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琦 張興旺
摘 要:黨的十九大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對發電企業職工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介紹了新時代加強發電企業職工培訓的意義,分析了當前發電企業職工培訓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建立企業職工教育培訓激勵機制、完善企業的職工培訓計劃和內容、改進職工培訓的方式方法、加大職工培訓經費的投入力度以及加強職工培訓師資隊伍的建設等改進措施。
關鍵詞:新時代;發電企業;職工培訓
一、新時代加強發電企業職工培訓的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做出了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對我國經濟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快提升勞動者素質,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經濟要發展,電力需先行。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新要求,電力企業必須全方位多層次提升職工素質,促進電力企業的高質量發展。
發電企業作為電力行業的主要成員,必須加強企業職工培訓。
一是發電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需要。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發電企業作為技術密集型、服務型的企業,要想從根本上提高自身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在不斷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同時,必需建設一支高技術、高水平、會創新的職工隊伍,而加強發電企業職工培訓是提升發電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是企業走向規范化、標準化、國際化的重要保證。
二是發電企業職工自身知識與能力發展的需要。電力企業職工積極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是經濟發展下的時代要求。隨著新設備、新技術在發電工程中的應用,發電企業職工原有的知識和技能已無法滿足當下電廠的需要,發電企業必須加強企業職工培訓,提升電廠職工的技能水平。
三是發電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需要。高素質的職工是保障發電企業安全生產、提升工作效率和質量的重要保證,是保證發電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發電企業只有不斷加強企業職工培訓,提升企業職工綜合素質,保證職工高質量、高效率完成工作任務,從而提高經濟效益,促進企業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四是發電企業提升企業文化和凝聚力的需要。發電企業通過對職工進行培訓,在提升職工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同時,可以使職工了解認同企業價值觀和企業文化,并自覺遵守企業規章制度,主動維護企業形象,有力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
二、當前發電企業職工培訓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職工培訓的機制還不完善
企業競爭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來自于企業內部職工的綜合素質,建立系統科學的發電企業職工培訓機制十分必要。當前,發電企業雖然建立了職工培訓機制,但存在重職工入職教育,而對職工職業發展過程中的培訓重視不夠,鼓勵職工積極參加職工培訓的激勵機制尚未完全建立起來。開展培訓過程中,對培訓對象的范圍區分往往不夠明確,造成培訓計劃針對性不強,對企業重要的復合型優秀人才的定期培訓機制也不完善,利用互聯網開展職工教育培訓還不普及。
(二)職工培訓的內容和方式還比較單一
當前,我國發電企業自身開展職工培訓的資源還不充分,培訓師資力量也比較薄弱,常常依靠社會上的培訓機構來開展職工培訓,而這些培訓機構往往缺乏專門的、有針對性的職工培訓教育科目,培訓的內容主要以崗位知識培訓為主,培訓內容比較單一,培訓的課程基本上是以理論培訓為主,培訓的教材往往比較陳舊,安排實操技能培訓的時間較少,無法滿足發電企業職工上崗的需要。企業利用普通高校以及互聯網技術開展職工培訓還不多,難以做到與時俱進。對培訓效果缺乏完善的監督和評估體系,造成職工培訓的效果不太理想。
(三)職工培訓的經費投入不足
在我國,大部分的發電企業都普遍的存在著教育培訓是一種“消費高、效率低”的觀念,這種觀念往往造成發電企業管理者對職工培訓的重視程度不夠,使得用于職工培訓的經費投資不到位,使得職工培訓工作難以依照預期目標進行,從而使職工培訓的效果大打折扣,制約了職工培訓工作的開展,也對發電企業的長遠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四)部分發電企業職工對培訓的思想認識有待提高
基于職業發展需要,大部分發電企業職工對職業教育培訓還是十分重視,能夠積極主動參與職工培訓。但由于部分發電企業對職工的職業培訓沒有提出嚴格要求,加上部分電廠面臨職工老齡化,造成一些職工滿足現狀、缺乏進取意識和危機意思,對培訓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學習積極性不高,不愿學習新知識,提升新技術能力,存在“要我學”,不是“我要學”的現象,導致職工的技術技能跟不上電廠的需要,不利于發電企業的安全生產及發展。
