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平
摘 要:在近些年來,我國教育環境多次發生了重點變革,其中有一個最為重要的教育改革便是“發展中國學生的核心素養”,這一理念的產生溫床是“立德樹人”,解決的也是“立什么德”、“樹什么人”這一現實問題。因此,核心素養雖然從不同角度闡述了教育內涵,但是卻始終離不開“德育”這一中心任務。因此,小學數學教師便要全面落實德育教育,由此推進核心素養教學改革。本文將從堅持實事求是的育人原則、堅持公平民主的育人原則、堅持因人而異的育人原則三個角度來分析核心素養環境下小學數學教師在組織豐富的德育教育活動時所要堅守的育人原則。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德育教育;原則分析
現在已經有教育研究證明,在學校生活階段,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最為直接且深刻的,而這不僅僅是指教師的為人處世方式會成為小學生學習、模仿的榜樣,也代表著教師的教育態度、育人理念同樣有可能會影響著學生的自我認知。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學生對教師有著天然的崇拜、尊敬與好奇心理,會不自覺地追隨教師的腳步去做事,不分對錯地接受教師所傳遞出來的觀點。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始終嚴于律己、高度自律,展現專業、高尚的教師形象,保證自己可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積極影響。
一、堅持實事求是的育人原則
實施德育教育的基本要求便是要對學生的精神世界產生熏陶與啟迪,讓學生自覺思考成長價值、約束個人行為,使其漸漸形成良好的價值觀。然而,小學生的理解能力低下是不爭的事實,小學數學教師也要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針對學生所遇到的突出成長矛盾來組織德育教育,通過豐富的生活資源來優化學生的德育體會,使其能夠及時積累有效的人生啟示,由此優化學生的精神財富。
就如在“1-5的的認識和加減法”一課教學中,筆者就認真觀察了本班學生的課堂學習行為,由此確定了具體的德育教育內容。比如,有幾個學生性格內向,為人自卑,不敢及時表達數學所得,失去了回答數學問題、展現個人魅力的機會。對此,筆者就告訴學生不要害怕犯錯,要勇敢、自信,抓住每一個機會去展現自己的智慧、學習成果。在筆者的鼓勵與教導下,這幾個學生則主動分享了自己的心理活動,即擔心因為犯錯而受到責罰或者嘲笑。對此,筆者就告訴學生,每個人都會犯錯,都有不足,學生不必一直陷入個人不足與缺點之中,而是要以平常心面對個人不足,且要努力學習,及時消除個人不足。
二、堅持公平民主的育人原則
在小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每個人都會犯錯,但是在過去的“應試教育”背景下,教師會不自覺地偏愛行為規范較好、學習成績理想的好學生,會嚴厲對待行為習慣不好或者是學生成績較差的學生。但是,每個學生都有優缺點,如果憑借自己對學生的印象去組織德育教育,那么則很有可能出現不公平教育行為。對于這一點,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堅持公平民主的教育原則,讓學生為自己代言,全面了解事情真相,由此優化德育活動的育人效果。
在組織德育教育活動時,筆者從來不會因為固定思維去誤會學生。就如在“100以內數的認識”一課教學中,本班一名經常違反課堂紀律的學生擾亂了課堂紀律,與其他同學發生了爭執。看到這個現象時,筆者并未直接批評學生,而是詢問事情原委。原來,這個學生是為了同伴打抱不平,原因是同伴因為無法準確識讀100以內的數而變得自卑,其余學生則發出了笑聲。對此,筆者就嚴肅告訴學生,每個人都會經歷學習失敗,也有獨特的優勢與特長,學生要懂得欣賞他人,不可因為他人暫時的不足而嘲笑對方。同時,筆者也肯定了這個學生團結同學、愛護同學的良好品質,但是希望學生可以尋求教師幫助。
三、堅持因人而異的育人原則
目前,小學生的數量逐漸增多,而每個學生的成長背景都會使其養成不同的脾氣秉性,也會遇到不同的德育困惑。對于這一點,小學數學教師則要堅持因人而異、有教無類的教育原則,關注每一個學生,分析學生的成長環境,由此判斷阻礙學生健康成長的各類因素,做到對事不對人,堅持公平教育,讓學生也能產生公平意識。
本班學生人數眾多,每個學生都會產生一定的成長問題。比如,有的學生因為性格問題無法及時與其他同學正常交往,由此感到十分孤單;有的學生則十分霸道,性格自私,不能接受任務人分享自己的物品;還有的學生十分虛榮,總是會與其他同學攀比,等等。面對這些現實問題,筆者會針對具體學生進行德育引導,使其及時摒棄不良的思想觀念。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全面滲透德育教育本身就可促使學生真正實現長遠發展,也可無形中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切實改善數學教育環境。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通過德育活動初步實現核心素養改革任務,關注學生的品德意識與心理健康,確保學生可以及時受到成長啟發,有效優化學生的成長環境,使其逐步成長為有素質、懂禮貌、講文明的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吳翀鍵.立德樹人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滲透與思考[J].華夏教師,2018(03):92-93.
[2]卞麗軍.數學課堂也能立德樹人——淺談小學數學課堂上的德育滲透[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2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