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輝
摘要:路基是公路的基礎,直接影響整條公路的質量。軟土路基經常在高速公路施工過程中出現。如果軟土地面處理不當,公路路基的強度會很差,承載能力也會很低。為了保證高速公路建設的質量,有必要采用合適的軟土路基處理方法,同時在質量保證的基礎上不得有太多的經濟投入。本文分析了公路建設軟土路基的處理和加固技術。
Abstract: The roadbed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road and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the entire road. Soft soil roadbeds often appear during highway construction. If the soft ground is not properly treated, the strength of the roadbed will be poor and the carrying capacity will be low. In order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expressway constru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adopt a suitable soft soil roadbed treatment method,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re should not be too much economic investment on the basis of quality assura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reatment and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of road construction soft soil roadbed.
關鍵詞:路基;軟土;處理技術
Key words: roadbed;soft soil;treatment technology
中圖分類號:TU447?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19)25-0188-02
0? 引言
今天,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公路建設的規模越來越大,以促進其他業務發展。公路建設不可避免會遇見軟土條件,如果沒有有效的處理軟土,就會對公路建設的質量產生不好的影響。因此,在公路建設中,軟土地基技術應該越來越重視。
1? 軟土路基的概述
所謂的軟土包含淤泥和沙土,多數分布在河灘,沿海和沼澤地等。從本質上講,軟土是一種含水量高,壓縮性高的細粒土壤[1],也決定了它將作為路基帶來許多困難。由于軟質地基的不穩定性,通常會出現兩類問題:第一,軟質地基的強度較低。如果大負荷的車輛經過軟土地基部分,軟土地基將被破壞,發生路面坍塌,導致事故發生。造成這一問題的另一個原因是路面荷載過大或地下水平面嚴重下降,此時軟土路基填充變形,導致路面變化和道路交通質量惡化。
2? 施工中軟土路基存在的問題
2.1 違背因地制宜的原則
在選址建設中,高速公路必須嚴格遵守當地條件,不能盲目選擇。鑒于道路施工過程中不同位置和施工技術之間存在很大差異,數據主體應檢查施工前后的現場環境。 然而,就目前情況而言,由于軟土處理技術不完善,對不同技術的比較,不可能開發出完整的程序。
2.2 施工中的滑坡問題
軟土加固技術實施比較緩慢,強度低,在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可能發生山體滑坡。施工時間越久,道路堵塞的時間越長,經濟損失和質量問題就越嚴重。在道路施工過程中,開發基礎穩定性有關的處理方法從而不影響施工期的進度和質量,這是道路施工的迫切問題。
