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基礎教育階段對青少年成長至關重要,青少年教育既要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同時也要強調學生的道德素養養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將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進行有效結合,更好的突出法治教育領域的價值引領作用。教師應從學生需求角度出發,結合學生身心特點對教育理念進行優化,通過對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的有效融合,引導學生樹立思辨思維,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和法治精神。
關鍵詞 基礎教育階段 道德教育 法治教育 融合路徑
作者簡介:黃志軍,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基礎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9.327
隨著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社會多元思潮和價值理念日趨復雜,青少年群體在接受基礎教育階段其思想道德觀念和法治理念極容易受到外部環境影響。特別是在網絡環境下青少年缺少辨別事物真偽的能力,容易受不良價值理念影響,加之青少年法律意識淡薄,一旦在不法犯罪分子的誘惑或利用之下,很容易出現違法犯罪問題。要想更好的引導青少年在技術教育階段健康成長,就不能僅僅通過道德教育來解決青少年的成長問題,將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有效融合,既注重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同時也強化青少年的法律意識,促進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長。
基礎教育階段是青少年成長的關鍵階段,學校有必要對青少年群體進行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并在課程體系、課程內容、師資力量等方面給予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融合創造良好的條件。從當前看,部分學校并沒有對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有效融合高度重視,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形式上相對簡單,教學實效性不強,師資力量支持不夠,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基礎教育階段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的融合,也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培養。
(一)部分基礎教育階段學校對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融合重視程度不足
當前部分基礎教育階段的院校對于學生的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重視程度不足,在學生課程安排上更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并沒有將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作為重點課程來安排。特別是部分學校領導對于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融合重視程度不足,認為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應該作為學生理論知識學習的有效補充。基礎教育階段正是學生長知識的關鍵時刻,如果過多開設道德與法治課程,可能會占用學生的主要學科,還會影響學生成績,因此部分學校在對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課程安排上投入的精力和師資力量都相對較少,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基礎教育階段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融合效果。
(二)基礎教育階段學校并沒有形成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融合的教學體系
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融合,既需要扎實的理論講解,同時也需要在實踐互動中對理論知識進行消化。但當前部分學校在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融合這個教學體系安排上,理論課程過多時間活動過少,整個教學體系不夠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時間課程作用的發揮。特別是很多基礎教育階段的學校,缺少法律專業的教師,在課堂講解上仍然以思想道德學習為主,缺少相應的案例討論和實踐課程,加之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課程安排的時間相對較少,就是需要在短時間之內將課本的知識點講解完畢,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多是囫圇吞棗、不求甚解,大水漫灌式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道德與法治意識的培育。
(三)基礎教育階段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融合教學的師資力量不足
現階段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融合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在于師資力量不足。由于道德教育與法律教育方面的專業教師數量較少,加之這些教師缺乏相應的系統訓練,在教學中很難將教學內容講解清楚,也很難帶領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對相關的道德理論和法律知識進行消化 。當前部分學校對于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重視程度不足,給予教師的支持力量相對較少,在這一背景之下很多教師并不愿意參與到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融合教學研究和改革之中,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更多是照本宣科,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都相對有限,難以保證教學效果。同時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自身活潑好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情緒,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注意力,才能夠對課堂內容加以有效吸收。但由于師資力量投入不足,教師在課堂教學講解過程中積極性不高,很難激發起學生學習興趣。
依法治國建設背景下,基礎教育改革應該將法治教育融入基礎教育體系之中,特別是學校應該高度重視學生法治精神培養,在具體教學開展過程之中首先要明確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之間的關系,結合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身心特點,構建完善的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課程體系,課程內容加以創新,加強師資力量培養,進一步提升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融合效果。
(一)進一步明晰基礎教育階段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的關系
