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桂平
甲狀腺結節是一種常見的甲狀腺疾病,分為惡性與良性兩種。絕大多數的甲狀腺結節都是良性的,但是也會見到一些惡性甲狀腺癌的患者。在面對甲狀腺結節時,手術通常不是首要選項,但是當要進行手術時也不必驚慌,在整個手術的前后護理都會幫助患者舒緩心理壓力、保證手術療效。
1. 術前護理
1.1心理護理
甲狀腺切除術說到底是在脖子上動刀,無論是良性還是惡性患者都難免緊張。現在大多數采用頸腔鏡進行微創手術,帶來的創傷較小,但是患者還是會普遍的產生焦慮,特別是惡性腫瘤的患者會產生極大的不安心理,甚至恐慌、失眠等。對手術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這時白衣天使護士們會及時與家屬及病人進行溝通,醫生也會安撫病人的情緒,減輕心理負擔,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
1.2術前準備
要從患者入院開始進行頭頸過伸訓練,這種訓練能夠充分地活動頸部的肌肉、神經等組織,防止手術后可能產生的惡心、頭暈等不良反應,影響創口的恢復情況。家屬要能夠協助醫生進行術前準備,術前準備是防止術后并發癥的關鍵,患者對于自己的病史、檢查狀況、是否吸煙飲酒、是否濫用藥物等情況不能有所隱瞞,以免在手術過程中所使用的藥劑失效,造成手術失敗的情況發生。有吸煙習慣的患者,特別是一些老煙民更是要在手術前禁煙兩周以上,防止手術后肺部感染的發生。在頸腔鏡下行甲狀腺切除術是較為精細的手術,醫護人員要與患者及家屬深入交流溝通,讓他們不必擔心,相信醫護人員的專業水平。對手術區域要做好術前準備包括毛發、污垢的清理,還有保持清潔耳后、頸部和前胸的皮膚,避免污漬在術后感染創口。
2. 術后護理
2.1術后的觀察和監測
術后患者從手術時返回病房時,叮囑并幫助家屬讓病人去掉枕頭,保持平臥位,將頭偏向一側,避免剛剛結束全麻狀態的患者出現嘔吐和誤吸的現象發生。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在不少醫院都已經在護士站集成了信息屏幕,能夠讓護士遠距離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數據。家屬也要保證不能讓患者短時間內再次睡去,保證麻醉藥物的代謝完畢。有些患者存在有引流管,就是從手術創腔處放置一根管子將液體引流到一個小袋子中,家屬要時刻注意其通暢,要完全避免彎折和堵塞的現象。同時醫護人員會將引流液正常情況和異常情況的顏色告知家屬,家屬要能夠密切關注。例如說本來是無色透明的引流液,正常情況可以夾雜一些血色,但是一段時間內變得渾濁,或者血流量加大的現象,就要及時通知護士,及時排除風險,同時觀察患者頸部、面部是否存在腫脹、發紅等變化。患者的胸部創面失常也會出現皮下積液的現象,經過醫護人員檢查后,放置沙袋進行加壓排液也是可行的。
2.2飲食護理
術后禁飲禁食是很普遍的道理,但是仍然需要強調。甲狀腺切除術是需要全麻的手術,全麻藥物的代謝和身體機能的完全恢復需要數個小時的時間,病人在手術室被喚醒也只是能夠做到將腿抬到床上,連眼皮都睜不開。這術后至少五個小時要禁水禁食飲,更多的是防止水或食物進入氣管,引發咳嗽而使得傷口崩裂,或者是會厭、賁門沒有恢復作用,從而使得食物卡在嗓子中,讓病人出現危險。
同時依照常規患者會低流量吸氧五個小時,這時嚴禁家屬抽煙,嚴禁煙火,避免危險。如果在數個小時后患者沒有嘔吐、惡心的情況出現,就可以適當的將患者的床頭抬高,但是仍然不能加枕頭,避免撕裂創口。飲用少量的溫開水,緩慢的咽下,試探吞咽障礙是否恢復,在沒有吞咽障礙的情況下,一般還是不要吃東西為好,吞咽動作也會加大創口崩開的風險。但是如果確實餓的厲害,可以進食溫涼的流質食物、半流質食物等,如牛奶、米湯等。但是要避免過熱的飲食,避免過多的熱量引起血管的擴張從而發生出血風險。
2.3術后并發癥的護理
手術后最危險的并發癥是窒息。窒息可以造成患者突然死亡,是甲狀腺術后的危急并發癥,多發生在術后的兩天之內。患者的甲狀腺切口有可能形成血腫,或者緩慢的出血,從而對氣管造成壓迫。但是更為復雜的是甲狀腺雙側的喉返神經在手術過程中可能出現損傷,導致聲帶麻痹、氣管塌陷等癥狀從而引發窒息。喉返神經損傷多見于傳統的開放式手術,但是對于頸腔鏡手術也不是沒有可能性存在。所以在手術后出院前,患者、醫生、家屬要做到時刻注意患者發音、說話等是否正常,如果出現異常及時請醫生來進行處理,若是等到窒息現象的發生就為時已晚了。
另一種并發癥的發生率較低,是手足抽搐。術后手足抽搐的發生大多數是因為甲狀旁腺在術中被誤切引發的身體反應,造成血鈣濃度降低,從而引發肌肉神經的興奮,最終導致手足抽搐。血鈣濃度影響著肌肉神經的興奮,過低會導致肌肉抽搐,過高則會導致肌肉無力,都對健康沒有益處,要時刻警惕。一般也是在術后兩日內出現手足抽搐,但是也不能過度補鈣,只能限制排出,降低含磷食物的攝入。可以吃一些豆類或者菠菜等食物補充鈣質。如果抽搐發作,及時推注乳酸鈣或者葡萄糖酸鈣都能夠及時緩解抽搐現象的產生。
患者七天就能夠拆線出院了,之后按照要求及時復查,平日保證胸口衛生,鍛煉也不能過度,注意循序漸進,不要劇烈運動。更不能牽扯胸口皮膚,如果出現了紅腫、分泌物等現象,及時到醫院檢查才能夠避免產生風險。