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冉 王慶珍 馮雅笛 李靖 劉溢思

[摘要] 目的 探討網絡信息平臺對ICU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的效果。 方法 選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以下簡稱“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ICU招聘的50名新入職護士為對照組,采用常規培訓方法培訓。將我院2017年8月ICU招聘的46名新入職護士設為干預組,通過網絡信息平臺進行培訓。比較兩組研究對象的臨床護理能力、專科理論成績、專業技能成績。 結果 干預組研究對象自我評價的領導力、危重患者監護、教學與合作、計劃與評估、溝通交流、專業發展及總分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 0.05)。干預組研究對象同行評價的領導力、危重患者監護、教學與合作、計劃與評估、溝通交流、專業發展及總分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 0.05)。干預組專科理論成績及專業技能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 0.05)。 結論 護士規范化培訓是培養合格護士至關重要的環節,應用網絡信息平臺對ICU新入職護士進行規范化培訓,可以提高ICU新入職護士的培訓效果,值得各醫院進行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 規范化培訓;網絡信息平臺;重癥監護室;新護士
[中圖分類號] R4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9)10(a)-0181-05
Application effect of nurse standardized training network information platform in ICU new nurses
ZHANG Ran1 ? WANG Qingzhen2 ? FENG Yadi1 ? LI Jing2 ? LIU Yisi3
1.Intensive Care Unit,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 100070, China; 2.Department of Nursing,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 100070, China; 3.School of Nursing,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 10006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etwork information platform on standardized training of new nurses in ICU. Methods From 2015 August to 2016 August, 50 new nurses recruited in ICU of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routine training was adopted. In 2017 August, 46 new nurses recruited in ICU of our hospital were set as intervention group, by training through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platform. The clinical nursing ability, theoretical achievement and professional skill achievemen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elf-evaluation of leadership, monitoring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teaching and cooperation, planning and evaluation, communicati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otal scor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ll P < 0.05). Peer evaluation of leadership, monitoring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teaching and cooperation, planning and evaluation, communicati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otal scor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ll P < 0.05). The theoretical scores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ll P < 0.05). Conclusion Standardized training of nurses is a crucial link to train qualified nurses. Applying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platform to conduct standardized training of new ICU nurses can improve the training effect of new ICU nurses, which is worthy of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by all hospitals.