2.3 軟土路基的沉降問題
軟土地基的沉降問題是道路基礎中最常見的問題。由于軟土的特性,如流變性和高含水量,這些將極大地影響公路軟土地基路基的穩定性。在公路建設結束時,容易造成軟土路基,由于處理不當導致瀝青質減少的問題,它影響高速公路的正常使用甚至造成交通事故,為此應加強技術研究,避免公路建設中的公路沉降問題。
3? 常見軟土地基處理方法
目前,有許多種軟土路基處理技術應該用于公路建設過程,不同的軟土地基處理技術有不同的優缺點。下面就常用的幾種軟土地基處理方法進行分析。
3.1 排水固結處理法
排水是排水固結法的主要目的,其由排水系統和壓力系統組成,用于人工補水。通過在軟土地基上安裝排水設施,如排水管,并調節排水系統上部的壓力,緩慢排出土壤中的含水量,降低軟土的孔隙比,使土壤中含水量的緩慢去除,從而降低孔隙率,引起地基的固結和變形。當過剩的靜水壓力開始減弱時,必須增加地基土的強度,并且在有效響應力的驅動和提升開始時有效響應力開始提高基礎土的強度,并且強度必須通過增加基礎土的強度來增加地基土。壓力系統采用預壓和恒壓運行,開通后公路的負荷應在每個工作過程施工前預先加載,路基的負荷應超載。軟土路基。為了使基礎的大部分部分下沉并提高基礎的承載力。在正常條件下,過載的預壓力不適合用于較厚的泥漿池層,并且那些粘土層是較薄或較淺的土壤可以單獨裝載。制作排水系統時,可以通過砂井和塑料排放板進行,這意味著可以通過打樁機進入鋼管在道路基礎上制作規則的孔。或通過高壓水射流等方形方法,可用于穿過砂井和塑料排放板,可用于在打樁機的幫助下鉆入鋼管,或在道路基礎上定期打洞。然后將粗砂倒入孔中以形成砂柱,該砂柱可用作排水通道。為了減少資金形成和建設的難度,大多數都裝有編織袋,以避免地下室變形造成的連續損失和排水效果的減弱。塑料排水板也是排水系統中的常用工具。在軟土層中,塑料排水板插入塑料排水板,引起滲水,加快排水速度,提高排水效率。當兩種方法同時使用時,砂墊可以鋪設在軟土地基上,但是薄膜可以覆蓋在上表面進行密封,泵可以用來保證高排水通道的真空狀態。通過大氣壓促進土壤中的水分提取。
3.2 換填法
在多箱填充法的條件下,挖出地表下的軟土,然后向內選擇高強度,穩定性好的砂,破碎石材和拉絲,爐渣和其他材料分層填充填充,最后一層壓實進行。然后壓力,震動,促進公共道路的高度緊湊。如果基層的弱土層較薄且上表面的載荷較小,可以通過提高高路基礎載荷的平方法將碎石直接加到高路基礎的承載力上通過分離和附加應力的平方法,這也是復雜路基的替代方法,如果基層的弱土層較薄,上表面的載荷不大,破碎的石頭可以直接添加。在合理的排壓和壓實,沖擊的表面,不斷提升基礎的強度。
3.3 深層攪拌法
深層攪拌法是一種在地基中加固和混合軟基土和固化劑的方法,使軟土粘土可以硬化成一堆。大多數固色劑是水泥或石灰,如果是粉末,則稱為粉末噴霧混合法。深層攪拌法主要處理含水率高的地基,如粉土,粉質土等,使承載力的特征值低于粉質土和粘土等軟土地基[2]。
4? 軟土地基處理施工技術選擇
軟土地基施工工藝案例的選擇和選擇必須建立在施工方法確定的施工方法的正確選擇的基礎上,并選擇施工方法。必須在選擇施工方法的基礎上建立軟土地基技術。主要結果如下:①為了判斷破碎的土條,如果是軟土,將采用壓實方法,這種方法會盡快地降低軟土的強度,因此應著力解決在施工過程中擾亂地基的因素。一旦發現軟土發生液化,則采用壓實砂樁法或振動強夯法。②地基的狀態影響軟土地基加固施工技術的選擇。軟土層厚度如下:首先,軟土層厚度與軟土層厚度相同。如果軟土層厚度較大,則必須根據土壤質量和位置指數將表層與其他方法結合起來。軟土層較厚,不僅難以管理整層砂樁或垂直排水井,而且由于施工成本高且預載效果不好,所以不必進入非常深的位置。如果滑動接頭很薄,則必須進入單個切片的表面,因為滑動的風險低并且需要少量的暴露。對于結構的關鍵標準,采礦和更換是可能的。第二個是具有沙平面(排水層)的平滑地面橫截面由于厚度小,可以減少和減少固定和排水的排水距離,并且由于固結而提高強度,因此只需要進入填充預壓或表層。不需要沙子加樁或垂直排水方法。第三,沒有砂層(排水層)和軟土層的厚度。應采用垂直排水方式調整沉降量,在樁中加入灰樁或砂土,并采用反壓保護道路穩定沉降。