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竹君 汪華
摘 要:由于小學生缺乏豐富的集體生活與集體學習經驗,他們的個性十分突出鮮明,而且他們正處在探索世界的起始階段,好奇心與探索欲正處在最濃厚的時期,因而是一個專注力不堅定的群體。如何使他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長時間處于專注狀態并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以利于教師順利完成教學任務,達到預期教學目標,這對小學數學教師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面對這個問題,本文意在通過情景創設課堂的方法去解決這個問題,并將從三個板塊闡述解析情景創設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他們分別是情景創設的概念,運用創設情景的案例,以及情景創設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景教學;教學方法
引言:
小學生對圖像,聲音,故事性的信息具有較長的專注力,這可以從他們沉浸于一集動畫片的時間并會為一個動畫人物情緒失控得到映證。教師可以從此得到啟發,將數學知識點滲透到一個有趣的情景故事中,或用實物把晦澀抽象的數學概念具體化來增加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也會給他們帶來啟發,去聯系生活實際。
一、情景創設的概念
情景創設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目的,運用多種手段,例如多媒體,劇本演示,影像資料,實物展示等為要解決的數學問題設置一定的背景和情境,把抽象晦澀的問題具體化,使學生產生強代入感,激發他們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點更透徹,達到教師的教學目標[1]。
二、情景創設的案例
2.1實物觀察情景式教學
例如,新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觀察物體一節,教學目標有:①使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讓他們認識到從不同的部位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②通過觀察實物,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或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系和形狀。③通過拼搭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推理能力。面對這個問題,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的物體,例如電視機,冰箱,藥箱,甜筒,水晶球,積木等等的不同角度的圖片,向他們展開提問,這是什么物體?你是通過什么判斷的?你認為這些圖片中哪些是來自同一個物體的?也可以使用模具,球,正方體,圓錐體,長方體等等,將班里同學分作幾組,將實物模具在每個小組傳閱并提出問題:大家看到的物體的樣子是什么?可以把它畫出來嗎?再分作兩組,一組學生使用模具來拼搭他們想拼搭的物體,一組同學在選擇觀察某兩個面之后畫出另一個面的圖片,并猜測這是什么物體拼搭而成。本案例中通過實物觀察情景式教學把抽象的概念賦予在實物上,并且教師鼓勵學生積極觀察發現,得出結論,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2.2故事情景式教學
例如,新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分數一節的教學,教師可以通過故事引入,激發學生們的探索興趣。例如:孫悟空從天宮偷拿了御膳房幾塊用嫦娥月宮里的桂樹上的桂花做成的鮮花餅,他翻了幾個筋斗云,回到花果山后迫不及待地和他的猴孩兒們分享,現在圍在他身邊的有三只猴子,他先把第一塊餅平均切成四塊,給了猴1一塊,猴2見狀,貪心地說:“太少了,太少了,不夠我吃,我要兩塊!”大圣沒有說話,他把第二塊餅均勻分成8塊,給了猴2兩塊 ,猴2心滿意足地拿著餅跳到樹林里去享用了。猴3見狀,他更加貪心,他說:“我要三塊!”大圣于是把第三塊餅均勻分成12塊,給了猴3三塊,猴3覺得自己占了很大的便宜,也跑到一個沒有其他猴的地方,獨自享用去了。現在請問大家:是哪只猴分到的餅最多?后續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倡同學們一起驗證,班里同學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分別在三個等大的圓上用陰影表示1/4、2/8、3/12, 發起討論,在操作中體驗,感悟,發現,最終達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本案例中教師通過講述故事切入要介紹的課堂知識,并在后續的動手實踐里讓同學們主動去發現問題并得出結論,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是學生更加專注于要解決的問題。
2.3角色扮演情景式教學
例如,五年級下冊位置一章,教師可以鼓勵同學們推選四名同學來扮演角色,例如有虹貓,藍兔,圖圖,馬丁四個角色,然后提問大家來描述這扮演角色的四位同學的位置,之后這四位同學互換位置,教師可以提問任意同學:某個角色在哪里?一方面考驗同學們的記憶能力,一方面考驗同學們的反應能力。
三、情境創設的作用
3.1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觀能動性
主觀能動性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人們能動地認識客觀的世界,二是在認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在實踐的基礎上使學習認識和實踐練習二者統一起來。情景創設使用故事性,具象性,生動性與參與性的教學手段,使學生沉浸于要解決的問題當中,專注于要解決的問題。有別于傳統的灌輸式學習,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且各學生的個性具有差別,對于課堂的反饋也是因人而異,有的學生開朗外向,樂于對教師的問題給出回應,有的學生內向靦腆,即便是已經掌握了某個知識點,也會因其個人性格原因,疏于反饋[2]。而在趣味性的課堂教學中,課堂氛圍輕松活躍,學生積極性高,他們的課堂參與度高,在寓教于樂的情景創設課堂學習中,主動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相較于授之以魚的課堂,授之以漁的課堂會使學生學到的知識記憶更加深刻,且其對知識的理解是多方位的,這對其以后的學習路程也是一個堅實的奠基。
3.2促進教師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傳統的課堂教學是灌輸式的,在一個長為45分鐘或者40分鐘的課時內,確保所有學生的注意力都在老師傳達出的每一句話上,顯然難以實現。情景創設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或者實物,使學生作為要解決問題的當事人沉浸于故事情景中,激發了他們主動解決問題的興趣。老師在整個過程中充當引導者角色,在合適的時間提出合適的問題,直至引導學生得到正確的結論。在整個過程中,課堂是開放的,學生會對問題有不同反饋,老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反饋去判斷他們的掌握程度,并根據不同掌握程度布置后續的學習任務,以期實現教學成果的最大化并順利完成教學目標[3]。
結束語:
小學教育是教育之始,做好小學教育是每一位小學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情景創設在是小學教育中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教學辦法。數學作為小學教育中的一個重要板塊,尤其需要使用先進的教學辦法去提升教學質量,期待這篇文章可以給小學數學教學從業者一點教學上的啟發。也希望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會出現更加高效有用的教學方法與手段運用于教學實踐。
參考文獻:
[1]許曉娜.小學數學創設有效情境教學的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8.
[2]楊潔慈.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高效性的實驗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7.
[3]楊柳.中小學基于數字教材的探究教學模式研究[D].廣州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