[Key words] Standardized training; Network information platform; Intensive care unit; New nurse
ICU主要收治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1],ICU護理人員在重癥監護中發揮著核心作用,承擔著監測、治療、護理和搶救等任務,因此對其理論知識、專業技術和職業素質都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滿足危重患者照護的需要[2-3]。臨床對新護士的需求普遍高于新護士入職時的能力儲備[4-5]。開展新入職護士培訓是培養合格臨床護士的重要途徑[6-9],對ICU新入職護士進行規范化培訓有利于提高專科護理人才梯隊建設和護理質量[10],最終推動專科護理發展[2]。然而,目前,我國尚未建立統一的護士規范化培訓制度,各醫院的培訓計劃、內容和目標差異較大[9-11]。傳統的護理培訓由于教學形式單一、管理不靈活,學習時間固定等原因,導致護士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甚至有部分護士出現厭倦情緒,影響培訓效果[12]。采用網絡信息平臺對新入職護士進行培訓已成為發展趨勢,其優勢是打破了時間、空間等方面的限制,且各類培訓資料實現最大化的資源共享,給因夜班、工作忙碌等原因不能參加學習的新護士提供了學習機會,同時避免了新護士因輪轉科室的局限導致的知識斷層,在幫助護士學習過程中完成知識整合及系統化起到積極作用[13]。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以下簡稱“我院”)于2017年8月建立了ICU護士規范化培訓網絡信息平臺,有效地提高了新入職護士的培訓效果。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將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ICU公開招聘的50名新入職護士設為對照組,其中男15名,女35名;平均年齡(22.05±1.54)歲;專科31名,本科19名。2017年8月公開招聘的46名新入職護士設為干預組,其中男14名,女32名;平均年齡(21.00±2.46)歲;專科28名,本科18名。兩組性別、年齡、學歷水平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護理專業大專、本科及以上學歷應屆畢業生;②在本研究期間未參加其他相關培訓;③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研究期間休假>3個月;②參與培訓過程中辭職的護士。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傳統的培訓方式。新護士入職后進行1個月的崗前培訓,采用面對面集中授課、演示操作的方式。崗前培訓結束由帶教老師負責臨床帶教、面對面集中授課及操作培訓。ICU根據科室培訓計劃每周組織理論授課1次,每月培訓2~3項護理操作。
1.2.2干預組 ?啟用網絡信息平臺。結合2015、2016年護士培訓存在的問題,2017年1~7月我院護理部聯合信息中心,采用文獻回顧、培訓需求調查(半結構訪談、問卷調查)、專家咨詢等方法構建護士規范化培訓網絡信息平臺,對ICU新入職護士進行培訓。由規范化培訓小組負責材料的收集、整理和維護,保證護士在培訓期間能合理、有效地進行自主學習,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共享。
網絡信息平臺學習模塊包括:①專科知識:包括ICU規培授課課件、ICU工作常見問題匯總、ICU健康宣教、ICU科普文章、ICU經典案例分析、護理記錄單書寫常見問題及注意事項。②護理技能操作視頻:包括20項基礎護理操作視頻,6項專科護理操作視頻。操作視頻拍攝前組織2次專家討論操作標準流程,選拔3名ICU操作技能熟練、表達能力良好的護士進行操作,拍攝過程中由2名教學護士長進行監督。③情景模擬視頻:包括健康宣教視頻、癥狀問診視頻、護患溝通視頻、護士禮儀視頻。情景模擬視頻由各病區護士長負責情景編排,科護士長負責初稿校正及審核,組織6名ICU專家(3名護理管理者、2名帶教老師、1名醫生)討論以及循證構建情景模擬的標準。選拔專科經驗豐富、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良好的護士以及配合度高的患者進行情景模擬拍攝。④交流園地:護士在此部分對疑難問題進行留言,也可分享學習心得,帶教老師及時答疑解惑。
2017年8月~2018年7月,干預組使用網絡信息平臺進行培訓。在1個月的崗前培訓中,前2周由護理教研組集中授課,每日上課前將當天培訓測試題及第2天需培訓的內容發至網絡培訓平臺,護士登錄統后完成當天學習的測試題并預習第2天的課程。崗前培訓后2周進行面對面集中護理技能操作培訓,同時護士可登陸信息平臺鞏固學習護理操作,要求每天登錄,每次學習不少于30 min。崗前培訓結束后,護士進入ICU,由帶教老師負責帶教。護士按照科室培訓計劃在規定時間內自行完成專科知識、操作技能、情景模擬等學習,要求護士每周至少登錄1次,每次學習不少于30 min。護士登錄信息平臺后,系統會自動簽到并記錄學習時間,每月底由教研組負責人查看護士網上學習記錄。
1.3 觀察指標
1.3.1 臨床護理能力 ?在喬楠[14]漢化的護理能力六維量表(nursing performance six dimension scale,6-D量表)基礎上,結合ICU護理特點,通過咨詢3名護理管理者、2名帶教老師對護理能力六維量表進行改編。改編后的量表共48個條目,分為領導能力(4個條目)、危重患者監護(7個條目)、教學與合作(10個條目)、計劃與評估(7個條目)、溝通交流(10個條目)、專業發展(10個條目)6個維度的內容。以Likert4級計分法計分(1分=沒有能力,4分=很有能力),得分越高,說明護士的臨床護理能力越強。
在正式調查前請3名護理管理者,2名帶教老師,就問卷的內容進行評定,問卷的內容效度指數I-CVI為0.83~1.00、S-CVI為0.91。對20名新入職護士進行預實驗,測得Cronbach′s α系數為0.84。該問卷有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評價護士的臨床護理能力。
