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曉
摘 要:信息技術是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代表,其早已深深地扎根在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小學數學教學也不例外。而如何將信息技術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妥善使用,也成為了諸多教師所追求的關鍵。新課改之后,信息技術的應用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教師們也有了可以借鑒參考的教學經驗,對于信息技術的利用效率也更上一層樓。本文正是基于此,通過對這些教學經驗的總結和分析,提出了三點概括性的信息技術融合策略,希望能夠給廣大教師一點啟發。
關鍵詞:小學數學;信息技術;教學融合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一直以來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教學問題,這些問題是阻礙教師教學效率提升的攔路虎,也同時為教師指明了教學改革的方向。在當今這個信息技術深入教學各個角落的時代,如何利用信息技術來解決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就成為了廣大教師們所關心的話題。但需要正視的是,很多教師對于信息技術的融合應用依然處于較為淺薄的狀態,或者依然用陳舊的教學思想來指導信息技術的運用,這就使得信息技術的作用被局限住了,不能夠充分地發揮出來。因此,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放開自身思想的限制,正確地去認識信息技術所具有的巨大優越性,并將其靈活地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去,和自身的教學實況相結合。只有這樣,信息技術在能夠真正在于課堂教學的融合中發揮出其本應該具有的巨大促進作用。
一、引用教學資源,豐富課堂教學
想要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做好信息技術的良好融合,教師首先可以從最為基礎的教學資源的引用上入手。信息技術為小學數學教學帶來的最為巨大也是最為基本的改變就是教學資源的增多。不同于以往的教學,信息技術通過網絡來為每一位教師提供了一個巨大的教學資源寶庫,能夠讓教師不斷地對自身的教學方法進行反思改進,同時也給課堂教學帶來了不同以往的多樣化的教學形式,讓數學知識能夠以更加直觀、更加明了的方式出現在學生們面前,這就大大降低了學生們學習知識點難度。
比如,在“認識圖形(一)”這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就能夠在網絡上為學生找來各種各種的圖形,包括抽象的圖形或者是現實生活中各種圖形的物品,并將其圖像展現在學生們面前。這樣的方式不僅豐富了課本內容,讓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多的知識,同時也完全得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升了很多,避免了小學學生久學不耐現象的出現,為學生數學興趣的培養奠定了基礎。在這樣的條件下學習的學生學習熱情更加高漲,獲得的知識也更加多樣化,其學習水平的提升自然也就更加迅速了。
二、利用信息平臺,掌握學生狀況
想要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做好信息技術的良好融合,教師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帶來的信息交流上的便利,打破以往教學空間的束縛,將教學蔓延到各個階段。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和教師主要的交流時間便是在課堂教學中,一旦脫離了課堂,學生與教師的交流便幾近于無,這就使得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況不能很好把握,教學針對性不強。但信息技術的出現實現了對這一問題的解決。通過現如今發達的社交平臺,教師可以在任意時間于學生進行交流,學生在課下有什么問題也可以隨時隨地地向教師尋求解答,大大降低了師生之間溝通的成本,讓教師能夠真正地針對學生最為關心的問題進行解答,整個教學的效率也就發生了質的提升。
比如,在“認識鐘表”這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社交平臺給學生做一個調查,看一看學生對于鐘表的認識有多少,并以此來決定第二天的課堂應該從那一方面說起。而在教學結束之后,如果學生在生活著發現了什么新式的鐘表,那么他也可以通過拍照、視頻等形式來向教師尋求解答,這就完成對于課上教學的一次彌補,最大可能地保證學生知識學習的全面性。
三、提供學習助力,幫助學生探究
想要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做好信息技術的良好融合,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利用網絡來獲取助力,從而展開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在以往的教學中,對于學生的探究能力是很難展開培養的。因為學生知識儲備和個人能力都不足,很容易遇到困難,探究過程也就難以展開。而有了信息技術的幫助則不同,學生可以通過網絡隨時隨地地就自己遇到的問題進行解答,也可以向教師尋求幫助,從而使得學生的獨立探究成為了可能。
比如,在“認識人民幣”這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去探究一下我國的人民幣一共有哪些形式。在網絡的幫助下,學生就能夠較為輕易地得到我國人民幣變遷的歷史資料,并對不同樣式的人民幣的形象及其含義形成認知。這樣一來,學生對于本節的知識就進行了一次擴展和升華,自身的探究能力也同時得到了鍛煉。
綜上所述,教師想要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做好信息技術的良好融合,教師首先要通過網絡來豐富授課的形式和資源;其次要借助社交平臺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增強教學針對性;最后還要鼓勵學生借助網絡展開探究,從而鍛煉個人的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家富.信息技術融入小學數學教學意義淺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09(07):25.
[2]李太明.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7(50):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