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娟
【摘要】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與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移動支付方式以其便捷性大受消費者青睞,大有取代現金交易的趨勢。尤其是支付寶和微信兩大主流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大力普及,一部手機即可解決所有消費問題。但是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頁涉及了諸如支付安全等問題,本文就我國移動支付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分析,并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移動 支付 發展趨勢
一、我國移動支付現狀
移動支付行業蓬勃發展,不斷開拓線下市場,進一步的覆蓋了人們的生活,普及率也逐年上升。購物消費、餐館吃飯、打車出行、單車共享等等,小到早餐攤點油條豆漿,大到連鎖商超消費,都可以掃描二維碼完成支付。國人都養成了不帶錢包的習慣。
2017年是移動支付異軍突起的一年,根據中國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2017年我國GDP發展增速放緩,由最初的7.8%降到了6.9%,GDP總值827123億元,由量的需求向質的變化發展,中國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促進支付行業發展,移動用戶規模持續擴大,用戶使用習慣進一步鞏固,網民在線下消費使用手機支付的比例上升到了百分之六十五,線下支付加速向農村地區網民滲透,農村地區網民的線下支付比例也提升到了百分之四十七,掃碼支付和手機閃付成為了市場主流的移動支付產品。
我國移動支付占比忽然飆升的一大原因是因為收款二維碼的普及,遍布中國大街小巷的成千上萬小商家,靠這張二維碼貼紙實現了收款環節的數字化,現在不管是在餐廳買單還是在商店購物,路邊燒烤還是抓娃娃機,甚至街頭藝人都支持手機支付,移動支付幾乎覆蓋了所有生活場景。近七成的用戶每天使用,移動支付的應用場景,商業環境日益成熟。影響用戶使用移動支付的因素方面,安全性是用戶最關心的因素,其次是方便性和快捷性。
二、我國移動支付發展存在的問題
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移動支付領域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該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和推廣。
(一)移動支付技術標準不統一
移動支付在不同行業的應用場景下,存在不同的技術標準,例如金融行業標準、交通行業標準、社保行業標準等,即使在金融領域的近場支付方面也存在2.4 GHz和13.56 MHz的不同標準,不同的技術標準需要不同的解決方案,這大大增加了移動支付產品的開發和應用成本。
(二)移動支付信息安全形勢嚴峻
隨著移動金融產品與服務的推廣與普及,相關安全事件時有發生,特別是電信詐騙事件呈高發態勢,各類詐騙手段不斷升級。移動網絡支付詐騙騙術五花八門,其中冒充公檢法占比位居第一;冒充客服其次,詐騙短信.電話緊隨其后。通過微信紅包詐騙、虛假公眾賬號詐騙、虛假微商詐騙以及手機木馬植入等其他渠道騙取資金的事件也層出不窮,亟須加固移動支付安全防護體系,打擊支付違法犯罪行為,強化用戶安全意識教育,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資金與信息安全。
(三)法律體系尚未健全
目前我國出臺的移動支付相關法律文件大多屬于規范性文件,法律效力有限,法律體系尚未健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目前移動支付的監管部門主要是人民銀行、銀監會,工信部等部門,監管主體不明確,出現多頭監管,監管缺失。二是由于移動支付是新興的支付方式,發展速度迅速,法律的更新速度遠遠比不上移動支付業務的發展速度,導致第三方支付、小額支付等在實際操作中暴露諸多問題。三是監管部門往往是哪里出現問題便組織力量進行專門的檢查,缺乏常態化、規范化、體系化的監督執法手段。
(四)信用體系有待完善
當前,我國的信用體系缺乏有效的行政管理機制,行業自律尚未形成,交易過程中誠實守信的意識還很薄弱。2016年起我國電信業都已實施電話號碼實名制的政策,但還存在不少別有用心開通的非實名制用戶;另外部分民眾的誠信意識淡薄,導致各種短信、電話詐騙、惡意透支、話費拖欠等欺詐行為時有發生,這給移動支付信用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同時也影響了移動支付業務的推廣。
三、解決我國移動支付存在問題的方法
加快我國移動支付產業發展,應該堅持“市場引導、技術創新”的原則,完善有關法律、征信體系,加強規范管理,推動移動支付健康、有序發展。
(一)制定統一的技術標準
加強支付安全管理:一是制定統一的移動支付業務標準體系以標準促進業務的發展,不斷完善移動支付產業發展環境,使整個行業加速融合與發展。二是加強技術安全性管理,開拓創新,鼓勵應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標準,確保移動支付的安全使用。三是加強對常見違法犯罪手段的及時宣傳,提高消費者安全防范意識。大多數消費者上當受騙是由于其不小心或者貪圖小便宜而受害,只有金融消費者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才能減少移動支付案件的發生。
(二)建立健全法律體系
近年來,我國針對互聯網支付出臺了許多法律法規,但移動支付是新興技術,且涉及較多相關部門,需要更加詳細、全面的法律體系。一是建立完善的移動支付法律體系,規范市場秩序和行業標準。二是明確監管、支付等部門的權責,避免出現權責不清、相互推諉的現象。三是借鑒國外移動支付相關的法律法規,取長補短,因地制宜,建立健全我國移動支付的有關法律。
(三)加快信用體系建設
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升國民信用水平。一是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將目前分散在金融、公安、社保等部門的信用體系信息進行有效整合,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為移動支付發展構建良好的信用生態環境。二是加強對失信用戶的管理。在有關征信平臺上公布失信單位或個人的名單,并記入系統“黑名單”,對失信單位或個人的支付活動進行限制,促進征信體系與支付環境兩者的良性發展。
四、結束語
移動支付將會逐步取代現金交易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在接受移動支付并大力應用的同時也要兼顧技術標準統一、交易安全性以及社會信用體系的構建和完善,有了這些完備的體系支撐,移動支付的明天會更加燦爛!
參考文獻:
[1]黃荻,疏斌.我國移動支付的發展現狀及問題探究[J].江西通信科技,2018(02):6-8.
[2]鄭家俊,王爽.我國移動支付發展現狀及問題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7(21):8.
[3]魯文燦.我國移動支付現狀及發展建議研究[J].金融經濟,2017(08):48-49.
[4]文佳,韓志雄,邢詒俊,溫慧.我國移動支付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J].金融科技時代,2017(03):51-54.
[5]王欣.我國移動支付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J].福建金融,2015(12):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