1.3.2 專科理論成績 ?每3個月考核1次,最終取4次考核的平均成績進行比較。根據成績劃分等級:優秀≥90分,良好75~89分,合格60~74分,不合格≤59分。
1.3.3 專業技能成績 ?專業技能成績=操作技能成績×50%+癥狀問診成績×50%。每3個月考核1次,取4次考核的平均成績進行比較。根據成績劃分等級:優秀≥85分,良好70~84分,合格60~69分,不合格≤59分。
1.4 資料收集方法
培訓期結束后,向新入職護士發放6-D量表進行自評,向新護士所在病房護士長、帶教老師發放6-D量表進行他評。調查問卷為電子版問卷,采用網絡形式填寫。經過護理部同意后,研究者制作電子問卷,在填寫說明中詳細介紹問卷的填寫方法。調查對象通過訪問鏈接,登錄相關網址進行網上答卷;也可掃描二維碼打開問卷頁面答卷。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的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新入職護士臨床護理能力調查問卷自我評價及同行評價的比較
兩組研究對象的自我評價臨床護理能力得分、同行評價臨床護理能力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其中干預組研究對象的領導力、危重患者監護、教學與合作、計劃與評估、溝通交流、專業發展得分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均P < 0.05)。見表1~2。
2.2 兩組新入職護士培訓專科理論成績、專業技能成績的比較
干預組研究對象專科理論成績及專業技能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 < 0.05)。見表3。
3 討論
3.1 應用網絡信息平臺進行培訓,提高了ICU新護士的臨床護理能力
本研究顯示,采用網絡信息平臺對ICU新入職護士培訓后,新護士護理能力總分和各維度得分均高對照組。原因可能為:①時間和空間的自由:“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促成了學習理念及方法的變革,由以教為主的“講授”模式轉向了以學為主的“學習”模式[15]。利用互聯網優勢,可以形成相對寬松和自由的學習環境,護士在空間和時間兩個層面的學習范圍都得到了極大的拓展。②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構建系統的知識體系:王婷等[16]指出,傳統的培訓方式缺乏對新護士綜合能力培訓,尤其是護理評估能力、分析判斷能力方面的培訓。向家艮等[17]指出,我國新護士培訓除了加強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考核外,也應加強對護士評判性思維、領導力等核心能力的評價。焦靜等[6]研究顯示,新入職護士綜合分析各種資料、靈活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以及發現問題、開展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待提高。以上均強調了對新護士進行培訓時,應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另外,童毅等[18]指出,在學習過程中,學科知識容易以碎片化的知識單元儲存在大腦中,直接導致學習者知識綜合能力缺乏,解決問題能力低下。對新入職護士的培訓過程中,應關注其知識的整合及系統化,防止知識碎片化。本研究網絡信息平臺中除了ICU專業理論知識外,還將領導力、危重患者監護、教學與評估、計劃與評估、溝通交流、專業發展等融合在專科知識、護理操作技能視頻、情景模擬視頻3個模塊中,將未成體系的知識碎片進行整合,使培訓內容系統化、全面化,提升了護士的臨床護理能力。③教學形式多樣,教學內容貼近臨床:董元鴿等[4]對17名新護士的訪談結果顯示,在規范化培訓時新護士希望理論授課的過程中能增加臨床實例、視頻,使知識具體化、形象化。說明以靜態文字、抽象理論為主的單調培訓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目前新護士的需求[9]。本研究采用的護士規范化培訓網絡信息平臺,除采用PPT、Word等進行知識匯總外,還應用淺顯易懂的科普文章、情景模擬視頻教學、將健康教育技巧融入到健康宣教視頻中等,使新入職護士輕松掌握晦澀難懂的專科知識。
3.2 應用網絡信息平臺進行培訓,提高了ICU新護士理論成績、專業技能成績
本研究顯示,采用網絡信息平臺對ICU新入職護士培訓后,新護士專業理論、專業技能成績均高于對照組,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16,19-21]。網絡信息平臺是規范化培訓階段的有力保障,可以使新護士合理分配培訓時間,實時登錄網絡信息培訓平臺完成學習培訓[12]。網絡培訓與面授形式相比,具有教學時空的延擴性、教育資源的共享性、教學手段的交互性、教學媒體的集成性、教育對象的廣泛性、操作便捷性等優點,可提高規培護士學習的積極性[16,22-23]。網絡信息平臺中的護理技能操作視頻,參考北京市醫院管理局護理操作考核標準,并組織專家討論會討論各項操作標準流程,保證了技能操作的統一性和科學性,同時,通過網絡信息平臺觀看護理技能操作視頻,可使護士清晰地掌握每個操作步驟和細節,并能反復觀看未掌握的內容,避免了集中操作演示授課培訓人數多,無法近距離地觀察操作要領的缺點,近而提高了操作培訓的有效性[13]。
4 小結
護士規范化培訓對新入職護士職業發展、護理專業建設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引發了培訓方式的轉變,本研究采用網絡信息平臺對ICU新入職護士進行培訓,提高了護士的臨床護理能力、理論成績及綜合技能成績,減少了護士自身知識、能力與臨床需求之間的差距。但是,本研究仍有不足之處,即專業技能的考核還是按照以往的人工考核模式,仍舊需要較大的人力和時間。因此,還需要進一步優化網絡信息平臺,以實現網絡培訓和網絡考核的有效結合。
[參考文獻]
[1] ?鐘凌云,唐麗娟,吳祚善,等.基于CDIO理念ICU新護士規范化培訓帶教模式的臨床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3):100-101.