三、新時代發電企業職工培訓的改進措施
(一)建立企業職工教育培訓激勵機制
發電企業要結合新時代對職工的新要求,建立企業職工教育培訓激勵機制。將職工培訓納入企業年度工作計劃,在保證企業正常安全生產的同時,鼓勵職工積極參加教育培訓,把培訓的時間和效果與職工年度考核結合起來,與崗位薪資及職稱晉升結合起來。建立互聯網培訓體系,鼓勵職工利用業余時間自主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理念。與相關高校建立職工培訓合作,鼓勵職工利用假期進行帶薪培訓。建立企業優秀人才的定期培訓機制,滿足企業創新發展需要。建立職工培訓考核評價機制,加強職工培訓過程的監督。對在培訓中表現積極,培訓效果良好的職工進行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對培訓不認真、學習效果不好的職工應當及時督促其加以改正,并采取一定的懲罰措施。針對培訓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進行針對性的改進,以保證培訓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完善企業的職工培訓計劃和內容
目前,我國有五大發電集團,不同的發電集團都有自身的企業文化和經營理念。因此,發電企業在制定職工教育培訓計劃和培訓內容時,要加強培訓前的調查研究,基于企業目前的發展現狀和發展需求,開展職工的教育現狀分析,分類建立職工培訓人員信息庫,按照崗位需要設置不同的培訓班組,分批分類開展培訓。要針對企業急需的職工素質要求和薄弱點進行培訓內容的選擇,培訓內容既要包括技術理論和實踐技能的培訓,又包括人文管理知識的培訓。在培訓過程中,要加強職工的愛國愛企業教育,培養職工的愛崗敬業奉獻精神。要合理配置企業擁有的資源,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圍繞職工的創新能力與實踐動手能力需要,選擇理論和實踐并重的培訓教材開展培訓,保證培訓效果的實用性。
(三)改進職工培訓的方式方法
要保證發電企業職工培訓的效果,必須在完善培訓內容的同時,要不斷改進培訓的方式方法。要從職工培訓目標入手,按照培訓需求的差異性,采取集中培訓、專題培訓、網絡培訓、研修班、個人進修、自主學習等方式開展培訓。充分發揮發電企業集團的整體資源優勢,開展聯合培訓。要選用優秀培訓教材,采用現代多媒體技術,聘請高水平的教師進行授課。要利用實訓場所積極開展現場教學,增強職工實踐動手能力。按照培訓過程的監控和培訓效果的評價,不斷調整培訓的內容、方式和方法。與高校建立職工教育培訓及學歷教育合作,拓展職工培訓與提升學歷的途徑。建立企業職工互聯網培訓平臺,開發立體化、多樣化職業培訓課程,建立企業自身知識庫,不斷豐富網絡學習資源,使之成為職工網絡學習和職業教育的共享平臺。
(四)加大職工培訓經費的投入力度
培訓經費的充足與否往往和培訓的效果緊密關聯。發電企業在制定職工培訓計劃的同時要加大培訓經費的投入力度,保證培訓工作的高質量開展。企業管理者要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到企業職工教育培訓是提升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是提升企業市場核心競爭力和保障企業未來發展的依托。要設立職工培訓專項資金,加大培訓基地建設,購置培訓設備及教具,開發培訓教材,聘請行業知名專家授課,建立職工培訓專項資金逐年增長機制,以保障企業職工培訓能夠按照預期的目標和標準進行,從根本上保證和提升企業職工培訓的效果。
(五)加強職工培訓師資隊伍的建設
職工培訓師資隊伍是發電企業開展職工培訓工作的重要條件,對職工培訓的質量與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當前,發電企業開展職工培訓的師資隊伍大都比較滯后,需要大力建設。發電企業要建立職工培訓授課教師上崗標準,遴選和組建企業職工培訓講師庫,定期對講師庫的教師進行知識更新培訓,不斷提高培訓講師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鼓勵高水平、高技能的企業專家為職工培訓授課,聘請行業和高校專家作為兼職講師,注重電力行業前沿理論知識與發電新技術的培訓,以確保企業職工培訓的質量。
結束語:
新時代,新使命,新人力。黨的十九大開啟了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在新能源戰略發展以及智能技術快速更新迭代的新時代,發電企業必將全面推進人才發展戰略的改革與創新。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發電企業必須加大對職工教育培訓力度,建立職工培訓激勵機制,加大經費投入,制定合理職工培訓計劃,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提高企業職工的綜合素質,有效提升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力的人才支撐。
參考文獻:
[1]任貽升、郝書文、任楠楠等.新時期電力企業職工隊伍建設的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8,(12):35-36.
[2]張春輝.新形勢下電力企業職工教育培訓工作探討[J].工程技術研究,2018,(12):238.
[3]董常利.電力企業職工教育管理的創新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9,(13):101.
[4]郎少先.電力企業職工教育培訓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進[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10)上:86-87.
作者簡介:
張雅琦(1994-),女,江西省南昌市人,雙學士,助工,研究方向:電力企業人力資源管理。
通信作者:張興旺,(1968-),男,江西省彭澤縣人,教授。研究方向:電氣工程領域教學與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