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鵬
【摘 要】在媒體融合的條件下,以往的媒介模式受到了嚴重的沖擊,特別是電視新聞,更處于傳媒界生存的風口浪尖中,作者結合從事電視媒體多年的工作經驗,再根據較多的實踐,并參閱了眾多有關材料,以媒體融合作為背景,對媒體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發展的先進理念進行了探討,盡可能提高電視新聞在市場中的競爭力與輿論的引導能力,讓電視新聞媒體更好地為社會以及群眾進行服務。
【關鍵詞】媒體? ?電視新聞? ?新思路
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了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日益改變了以廣播、電視、雜志以及報紙等方式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局勢。現階段,媒介環境一般表現為傳統媒體的轉變形式發展與新興媒介形式的互相融合與發展。信息化時代最主要的代表就是互聯網,它已成為當前人們獲取各種新聞資訊、娛樂休閑等重要途徑,這些新媒體形式正在逐漸取代傳統的電視新聞媒體,并瓜分了他們的受眾人群。
一、媒體融合的概述
“媒體融合”這一詞語最初是由美國的普爾首次提出的,它當時代表的含義就是多種形式的媒體體現出多功能整合的趨勢。深入探究,我們會發現其分為廣義和狹義。從狹義角度看,媒體融合主要是指把不同的媒介形態有效融合,使其發生質變而呈現出新型的媒介形態,譬如:新聞客戶端以及電子報等。從廣義角度看,媒體融合所涉及的內容范圍非常廣,包含所有的媒介以及和其有關的要素匯集。
總而言之,媒體融合從廣義上講不僅指的是實際的媒介形態進行融合,還包含了媒介的功能、傳播工具和手段、組織結構等要素的充分融合。從具體方面說,信息傳輸途徑在多元化技術形態上的新型運作模式就是媒體融合。
二、創建立體性的傳播平臺
新媒體在本質上屬于一個環境,主要是根據傳統的媒體延伸而來,其范圍非常的廣泛,新媒體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互動傳播?,F階段,新媒體的發展日新月異,對傳統媒體造成嚴重的沖擊,導致傳統媒體的受眾人群流失、公信力降低。傳統媒體行業面臨非常嚴峻的挑戰,這樣的形勢下,要想充分推動電視媒體的持續發展,電視新聞企業就應該引入新媒體具備的優勢,對媒體融合的新道路不斷地探索。對于信息傳播而言,應該創建立體的傳播平臺,盡可能增加電視新聞的受眾。要想處理網頁信息,就應該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型媒體網絡的傳播形式,有利于新聞信息的聯動發布,更好地激發受眾的積極性。為了提高電視新聞和眾多受眾人群的互動,通過有效利用微信、微博等網絡傳播形式的優點,讓受眾人群自主轉發評論,使他們對新聞事件提出自己的觀點,并讓受眾人群提供新聞熱點,才有助于達到電視新聞傳播媒體的整體涵蓋,與此同時,還能提高電視新聞受眾人群數量,增強大量受眾的新聞體驗。在推動電視新聞傳播的媒體進行全覆蓋時,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論是電視廣播為代表的傳統媒體,還是微博、微信等為代表的新型媒體,所有的媒體都需要運用自己的方式對信息進行傳播,為此,在采集信息和編輯信息時需要進行明確,不能采用一樣的方式對待。
三、對受眾群體進行明確的劃分
在媒體融合條件下,創建的立體傳播平臺會不停地吸引受眾。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們不斷豐富的精神生活,使人們的喜好與需求無窮無盡。要想為受眾群體提供更好的服務,提高受眾人群的滿意程度,就應該提升新聞傳播的服務質量,按照受眾群體的喜好職業進行明確的劃分,讓新聞的采集以及編輯更加具備方向性,有效提升針對性的新聞投遞。經過我們不懈努力進行的市場調查,可以對目前受眾群體的新聞態度,對受眾群體在新聞形態與內容中的實際喜好,以此當作標準,對受眾人群進行細致的劃分,就像人們對閱讀的APP,能夠在其中選取自己喜歡的新聞類型。在進行新聞的收集與編輯時,按照不同的受眾人群,有針對性地對新聞的內容、風格語言、編輯形式等進行調整,提高不同受眾人群的滿意程度。
四、對新聞的報道深度進行強化
盡管當前新媒體在新聞中的傳播速度較為快速,然而,依照近些年來的媒介年度調查,我們能夠看出,不斷變化的新媒體形式并未對新聞造成本質的影響。追根溯源,主要是現代化新聞事件在進行搜集與生產時都會由比較專業的人才來進行,并且在新聞信息的采集、編輯以及出產的過程中會投進大量的物力財力。所以,盡管現階段新聞媒體的傳播模式與載體在不斷地創新,卻仍舊無法改變市場的壁壘,信息制作仍居首位。為此,我們能夠得出,要想電視媒體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就需要堅持新聞信息內容以服務為主,并利用新型媒體的優點,對新聞要點從多個角度進行綜合提煉,對新聞素材進行精細化處理,才能確保新聞事件更具深度,更能引起觀眾的興趣。
五、提高電視新聞的傳播與影響力
新型媒體具備高效快速、互動性高、多種形式、受眾群體能夠自由選擇等優點,而傳統的媒體正是欠缺這樣的優勢。為此,在現階段信息化背景中,電視新聞媒體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就要堅持自己引領輿論的職責,積極吸取新媒體的優點,實現新聞事件的迅速且全方位傳播覆蓋。
六、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邁進信息化時代,對所有行業的發展都產生了沖擊,特別是在傳統媒介中代表性較高的電視媒體,面臨的挑戰以及發展壓力更大。所以,電視新聞企業應該在現階段的信息化背景下主動探索,結合電視新聞的特性,積極融合新媒體優勢,創建內容豐富、傳播效率高以及受眾覆蓋面廣泛的媒體融合。
【參考文獻】
[1]李亞軍,彌建立.媒體融合時代電視新聞評價標準的進路與方向——兼論中國新聞獎電視新聞評獎改革[J].編輯之友,2017(03):47-52;[2]齊柳.媒介融合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創新發展[J].今傳媒,2016,24(05):100-101;[3]王冬.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播音主持面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J].視聽,2017(12):108-109;[4]孫義峰.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的多樣化探討[J].科技傳播,2017,7(01):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