[2] ?余萌,黃德斌,燕朋波,等.中國ICU護理人員及專科規范化培訓現狀調查[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18):2200-2207.
[3] ?成守珍,王孟媛,郜迎雪,等.中英ICU護士分層級管理及核心能力培訓的比較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8, 34(17):1317-1321.
[4] ?董元鴿,胡振娟,汪洋,等.三級甲等腫瘤專科醫院新護士規范化培訓體驗的質性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8, 33(23):2185-2189.
[5] ?張媛媛,章雅青,錢萍,等.新護士一年內工作壓力的縱向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7,17(11):1517-1521.
[6] ?焦靜,張曉靜,吳欣娟.第一年規范化培訓后新入職護士核心能力的調查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3(5):598-601.
[7] ?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J].中國護理管理,2017,17(1):1-5.
[8] ?朱瓏,張克英.3年規范化培訓考核在提高新入職護士職業能力中的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6,51(7):836-839.
[9] ?李莉,王思瑤,焦靜,等.新護士規范化培訓現狀及展望[J].現代臨床護理,2019,18(4):65-70.
[10] ?索佩珩,徐翠榮.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評價的研究現狀與思考[J].護士進修雜志,2019,34(6):513-515.
[11] ?尚星辰,林征,謝曉峰,等.基于崗位勝任力的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體系構建[J].護理研究,2019,33(8):1334-1337,1341.
[12] ?楊海苓,陳園園,欒曉嶸,等.護士規范化培訓網絡信息平臺的設計與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9):790-794.
[13] ?Duan X,Shi Y. Current status of quality evaluation of nursing care through director review and reflection from the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Centers [J]. Int J Clin Exp Med,2014,7(10):3737-3745.
[14] ?喬楠.北京市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護理人員繼續護理學教育需求及其相關因素的研究[D].北京:北京協和醫學院,2006.
[15] ?陳宇翔.“互聯網+”背景下的成人有效學習方式探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8(18):18-20.
[16] ?王婷,周蓉,馬玉紅,等.信息化平臺在護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學報,2017,24(23):9-12.
[17] ?向家艮,鄧少娟.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醫院Vizient/AACN護士規范化培訓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護理管理,2018,18(10):1437-1440.
[18] ?童毅,曹麗琰.醫學教育中關注知識整合及系統化的教學方法探索[J].高校醫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18,8(2):30-34.
[19] ?周娟,石澤亞,李佳.互聯網背景下新入職護士培訓與考核系統的構建及效果評價[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 24(9):1005-1009.
[20] ?施若霖,許多,徐小群.聚焦解決模式在手術室新護士入科初期的應用效果探討[J].中國現代醫生,2017,55(19):135-138.
[21] ?肖慧,溫賢秀,茍莉,等.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考核評價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導報,2018,15(9):26-30.
[22] ?許玉春,劉霞,賀晴雯,等.翻轉課堂在本科新護士崗前培訓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33(18):1427-1429.
[23] ?吳茜,朱曉萍,陳蓓敏,等.規范化培訓提高新入職護士核心能力的效果評價[J].護理管理雜志,2017,17(3):212-214.
(收稿日期:2019-07-04 ?本文編輯:封 ?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