而論,而應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開展分類培養模式。針對能熟練掌握“雙語”口語溝通和書面表達,但是檢察業務有待提升的檢察官不需要進行“雙語”的培訓;針對“崗位能手”“業務尖子”等不但檢察業務精通,而且能熟練掌握“雙語”的口語溝通和書面表達的民族地區骨干檢察官,可以采取掛職鍛煉和學習交流的培養方式,使之逐漸成長為精英型的雙語檢察官;針對可以熟練使用“雙語”進行口語溝通交流、釋理說法,但是運用“雙語”撰寫法律文書的能力欠缺的檢察官,重點加強對其法律術語書面翻譯、語法構成等系統化的培訓,通過與高等學校聯合定期分批次組織培訓班、系統內專業性的集中授課等方式,強化其書面表達的規范性、熟練性、流暢性。
(三)培養雙語檢察官的人文素養
雙語檢察官勝任力中間層最重要也是隱性的培養即是人文素養的培養,人文素養的培養是勝任力中間層的精髓。具有良好人文素養的雙語檢察官在個人人格魅力塑造、思想境界升華、司法公信力提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當然,實踐中,精通法律業務知識、能熟練運用“雙語”和少數民族群眾溝通交流的檢察官并不一定是人文素養高的檢察官。而一個雙語檢察官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那么在檢察工作實踐中其辦理的案件一定是將法律和良知結合,將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統一,最大程度實現司法的價值。雙語檢察官人文素養的培養需要主觀上自我塑造,也需要通過客觀學習,重點是強化職業道德,關鍵是提升人格培養,核心是堅守廉潔自律。
對民族地區雙語檢察官人文素養的培養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一名優秀的雙語檢察官不但要具備法律理論知識和業務實踐能力,而且要具備崇德向善的品質,尤其要加強職業道德的學習和養成,重視職業道德知識的學習是提升雙語檢察官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從某種程度上講,少數民族群眾對檢察官的崇敬很多時候是受到了檢察官本身學識和品格的影響,對檢察官的信任來自于對檢察官人品和人格的信任。因而,培養雙語檢察官的學識、人品和人格尤為重要。不但要掌握豐富的法律知識,廣泛博覽群書涉及政治、歷史、宗教等各領域的知識,而且還需要深入了解民族習慣、民俗傳統、風土人情等,加強群眾工作鍛煉,提高對民族地區風俗習慣的敏感性,才能更好地融入到少數民族群眾中。要把法律思維滲透到生活中,逐漸積累人文知識,將法律思維和人文知識、意識相結合,彰顯人格魅力,積淀人文素養。只有具備豐厚人文素養的雙語檢察官,才可以更好地體察少數民族群眾的心聲、傾聽少數民族群眾的意愿,使嚴肅的司法活動有溫度和情懷,有助于檢察公信力和群眾滿意度的提升。因而,應進一步加強對民族地區雙語檢察官人文素養中職業認同感和責任感的培養,努力培養一批既精通檢察業務知識又通曉民族語言、熟悉民族風俗的雙語檢察官。
延邊州是我國僅有的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是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首府。延吉市檢察院是延邊州人數最多的基層檢察院,也是州府所在地的基層檢察院,全院三分之二的干警為朝鮮族。在對雙語檢察官培養實踐方面,延吉市檢察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提出培養理念,涵蓋勝任力內涵
為適應檢察工作新形勢,延吉市檢察院提出“三能一特長”的雙語檢察官隊伍培養理念,即從抓辦案能力、強撰文能力、重講課能力、培養一技之長四個方面,深入推進雙語檢察官培養工作的科學發展。結合辦案實際情況,將雙語檢察官安排到辦案一線,尤其加強對青年雙語檢察官各項辦案技能培訓,幫助青年雙語檢察官快速適應,促使青年雙語檢察官成為工作的主力,辦案的能手,攻堅克難的中堅,為檢察工作培養骨干力量,充分應對未來檢察工作的實際需求。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引導雙語檢察官在充分學習理論的同時,充分總結工作實際,分析具體案例,積累工作新情況新問題,總結規律性、普遍性問題,積極創新措施,探索解決辦法,創新工作經驗,注重歸納總結,撰寫相調研文章。高度重視培養法律論辯能力,搭建有效的平臺,讓雙語檢察官在重要的場合講課、講解、演講,逐步鍛煉口才,逐漸磨練雙語論辯能力。
(二)廣泛探索實踐,深化雙語檢察培養
通過集體學習討論、自學和培訓等形式,深入學習《民族區域自治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和民族政策、民族區域制度,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堅定維護民族團結的思想信念。同時,積極組織雙語檢察官參加朝、漢雙語培訓班,參與朝、漢雙語知識競賽,加大精通朝、漢雙語檢察官培訓培養力度,鼓勵雙語檢察官聽、說、寫作和綜合知識儲備能力的全面提升。將加強司法辦案能力建設作為雙語檢察官隊伍建設的核心,一方面積極組織參加上級組織的各類培訓,另一方面定期開展出庭評議、案件評查、案例分析研討等活動,舉辦青年檢察官理論研討會、開展朝、漢雙語起訴書制作比賽等各種形式,提高雙語檢察官檢察業務能力和法律職業素養,促進檢察業務水平的提升。每月定期舉辦的“檢察官大講堂”,鼓勵檢察官分享、討論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總結的經驗,提升雙語檢察官的法律論辯能力。
在當前的人民檢察院工作中,推進民族地區雙語檢察官的培養是深化司法改革、促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因此,在推進民族地區法治建設的進程中,我們更應當關注民族地區雙語檢察官的培養。結合檢察工作實際,對民族地區雙語檢察官采取切實有效的培養模式,努力使民族地區雙語檢察官在推進民族地區法治建設的進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為法治中國的建設貢獻力量。
注釋:
McClelland, D.C.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 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
栗中鶴.基于勝任力的檢察職業精神培訓機制研究[J].法制博覽,2018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