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課程也面臨著改革,只有這樣才能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提升教育教學的水平。在《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的課程改革中,信息技術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對促進該課程改革效果的提升具有積極影響。為此,本文就簡單探析了信息化背景下《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的課程改革,以期為廣大同仁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信息化;汽車底盤;課程改革
在教育教學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信息化教學已經逐漸成為當下教學的主流,從實際的應用效果來看,信息化教學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也有利于學生更容易去掌握和理解所學的知識。不過,由于信息化課程改革涉及內容較廣、改革周期長,需要相關的教育工作者能夠結合實際情況,有效推進《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的信息化改革,提高該課程的教育教學水平。
1 信息化課程改革的需要,《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課程特點分析
(1)涉及較多的專業,受眾面廣。根據當前職業院校汽車專業的課程設置情況來看,基本會將《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作為一門核心課程。這是因為該課程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上指的是汽車發動機,下則是汽車電器。同時,在很多汽車專業的拓展課中,該課程都為這些拓展課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論基礎,保證了教學的有序進行。所以,對于所有涉及到汽車的專業來說,教師都需要做好該課程的教學工作,這樣才能讓學生打好基礎。
(2)應用面廣,擁有比較強的實踐性。眾所周知,《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具有顯著的實踐性特征,在職業院校的課程改革過程中,很多學校都增加了實踐課的比例,各大職業院校越來越重視實踐教學。不過,部分院校由于自身條件的限制,并沒有較為完善的硬件教學設施,而信息化教學方式就能夠幫助這部分學校來解決這一問題,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促進相關院校的可持續發展。
(3)學習的內容多,課時較少。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變化,汽車領域也取得了一定的發展。為了可以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職業院校在《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的課堂教學改革中也需要重視對原有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等進行完善,通過互聯網來搜集相關的資料來補充教材的不足,這樣才能促使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提高。所以,《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的信息化教學需求是非常迫切的,這樣才能解決好學習內容多、課時少的問題,幫助學生去提高自己的能力,以此來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
2 信息化背景下《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教學改革措施
(1)教學目標的改革。在信息化背景下實施對《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教學改革,需要先從教學目標的改革入手,在改革的過程中教師要將課堂教學目標與人才培養目標進行有機結合。同時,教學目標的改革需要體現出其信息化,如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能力,能夠靈活、合理運用網絡搜索相關的學習資料、可以靈活使用現代化信息工具等,使學生能夠從原本的學習模式中脫離出來,適應信息化教學環境的學習。簡單來說,就是要對當前社會發展的形式有充分的認知與了解,要能夠懂得信息化,靈活運用信息化,這樣才能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獲得更好的發展。
(2)教學內容的改革。針對教學內容的改革,教師需要通過有效運用網絡平臺來將《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的內容轉化為網絡語言,如采取翻轉課堂、慕課等方式來進行表達。《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的教學模塊總共有六塊,包括汽車底盤概述、自動變速器、汽車制動系、汽車行駛系、汽車傳動系以及汽車轉向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任務為載體來呈現模塊教學,充分發揮出互聯網的兼容性、開放性以及實時性的特點。
(3)教學模式的改革。在現代教育理念下,教師要積極轉化教育觀點,要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去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因此,教師要對自身的定位有一個準確的認識,要發揮出自身的組織、監督與指導作用,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來為學生精心開發教學資源庫、在線課堂以及精品資源共享課等,使學生能夠隨時隨地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在學習平臺上完成學習,對學生存在問題的地方給予及時的指導與糾正,促使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得到進一步發展。
(4)教學方式的改革。在信息化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突出信息化的特色,對理論與實踐訓練的結合給予足夠的重視,發揮出信息化教學的優勢,促使教學效果的提升。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利用信息化教學的優勢,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如角色教學、小組教學等,讓學生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教師則可以作為觀眾去欣賞,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學生也就自然而然掌握了信息化工具的使用,對信息化學習的思路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與了解,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
(5)教學手段的改革。在傳統的《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教學中,教師的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學手段也比較單一,這樣很難獲得比較好的教學效果。而在信息化教學背景下,教師要引導學生去運用信息化工具,發揮出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如:QQ、微信、微博等信息化工具,基本上每個學生都會使用,教師要去引導學生運用合理運用這樣信息化工具去學習,既解決了教學上的局限性,也保證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得以提高。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職業院校汽車維修專業中,《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是一門基本的專業課程,該課程的教學有效性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至關重要。不過,由于時代的不斷發展,《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教學需求,相關院校及教師應該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積極推進《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的信息化教學改革,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傳統教學的缺陷,提高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從而能夠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商其峰.案例教學法在《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當代教研論叢,2015(02):67.
[2]馮波.《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實施總結[J].時代農機,2016(11):34.
[3]海洋.“理虛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在《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時代汽車,2016(12):123.
作者簡介:張建友(1974-),男,湖南懷化人,本科,碩士,講師,工程師,主要從事汽車維修及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