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偉
摘 要:隨著新課程教育教學改革的推進,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逐漸成為廣大教師探究的熱點問題。而信息技術的發展則為實現教育教學改革,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撐。下面,筆者將從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課堂有效導入、創設課堂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增強學生情感體驗等方面出發,淺談如何實現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語文信息化的有效教學。
關鍵詞:初中語文;信息技術;課堂導入;教學情境;情感體驗
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初中語文課堂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和學生發展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在有限時間內導入大量的教育教學信息,營造趣味性的、豐富的語文教學課堂。而信息技術則正好可以滿足這種教學的需要。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必須借助信息化教學的優勢,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等等,從而就能打造高效的初中語文教育教學課堂,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
一、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課堂有效導入
課堂導入是一節課的起始環節,好的課堂導入對于課堂教學氛圍和整節課教學的展開有著非常大的影響。而信息技術則正是實現良好課堂導入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通過音樂、圖片和視頻等多種方式進行課堂的導入,從而就能為之后正式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講授《紀念白求恩》一課時,教師就可以通過播放朗讀錄音的方式,形象地導入新課。如教師可以先利用信息技術播放現代詩人朱子奇先生寫的詩歌《白求恩紀念歌》,引導學生跟著有感情的朗讀,就能促進他們體會詩人的悲痛心情,感受詩人對白求恩的敬佩和懷念的思想感情。之后,教師就可以利用課件展示白求恩的生平事跡,使學生對白求恩的行為和思想有初步的認知。這時,教師可以展示毛主席對白求恩的評價,促進學生體會白求恩的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最后,教師還可以借助課件放映白求恩救治傷員、講授課程、抗洪救險的視頻片段,從而就能切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實現新課的有效導入。
二、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創設課堂教學情境
良好課堂情境的創設,對于增強學生的主觀體驗,促進學生很好的融入課堂學習中有著積極作用。而信息技術則能在課堂中營造身臨其境的情境。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教師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在課堂中營造較為真實的情境,促進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和體驗課文的內涵,從而就能有效促進他們審美能力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黃河頌》一課時,教師首先可以播放《黃河大合唱》中第二樂章《黃河頌》的音樂,以音樂強烈的氣勢感染學生,引起他們內心的情感共鳴,讓學生在音樂營造的課堂氛圍中感受中華民族頑強的奮斗精神與不屈的意志。之后,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通過幻燈片的形式依次投放黃河的圖片,使學生對黃河有初步的印象。再然后,教師還可以播放課文范讀,同時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暢,且充滿感情地跟著朗讀。最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再次欣賞《黃河大合唱》音樂,讓學生學唱《黃河頌》的部分,并在課堂中進行表演演唱。如此,教師借助信息技術營造音樂的情境,就有效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在新的教學理念下,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而在信息技術背景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較大的發揮。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引導學生進行課堂的自主學習,讓他們在根據課件的指示自主尋找生字詞、自主閱讀、自主探究問題,從而使他們獲得自主的認知。
例如,在講授《藤野先生》一課時,教師首先可以利用課件展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而后介紹作者魯迅和文章的寫作背景,使學生對新課內容有初步的認知。之后,教師就可以利用課件展示本節課的重點字詞,讓學生從文章中找出來,并標出它們的音義。然后,教師還可以利用課件提出文章具體寫了藤野先生幾個事例,表現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質的問題,讓學生能自主從文章中尋找到答案,而后再通過板書的形式展示出來。再次,教師可以利用課件提出讓學生找出描寫藤野先生外貌的句子,引用課文內容簡單回答作者對藤野先生懷有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等等。最后,教師還可以用課件展示當堂練習的內容,如按拼音寫漢字、填空、寫話練習等等,從而就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課堂中的知識增多,在這些知識點有很多屬于重點和難點內容,容易給學生的學習造成阻力。而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則能將重難點內容突出展示出來。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微課方式將重難點內容直觀展現出來,從而就能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例如,在講授《紫藤蘿瀑布》一課時,教師首先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課件展示一組紫藤蘿花的圖片,讓學生在欣賞圖片的過程中談談這花美不美,美在哪里?之后,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提問學生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按什么順序對盛開的紫藤蘿進行描寫的,而后展示花瀑、花穗、花朵的圖片,并對文章內容進行解釋;或者提問作者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來描寫紫藤蘿,而后請學生看課件,按照比喻擬人的格式討論回答,如此就能有效促進學生欣賞課文中的精彩語句,突破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內容。
五、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現在網絡上能夠搜索到很多的精品教育教學資源。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搜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背景資料、視頻和圖片信息,豐富語文課堂的教學內容,拓展學生學習的知識面,使他們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背景、文章內涵、思想情感等,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
例如,在講授《沁園春·雪》這首詞時,教師首先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課件展示我國北方冬季雪的景象,在學生的腦海中初步形成“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印象。之后,教師就可以展示搜集到的背景資料和知識鏈接,如《沁園春·雪》寫作的時間,地點,這首詞發表的時間、地點等,沁園春的詞牌、詞的格式等等,使學生對這首詞的來歷和詞的文體有清晰的認知。再次,針對詞中出現的人物,教師也可以簡單的展示,如秦皇漢武是指秦始皇和漢武帝,唐宗宋祖則是指唐太宗和宋太祖,同時對上述人物的功績也可以進行簡單的闡述,使學生明白為什么作者要寫這幾個人物。最后,教師還可以利用課件簡單介紹近代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者們,使學生更加清楚的明白為什么“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樣,教師借助課件搜集資源,就有效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了學生語文素養。
綜上所述,新課程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就需要教師轉變傳統教學模式,重視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的作用。總之,初中語文教師通過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實現課堂的導入,而且能夠有效營造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突破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增強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內涵的理解,提高對作者思想感情的認知,從而就能有效促進學生語文學科綜合學習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韋玉璽,曹春雷.新課改下語文信息化教學策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美術),2017,000(003):100-101.
[2]魏寶斌.初中語文在信息化教學中的嘗試與探究[J].贏未來,2017,000(021):P.222-222.
[3]張忠榮.信息化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時代教育,2017,000(02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