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花
摘 要: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課堂的交互是多元化的,不僅僅包括師生之間的交互,還包括生生之間的交互,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很容易忽視后者,其實后者在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習慣養成,課堂互動質量提升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倡導將伙伴式提問頻繁的使用到實際小學數學課堂中,增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互性,以提升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伙伴式提問;小學數學課堂;數學教育
所謂伙伴式提問,是指在實際課堂中學生與學生之間針對于對應的知識點進行探討,然后彼此提出對應的問題,引導課堂朝著更加交互性的方向發展。很明顯,這符合新課改的基本訴求,對于實現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鍛煉而言,是至關重要的。由此積極探討伙伴式提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對于應用問題,是很有必要的。
一、組織小組辯論,增強課堂交互氛圍
可以利用這樣的辯論機會,實現伙伴式提問情境的創設,由此引導學生進入到更加理想的數學課堂交互格局中去。
以六年級上冊“百分數的意義”知識點學習為例,就是設定對應的辯論題目:一根繩子長90/100,這里的可以改成90%米嗎,有的學生說可以改成90%米,有的學生說不能改成90%米,此時就形成了正方和反方。此時要求全班學生分別進入到對應的正方小組和反方小組,在小組內大家可以闡明自己的理由,進行交互。甲學生詢問乙同學:你覺得這樣表述有什么問題嗎?乙做出回答之后,甲同學可以將自己的意見融合進去,由此使得在此方面的交互朝著更加頻繁的方向發展。在此基礎上派出兩個組別的代表,對于上述的表述進行權勢,正方說90%與90/100是對等關系,單位可以加在后面,然后將其寫成90%米。反方說,90/100是個分數,是一個具體量,90%是一個數與另外一個數之間的關系,屬于倍數表述手段,不能直接加上單位,因此上述的說法說錯誤的。接著鼓勵學生引入更多生活中的例子,正方和反方之間可以提出各種質疑性的問題,由此使得關于此方面的知識點認知進入到更加深入的狀態。教師進行引導,對于辯論過程進行歸結,大家的表述可以劃分為兩個類別:一類表示具體量,另外一類表示分率,那么百分數應該屬于哪一類呢?學生交互之后,發現可以將其歸結到分率的范疇。在這樣的狀態下學生對于實際百分數的認知達到共識。當然,在課堂辯論賽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要懂得發揮自身引導組織的效能,不要過多的干預不同學生的不同看法,只需要保證實際的辯論活動得以順利開展即可,最后再去進行引導性的總結,這對于提升實際小學數學伙伴式提問教學質量而言,是很有必要的。
二、引導伙伴協力,進入數學知識探究狀態
在實際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懂得采取措施去引導伙伴協力,進入到理想的數學知識探究格局和氛圍,這對于引導實際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全面提升而言,是至關重要的。
比如在學習“厘米與米”知識點的時候,鼓勵學生以同桌為組員,兩人協作,對于周邊的事物進行測量,以伙伴式提問的方式來進行,一位同學詢問:書本長度是多少?然后另外一位同學去進行測量,接著做出回答,并且接著將其記錄在草稿紙上。接著轉換角色,詢問對應的問題,測量之后做出回答。這個環節在于引導學生熟悉實際物體測量的步驟,確保其對于厘米單位有著更加清晰的感知。接著,兩人一組可以玩“猜一猜”的游戲,一個學生說出一個物體,讓另外一個學生說出這個物體大概的高度或者長度,然后彼此對于知己的單位使用行為進行探討。詳細的對話為:你猜一猜家里的床的長度是多少米的?或者你猜一猜我們家的電視機是多少米的?你猜一猜我的橡皮擦有多少厘米?對于手邊的物體可以迅速的去測量,對于一些課堂上難以測量的,需要將記錄下來,然后兩個人在課后的時間去進行測量,然后去反思實際單位使用是否存在問題。在這樣的問題交互中,伙伴之間的關系會朝著更加密切的方向發展,更為重要的是課堂知識的融入,使得學生對于米與厘米知識的認知會朝著更加深入的方向發展和進步。也就是說,伙伴式提問,倡導兩個人都參與進去,你問我,我問你,然后將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課堂知識點上,這樣就可以引導實際的課堂教學質量得以不斷提升。
三、進行交互提問,進入游戲環節
伙伴式提問教學,還可以在實際教育教學中以交互提問的方式來進行,就是形成你問我答的游戲格局,繼而使得小學數學學習朝著趣味性的方向發展。對于小學生而言,也比較喜歡以這種方式來進行。
比如在學習100以內加法減法知識點的時候,在課堂進行到一定階段,大家對于100以內加減法的運算規則有著充分的了解,并且知道如何去進行計算,此時教師可以鼓勵同桌之間進行這樣的游戲,一位同學出題目,一個同學計算出對應的答案,然后將其寫在草稿紙上,然后另外一位同學再次出題目,要求剛才出題目的學生來回答,這樣循環下去,看看誰計算中出現的錯誤最多,出現錯誤少的人獲勝,在最終勝者確定的時候,可以鼓勵學生找出對方計算錯誤的地方,可能是計算位置沒有擺放好,也可能是在計算的時候出現了失誤,由此鼓勵大家相互指正,這樣可以使得實際的加減法運算知識的訓練強度進入到理想的狀態。交互提問可以在課堂上進行,也可以在課外進行,但是最終都需要引導學生去發現對方存在的問題,在對方指出自己存在問題的時候,還需要以虛心的態度去面對,然后查缺補漏,確保自身關于此方面的知識掌握朝著更你加完善的方向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伙伴式提問的價值是不容小覷的,在這樣的交互過程中,小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會得以集中,課堂知識的學習也會朝著更加深刻的方向發展。作為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需要懂得巧妙的將伙伴式提問教學模式滲透到教育教學中去,創設出更加理想的數學學習格局,更為重要的是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會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張豆英. 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實施探討[J]. 學周刊,2017(14):151-152.
[2]李永鑄.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提問能力的培養[J]. 學周刊,2014(32):171.
[3]張春紅. 激發小學語文教學主動提問的課堂教學路徑[J]. 赤子(上中旬),2015(24):187.
[4]高煒.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策略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2013(35):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