最后,如果上部為較軟的軟弱粘土層,下部為砂層,沉降固結方式應選擇預壓實,豎井布置等。③軟基技術的選擇也取決于公路等級的固定程度。另一方面,道路規劃的等級越高,道路和道路的平坦度越高,軟基礎越強,道路和道路的平滑度越高,道路和道路的平整度越高。軟基礎,道路規劃的等級越高,道路和道路的平滑度越高,軟基礎越強大。另一方面,當公路的坡度低時,認為道路的建造成本降低。首先,它布置在道路的另一側,并且在地面基礎下沉并減少結之后,它在路面的通用規則中被調節。路堤的寬度和高度也是選擇陰影基礎方法的最重要因素。換句話說,路堤越寬越高,地基底部的壓力越大,地基深度的下沉越大。對于寬低路堤,如果采用更換方法,局部可以破碎,如果建立高度大但穩定性不夠的路堤,壓力重量法將受到很大限制[3]。
5? 路基加固案例
5.1 設計和施工狀況描述
高速公路隧道ZK3+965~ZK4005左側為開放式隧道段,ZK4005~ZK4 020為竹節隧道門段。設計要求的基本負荷不應低于300kPa。為了控制斜坡的部署,在施工圖設計中,臨時斜坡左側建立了對砂漿擋土墻和釘墻的復合防護,但現場尚未完工。表面是一層薄薄的噴霧,臨時燈的穩定性是一個主要問題,并威脅著上層道路的安全。
5.2 工程地質變化情況描述
本部分原始設計地質資料表明,本節原始設計地質資料如下:灰色,濕潤,中密度和致密,粒徑一般為20~40mm,含量為65%,最大顆粒尺寸為100mm,母巖分為火山碎石,填充粉質粘土,鉆速為1.2米/小時。[fa0]=300kPa,qik≤140kPa。在現場施工的挖掘段后,發現ZK3+988~ZK4020段的反拱是平面填充。經過對坑的深入研究,發現倒拱下方有普通填土層,粉質粘土層和礫石層。其中,平紋填充厚度為1.9×3.3m,灰黑色,濕潤,一般粒徑為2×20mm,含量約為55%,粘土含量為20%~40%,由于手動背景填充,分布不均勻。 [fa0]=180kPa,Qla 50kPa。普通填埋場沒有足夠的拉伸能量,不適合用作輔助基材的層。 替代方法通常用于填充基本負載容量。粉質粘土:厚約0.6米,黃棕色,濕潤,塑料,光滑的部分。[fa0]=130kPa,qik≤40kPa。如果不能滿足設計基礎的承載能力需求,則需要挖掘并更換填充物。破碎的石頭:灰黃色,潮濕,略微致密,有角度,粒徑在40到80mm之間,含量約64%,粘土填充。
5.3 仰拱地基加固處理設計
根據周圍環境和倒軟基礎的地質條件,增強了拱基。采用微型鋼管樁加固地基,并提出以下處理方案:加固處理范圍為ZK3+988~ZK4022,縱向長度為34m,倒拱底部全寬是13.2m。倒拱的基礎應按以下順序和要求加強:①在倒拱下方挖出1m厚的平填。②微型鋼管樁的注漿孔用1米以下的倒拱鉆孔。灌漿孔距離為800×800mm,ZK3988~ZK3993的平均深度為3m,ZK3 993~ZK4 022的平均深度為4m。鋼管樁的長度根據普通填料和粉質粘土的厚度確定。③灌漿加固區頂面應澆筑200mm厚的C25混凝土作為泥漿層,此階段鋼管頂部應露出50mm,然后采用注漿鋼管加固基礎。灌漿漿采用M20單液水泥漿,初始灌漿壓力為1.0~1.5MPA。要求施工必須準確到位,以確保灌漿后的89×6花管放置在孔的中心130mm處。
6? 結語
在實際工作中,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正確選擇合適的處理技術方法,并對其進行不斷優化和改進。軟土路基的影響應控制在一定的允許范圍內,以保證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劉璐.公路施工中軟土路基的施工技術處理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39(20):228.
[2]王劍峰.公路施工中的軟土路基處理技術研究分析[J].知識經濟,2013(15):91.
[3]王令幫.公路工程施工中軟土路基處理技術探究[J].四川建材,2018.
[4]劉光秀.分級填筑過程中軟土路基穩定性失效的演化機制[J].價值工程,2014,33(20):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