由于基礎教育階段對于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道德與法治教育體系融合不緊密,在具體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仍然將思想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人為的割裂起來,在傳統教學理念影響之下,甚至會認為法治教育應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處理二者關系上沒有認識到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局的平等地位,而輕視了法治教育,在具體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可能會將法治教育的內容納入到道德教育之中。因此,要想實現基礎教育階段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融合就必須首先明晰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之間關系,特別是基礎教育學校主要領導要對傳統的教學觀念加以改變,對道德教育與法律教育之間關系進行重新認知,并明確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有效融合是提升青少年道德品質和法律素養的重要前提。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既需要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進行引導,同時也需要對其進行法治教育規范及行為,二者缺一不可、相互統一。同時國家教育部門也應該針對當前基礎教育階段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融合加強頂層設計,出臺相應制度體系,調整基礎教育階段法治教育從屬于道德教育的錯誤觀念,進一步提升法治教育的級格。可以說,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二者共同的育人目標和價值理念是相通的,只有將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置于同等地位,通過彼此融合形成有機的教學體系,才能夠進一步提升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融合的實效性,才能夠引導青少年更好地樹立法律意識,自覺維護法律權威,最終促進青少年的全面成長。
(二)完善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課程體系
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應轉變教學理念,積極貫徹依法治國戰略,將依法治校貫徹到教學始終,并對現有的課程體系加以完善,促進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有效融合。在具體課程建設上需要從課程內容編排、教學手法等方面進行變革,結合當前基礎教育階段青少年對于法律的認知程度給現有的道德教育課程體系加以調整和改變,適當增加道德教育課程,構建更為完善的課程框架體系。在加強道德教育的同時,還應該加入相應的法律內容,提升道德教育與法律教育融合程度 。在課程體系建設上應該將傳統的家庭教育與婚姻法律相結合,將愛國教育與反國家分裂法相結合,將鄰里關系和諧與社會治安法律相結合,讓青少年群體在基礎教育階段就對法律知識和思想道德素質有更為清醒的認識。在具體課程設置上一定要繼續堅持基礎性法律教學內容的融入,在考核評價體系上也要將法治教育作為重要考核點。同時各地也應該根據本地區的不同情況,將基本法律知識教育融入青少年體會生活之中,進一步提升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融合的針對性。同時也可以開展相應的專題教學活動,通過案例分析、模擬演練、實地參觀等有效教學方式,進一步豐富教學框架,為青少年法律意識培養奠定良好基礎。
此外,廣泛宣傳遵紀守法的先進典型,對相關案例加以剖析,更好的培養青少年的法律自覺。
(三)創新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融合的教學內容
傳統的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結合,更多是在課程內容上結合,因此有必要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融合教學,進一步提升課程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為青少年道德教育學習和法治教育學習創造第二課堂。在具體教學開展上既要注重理論知識的宣傳教育,同時也要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為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結合提供新的路徑,學校可以聘請校外輔導員,對基礎教育階段的青少年進行法律知識普及和思想道德教育,學校也可以與本地區的司法部門和公安機關進行溝通和聯系,將部分課程教學放在課外進行,通過參觀和學習用最為真實的案例和素材更好的提升教學效果,同時也能夠達到警示作用,其從而減少校園暴力和校園欺凌案件的發生。
此外,還可以組織法院旁聽、模擬法庭、法律知識競賽、紀錄片觀看、聽英雄事跡報告會,組織愛國主義交流會等專題活動讓學生對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結合有更為深刻的認識,如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參觀愛國主義基地訪問、老戰士和道德模范等活動感受榜樣的力量,全面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養。
(四)加大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融合的師資支持力度
很多法律知識都具有極強的專業性和嚴謹性,因此教師在法治教學開展過程中一定要對相關的法律知識有全面的認知,在具體課程開展過程中一定要關注最前沿的法律動態,及時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融合效果。學校要注重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師資力量培養,既要給予青年骨干教師更多的支持和鼓勵,通過交流、培養、外出培訓等多種形式,進一步提升青年教師的法律意識水平,既要做好相應的教學工作,同時也要成為知法、守法的表率。
此外,學校還應該注重教師的師德教育,在提升自身教學能力的同時,也應該通過定期的培訓、考核和座談等方式了解當前教師的思想動態,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通過潛移默化的道德影響,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學校還可以吸收和引進一批具有高素質的法律專業人才充實到教師隊伍之中,也可以聘請司法系統和律師行業的人員作為學校的外聘教師,將其作為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融合的重要外在資源,讓這些外聘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其實踐優勢,讓學生對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有更為深刻的認知。
總之,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應重視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的有效融合,并貼合青少年群體的生活特點和身心特點,制定出更符合青少年需求的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課程體系,通過系統教育,進一步提升青少年群體的思辨能力、學習能力,促進青少年群體全面發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提供人才保障。
注釋:
林澤然.融合核心觀念,滲透文化意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新探[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8,3(7):79-80.
唐文權.社區資源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教育研究,2018,502(2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